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军用兵,每一步都要谨慎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要比较敌我双方的具体条件,以此来探查战争的胜算,要分析的部分是:敌我哪一方的君主更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更有才能?谁占据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这里,孙子依然强调的是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而对于敌我情形必须要分析透彻。自古以来所有的战斗中,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了解对手,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对手的忽视和轻视。所以,我们要想在较量中取胜,就要先了解对方,这才是谨慎的心理策略。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曾国藩创立了湘军。他以亲友、师生、同乡为骨干,招募朴实且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民当兵。湘军被人称为“曾剃头”。他借着督办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自卖官,用于购买了一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一年之间,湘军陆营、水营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人。

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政府一再下令湘军增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易冒险,一边抗旨拖延,一边加紧了湘军的军事训练。公元1853年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国藩说已经火烧眉毛了,要他“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兵作战。从此以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主要和最凶恶的敌手。湘军挽回了局部战场的颓势,也给太平军以沉重的打击。

从曾国藩的用兵策略中,我们看出,要想战胜对手,就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只有找到对方的软肋,然后挖掘自己的强项,才能以强制弱,这样,胜利的概率才能大得多。

现代社会,竞争之激烈早已不用赘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对手,要想击败他们,除了积累自身实力外,还要隐藏好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等待时机,这样才能一击即中。

隋炀帝时期,人民纷纷起义,甚至出现很多官员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的现象。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去行宫觐见。而李渊此时正生病卧床,根本无法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产生了些许怀疑。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李渊的做法是典型的韬晦之术,假如李渊当初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或者起兵的话,恐怕会在实力悬殊、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失败,也就不会有后来造福于黎民百姓的大唐盛世。

李渊这一境遇,自古以来,很多成功人士都遇到过。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他们一般都懂得隐忍,在时机不成熟、不足以与对方抗衡的情况下,故意制造出一种假象,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外界的压力,或降低对方对自己的疑心。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而过分地张扬自己、表现自己,往往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因为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

卡耐基曾经在媒体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尾声只是开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认为,卡耐基是想表明成功是一个不断繁衍的过程。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都是用一个个小的成功把自己堆砌上去的,这是每一个创造了伟大成就的人的品质。但如何开始一个新的梦呢?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掌握优势、击败对手,对此,他提出了三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密切注意竞争者的资源和状况,刚开始时,你可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情况,此时,你就要像狮子一样扑向他,不给他任何机会。

第二个策略:分析、研究对手的情况,然后运用各种知识,形成自己的优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对方的优点、弱点、做事的风格和性格特点后,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

第三个策略:找到目标后,你就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它,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些限制,但你必须全力以赴。在竞争开始时更应如此。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努力取得早期的优势,希望建立独占的地位;说得难听一点,付出努力等于让别人减少一个机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而勇猛,要有吞下鲸鱼的胆量。我相信,天才的竞争者总是由勇士来承担,这是千古不易的规律。

洛克菲勒提出的这三个策略,其实是要告诉处于竞争中的人们,对手都是有弱点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对方的弱点,那么,将会为我们省去很多工夫。

心理支招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与对手较量,要运用稳慎的用兵策略,在过招前,我们应该先有所准备,做足准备工作,多了解对方,了解其弱点,那么,对方一定会被你击败! L8QP2T5remYFNaAYtmPqSdh9UNLN5+AAuwWTFSz8kicM8ps4Rzs20r9tkYbu+V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