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真正了解和掌握行军打仗的谋略的将帅,必定主宰着民众的生死和国家的安危。
这里,孙子强调的不仅是战争胜利对于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性,更阐述了一个将帅要心怀天下、心系责任,将民众生死和国家存亡放在心上,以此作出的每一个计划和决定才是谨慎的。
从孙子的话中,我们也当有所启示,不但是那些国家将才、企事业的领导者,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然而,每个人对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的意识是不同的,例如,面对学习,有些人拥有自觉意识,学无止境,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从而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也有一些人得过且过,最终被社会竞争淘汰。同样,面对工作,一些人尽职尽责,做好每个细节;但也有一些人,玩忽职守、心不在焉甚至以权谋私,这就反映出人们工作责任心的强弱。道德的根本问题在于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因此,责任心的强弱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品德的优劣。
大雪纷飞的一天,一场战斗还在进行中。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军官带着自己剩下的几名士兵继续守护自己的城池,但不幸的是,他听到消息,敌军马上又要来攻打这座城池,而凭他们的实力,是撑不了多久的,为此,他决定派一名信得过的士兵去另外一座城池求援。在接到命令后,这位士兵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座城池。
在半路,士兵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天马上要黑了,温度也降了很多,河岸边没有任何的船家,他只得在这里等候,看看有没有出没的船只。
天真的黑了下来,这个士兵很害怕,瑟瑟的风吹着,他冷得缩成了一团,天又开始下雪了,还越下越大,他暗暗祈求:上天啊,求你再让我活一分钟,求你让我再活一分钟!当他就快撑不住的时候,他看到,天亮了。
他牵着马来到河边,眼前的一片景象让他欣喜若狂,那条原本阻碍他的大河已经结成了冰。他试着在河面上走了几步,发现冰冻得非常结实,他完全可以从上面走过去。士兵欣喜若狂,就牵着马从上面轻松地走过了河面联络上了援军。城池就这样得救了,得救于士兵的忍耐和等待。
作为一名军人,他的使命就是守护人民、国家的安危,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这名士兵才能忍得旁人难以忍受的东西,经受住各种考验,最终他以超强的意志力战胜了寒冷和绝望,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人民。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责任感,事业有成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尽心尽责,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这就是一份责任。
总之,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责任是一种对人的制约,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要成为一个心系责任的人,你需要做到:
1.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帮助周围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独立解决的困难、问题,此时,我们也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但如果我们平时以冷漠的态度示人,别人又怎么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呢?因此,想要他人相助就需先助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并形成一种助人为乐的品质,那么,还用担心自己是“孤家寡人”吗?
2.尽一份对家庭的责任
曾经有篇报道,叙述了一个十六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卖掉了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一个“背”字,不仅体现了父子之情,也体现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这个少年就是“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3.遵纪守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都要做到懂法、知法、护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学校,也要遵守纪律。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
孙子告诉我们,除了那些身兼重任的将才之外,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我们的人生才有了“分量”,我们也才能最终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