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许穆夫人

女子有行,

远父母兄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中东、印度、中国都出现了一批先贤,如苏格拉底、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等等,他们创立了各自的思想体系,搭建起了人类精神的根基。按照雅斯贝斯这一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国人第一次拿起笔来,描述自己的生活,也审视自己的心灵。这些诗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传统,哪怕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能一眼看出来,那些诗文必定是出自中国人之手。本篇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才女,伟大的爱国主义女诗人许穆夫人的故事,你读过就会发现,许穆夫人笔下的诗篇和身上的故事不仅属于她自己,也属于你我,属于从那时起直到今天的中国女性。

说到古代第一才女,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大美女庄姜,不是也写诗吗?根据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判断,诗经中的《燕燕》《柏舟》等五篇都是庄姜写的。这个说法确实存在,但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许穆夫人则不然。她的诗篇班班可考,从古到今无人质疑,所以,我们才把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的桂冠,戴在许穆夫人头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许穆夫人不像一般的女诗人,只吟唱自身的悲欢离合;她的诗篇带有浓重的家国之恨,曾经挽救过自己处于危亡中的祖国。

许穆夫人是何许人呢?从母系的角度讲,她其实是庄姜的侄外孙女。她的母亲宣姜,是大美女庄姜的侄女。姜是齐国的国姓。齐国的美女可能都有点“硕人”那样的优秀基因,在春秋时代特别有名。《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你若吃鱼就吃鱼,为什么非要吃黄河里的大鲂?你若娶妻便娶妻,为什么非得娶齐国的姜姓姑娘?从这句诗就可以看出来,姜姓女子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姜姓美女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庄姜,而第二位代表人物,则是庄姜的侄女宣姜。宣姜的人生经历,比传奇小说都要离奇复杂。刚到及笄之年,宣姜就被许配给了卫国国君卫宣公的儿子公子伋。这本来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没想到卫宣公是个老色鬼,他听说宣姜漂亮,临时改变了注意。迎亲的时候,他让公子伋出使郑国,自己则李代桃僵,迎娶了这位漂亮的姑娘。可怜的宣姜,上车之前还以为自己嫁了一个英俊少年,下了车才发现,新郎已经换成了一个跟自己爸爸岁数差不多的老头子。但政治联姻就是这样,只看国家不看人,没办法,宣姜也只好接受下来,成了卫宣公的妻子。这就是宣姜这个称号中“宣”字的由来。现在《诗经》中还有一首《新台》,讽刺的就是卫宣公父纳子妻的丑事。

宣姜嫁给卫宣公之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子寿,一个是公子朔。有了孩子,宣姜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卫宣公的接班人,这样一来,公子伋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她经常在卫宣公面前说公子伋的坏话,终于有一天,卫宣公下定决心,要把公子伋干掉。他命令公子伋出使齐国,却又暗暗在卫国和齐国的边界埋伏下杀手。这本来是万无一失的勾当,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阴谋被宣姜的大儿子公子寿知道了。公子寿连忙赶路,追上了哥哥。他强拉着哥哥一起饮酒,把哥哥灌醉之后,自己穿上哥哥的衣服,带上哥哥出使用的白色旄节,率先一步到达了边界。杀手看到有一位青年公子举着白旄来了,也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把他杀了。这时候,公子伋已经醒来,知道了弟弟的心意,也赶了过来,却还是晚了一步,只看到了弟弟的尸体。公子伋抚尸大哭,对杀手说:“我才是你们要杀的公子伋,你们为什么要杀我的弟弟呀!”那杀手怎么办呢?他上来又是一刀,公子伋也倒在了血泊之中。这真是一出人伦悲剧,也被写进了《诗经》里,名叫《二子乘舟》。

这件事对宣姜打击非常大。虽然卫宣公很快就死了,她的小儿子公子朔也确实像她所期望的那样接了班,称为卫惠公,但宣姜始终郁郁不乐。然而,事情到这一步还不算完,还有更神奇的变故在等着她呢。卫惠公接班之后,很多卫国的贵族都不服气,他们发动政变,想要推翻卫惠公。而宣姜的娘家齐国,为了让外甥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居然逼迫宣姜改嫁给自己的庶子,也就是卫惠公同父异母的哥哥公子顽。这样一来,宣姜又成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嫂子,这是多么混乱的关系啊。宣姜嫁给公子顽之后,又生了五个孩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许穆夫人。这样荒诞不经的事情,即使在当时也为人不齿,宣姜也因此留下了淫乱的恶名,《诗经》里有一篇《墙有茨》,据说就是讽刺宣姜跟庶子私通。可是,公道地说,这出父子两代人的大戏,又有多少是宣姜可以控制的呢?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傀儡罢了。

我为什么要在讲许穆夫人之前,先讲这么多她母亲的故事呢?倒不是喜欢八卦,而是想借宣姜的故事说清楚一个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国之间相互博弈的大时代,身处其中的贵族女子不过是政治工具而已。这是一种注定了的命运,母亲宣姜如此,女儿许穆夫人也不会例外。

许穆夫人长到及笄之年,跟母亲当年一样美丽。这个时候,齐国和许国都来求婚了。许穆夫人是个有见识的女孩子,她知道自己作为政治工具的命运,也愿意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她派人对国君说,齐国强大,距离卫国又近,而许国则又远又小。如今这个时代强者为王,若是日后卫国有什么危难,齐国是能帮上忙的,我嫁到那边去,不是能更好地报效母国吗?这本来是一番深谋远虑,可是,当时卫国的国君已经换上了卫惠公的儿子卫懿公。卫懿公从父系角度来讲是许穆夫人的堂兄,从母系角度来讲则是许穆夫人的侄子。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想不到这么长远的事。他说,许国送来的彩礼比齐国多多了,还是钱要紧!于是,根本没理会许穆夫人的主张,就把她嫁给了许穆公。这就是许穆夫人名号的由来。

就这样,许穆夫人来到了许国。她是个多情的女子,经常登高远眺,思念祖国。她又是个有才华的女子,思念着,思念着,一首首诗篇也就从心中奔涌而出了。其中有一篇叫《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钓鱼的竹竿啊又细又长,我曾经拿着它垂钓在淇水上。我难道不思念家乡吗?可是回家的路太远太长。

泉源在左边流淌,淇水在右边奔腾,女子终究要出嫁,远离自己的父母弟兄。

还有一首《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清清的泉水静静地流,最终流进淇水里。淇水旁边就是我们卫国,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她!跟我一起嫁到许国的姐妹呀,咱们就一起聊聊家乡吧。

当年出嫁的时候,我曾经歇宿在泲,后来又和送亲的人饯别在祢。女子终究是要出嫁啊,远离自己的父母兄弟。替我问候姑姑们吧,也问候家里的姐妹们。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这不是许穆夫人一个人的慨叹,这可是中国古代千千万万女子共同的叹息。中国自古奉行外嫁式婚姻,女孩子们刚一成年就要嫁到丈夫的家族,从此和生养自己的娘家渐行渐远。特别是贵族女子,背负着国家之间政治联姻的使命,更是很难再回到母国。《战国策》中一篇文章叫《触龙说赵太后》,其中就有这样一段内容。赵太后虽然很爱自己的女儿燕后,但是每次祈祷的时候都说:“请上天保佑我女儿,千万别让她回来吧。”为什么做母亲的要这样祈祷呢?因为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况下,才能返回母国。这样看来,如果不发生意外,许穆夫人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可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你永远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公元前660年,意外发生了,许穆夫人有了一个回母国的理由。怎么回事呢?

如前所述,许穆夫人的堂兄卫懿公是一个外交上非常短视的人,在内政方面更是昏庸无能。卫懿公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喜欢养鹤。每每看到仙鹤卓尔不群、亭亭玉立的身姿,他就喜不自胜、如痴如醉。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卫懿公好鹤,那些想求官邀宠的官员就到处捕鹤,给他进贡。卫懿公的宫中到处都养着鹤,宫苑不够了,就不断扩建,这样一来,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更荒唐的是,卫懿公还给鹤安排不同的官职,享受相应的俸禄;卫懿公出游,这些鹤也都分班侍从。他让鹤乘的车子,比朝中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仙鹤大臣的车驾经过大街小巷时,所有的路人都必须得恭敬地闪避一旁。这不就是玩物丧志吗!

卫国北边的少数民族狄人听说卫懿公行为荒唐,人心不服,觉得有机可乘。公元前660年,北狄王率领大军突袭卫国。卫懿公闻讯大惊,赶紧下令征兵。可是,百姓早就受够了卫懿公的暴虐,他们说:既然仙鹤都享受大夫的俸禄,那就让大王派仙鹤去打仗好了!就这样,众叛亲离之下,北狄的士兵长驱直入,卫懿公也死于乱兵之中。

这个消息传到许国,许穆夫人真是悲痛欲绝。她苦苦请求丈夫许穆公出兵,帮助卫国赶走北狄。可是,许国本身就不是个强国,许穆公又是个胆小的人,他怕引火烧身,百般拖延,不肯出兵。这不正是当年许穆夫人联姻之前就想到的恶果吗!许穆夫人发现求丈夫没有用,干脆自己驾上车,率领着跟她一起嫁过来的姬姓女子,直奔卫国而去。想想看,在那么遥远的古代,那么一群从小娇生惯养的弱女子,驾着马,驱着车,奔走在陌生而又荒凉的土地上,该是多么悲哀,多么绝望啊。这不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那样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一种出嫁女儿对娘家、对母国义无反顾的眷恋和忠诚。这种眷恋和忠诚,即便在两千多年之后,还是那么令人动容。

可是,一个诸侯国国君的夫人跑回已经亡国的母国,这在当时是不合规矩的,所以,许穆夫人前脚刚走,许国的大臣们后脚就追上来了,他们对许穆夫人百般劝谏,有的劝她不要莽撞,三思而后行;有的劝她事已至此,别做无用功;还有的拿礼法约束她,告诉她父母不在了,诸侯的女儿就不能再回娘家。总之就是希望许穆夫人能够掉转车头,回到许国去。

怎么办呢?许穆夫人实实在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往前走吧,大臣们不允许;往回走吧,她又无论如何不甘心。她一会儿跟大臣们吵架,说他们不体谅她;一会儿又恳求他们,请他们放她回去。她把这些心情写进诗里,这就是:“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但是,无论如何不甘,她还是被许国的大夫们簇拥着,慢慢往回走了,她时而登上山岗,时而穿过原野。走着走着,一个从许穆夫人少女时代就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大国身影出现了。为什么不求齐国帮忙呢?虽然没能和齐国联姻,但是,齐国毕竟是卫国的舅舅家呀!她打算亲自跑一趟,她还对卫国的那些大夫说:“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这帮大夫,别再整天埋怨我了。你们考虑一百次,不如我自己跑一次。

那么,许穆夫人到底有没有到齐国搬救兵?我们并不知道,甚至我们也不知道,她后来是否回到了许国,又如何走完这一生。我们只知道,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听说许穆夫人驱车救国的事情之后,非常感动,很快派出自己的儿子率领士兵三千、战车三百前往卫国参战。最终,卫齐联军打退了北狄,收复了失地。此后,卫国重新建国,又延续了四百多年,直到公元前209年才灭亡。从第一代国君康叔封国到末代国君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立国前后长达八百多年,成为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这里面当然也有许穆夫人为祖国载驰载驱,奔走呼号的贡献。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你又是如何得知的呢?因为许穆夫人写了一首诗,名叫《载驰》。《载驰》的第一句,就是“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打起马来快快跑呀,我要回家去吊唁卫侯。想想看,这种拯救娘家的心情,该是何等急迫!这种载驰载驱的举动,又是何等果决!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载驰》视为中国最早的爱国主义诗篇。可是,这首诗其实并不像后来我们经常会想到的那些爱国诗篇,它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式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式的慷慨悲壮,它其实只是一个外嫁女子椎心泣血的牵挂和飞蛾扑火一般的努力。许穆夫人甚至挣扎到最后也没能再回到卫国,但是,她仍然愿意赴汤蹈火。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那是她少女时代垂钓的地方,那里有她挚爱的父母兄弟。“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这真是一种太大的遗憾。即使一生不能再见到他们,她也永远愿意为他们“载驰载驱”,这就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家国情怀。日后,我们在王昭君身上,在文成公主身上,还能继续看到这种情怀的光芒。这就是因为爱而产生的力量,谁也别忽视这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ORQLOMnneDlNKF09Z3sL8Q4MFl9mx74nnHXDB+Omjubgh4ujDidBM94adoMRhJ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