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救指南01
认清拖延的本质,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

不管意识层面的企图是什么,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些反面的力量,

在不断推动、诱惑甚至决定着我们的行为,

哪怕我们曾有意识地去抵抗这些力量。

——罗曼 ·格尔佩林

之前接到过一篇约稿,是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内容,完稿期限是一周。

我一直拖着没动笔,直到截稿的前一天才打开电脑。在此之前,我每天看看剧、刷刷手机,偶尔翻翻书,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就是不去写稿。

是我太热衷于追剧和玩手机,宁愿为了娱乐而荒废时间、不务正业吗?

不,我只是在逃避写稿,因为这是一件痛苦的事。

要完成这篇稿子,我得查阅大量的资料,构思新颖的框架,再辛苦地整理成符合逻辑的语句。即便写完了,也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还要接受编辑审阅过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删减修订,力求使稿件符合要求。这个过程就像“升级打怪”,要处理的问题一次比一次复杂,一次比一次困难。一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想往后退,觉得自己难以招架。

可是,约稿不能推掉,我只能把追剧、刷手机、看书当成避风港,躲在里面暂时不去面对那份痛苦,并安慰自己说:“没事儿,还有时间!”事实上,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可我就是逃避着不去做,在焦虑中抱着手机看无用的消息。

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所有的推迟行为都是拖延吗?

拖延症的英是“Procrastination”,是由拉丁语“Procrastinus”(向前推到明天)演变而来。从字面上看,就是把之前的事情推迟到明天,但拖延的实际意义远比字面意义要复杂。

晚上7点,公司举办年会,你掐着时间,临近开始才抵达会场。

家里出了急事,你暂时抛开一切,把所有事务都推迟了。

飞机6点起飞,你没有在起飞前两小时到达机场。

项目A可能会被砍掉,负责推广方案的你,依旧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方案。

上述的这些情景都与推迟有关,可你会认为这是拖延吗?显然不会。

没有早早抵达会场,不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只要按时出席就没问题;面对紧急事件,推迟其他的一切事务,是为了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至于乘坐飞机,没必要非得在飞机起飞前两小时就抵达机场,不耽误乘机就行了,在候机室里苦等也是对时间的浪费。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是推迟行为本身造成了拖延吗?

拖延包含着推迟的成分,但不是所有的推迟行为都叫拖延。

拖延,特指“非理性的推迟行为”,即明知道拖下去会让结果变得糟糕,却还是主观地选择推迟,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正与好的结果渐行渐远。所以,不是推迟行为本身造成了拖延,而是我们的选择造成了拖延。

为什么我们会逃避重要的事?

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当下就应该着手解决,为什么还要转而去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呢?英国心理分析学家梅尔泽说过一句话,用在这里作为解释恰如其分:

“就其本质而言,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心理学家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广泛接受并认可一个观点:追求快乐、规避痛苦是人类心理最基本的动机,也是其他一切心理功能的基础。不夸张地说,我们能够在所有的动机背后找到这种心理上的力量,任何能被称为动机的因素都源于此。

在面对情境压力和现实任务时,为了能够获得短暂的、舒适的体验,我们会本能地做一些逃避任务、脱离当下情境的行为,自己暂时免于内心冲突和焦虑的手段。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不拖延的人,也不存在在任何事情上都拖延的人。拖延,只是一种笼统的称呼,表象特征都是将重要的事情往后推迟,但每一个拖延者的内心戏码却不尽相同,甚至每一次的拖延原因也有差别。想要解决拖延的问题,还要从“心”开始。

战拖速读导图 vzaWYaUK3YHtcJJJ7dnF82VrPJ9uMcPeTCYr19DR3e7yLbwLGcQH4PKPIfj31q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