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资源共享与提质增效

第一节 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工业加速融合,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资源共享新模式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实物共享、信息共享、关系共享、能力共享等模式创新了企业的生产方式。

(一)实物共享

在协作共同体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使用者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物流、设备、库存等使用权,能够减少资金压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同时实物使用权按需租赁可以避免过度采购导致的闲置浪费。

共享设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共享设备模式具有投资回报率高、设备利用率高的特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或重大制造工艺装备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大,买之颇贵,用之不易,但经常存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将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分散闲置的设备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制造工厂,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实践中,因单位机制、人员配置、激励机制、使用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开放共享进程缓慢。而平台化的开放实验室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是对突破影响重点资源共享障碍的一种探索。开放实验室和共享平台主要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设备的安全运营和管理仍归属于所有者,将产权和使用权分离,通过优化用人机制,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或重大制造工艺装备的使用效率。

共享物流是共享经济衍生出的全新的物流模式,具有物流及时、运输成本低、绿色环保的特点。共享物流将传统分散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对货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同传统物流方式相比,共享物流模式显著改善了物流货运效率、质量。在当下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共享物流模式,一方面对社会货主、司机、政策等信息进行搜集,预测物流市场和供求趋势,制定库存、运输等策略,另一方面在平台中对所整合的信息进行发布,如物流活动知识、文件、资料和图像等信息,方便使用者对信息进行查询,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发展需要。

共享库存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开始兴起,共享库存能节省资源,提高仓库利用率,为合理布局仓库做决策支持。当前的库存共享模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合作方之间的库存共享,即合作方在销售季前约定在一方缺货时,由其他方分享多余库存;二是利用平台共享,供应链各方的库存由一个共享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对各方的库存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分配。第一种库存共享模式,合作方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容易引起缺货或库存积压情形,通过共享库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风险,但这属于被动的库存共享模式。第二种库存共享模式,通过平台实现了需求信息的共享,消除了信息差引起的库存问题,但是共享平台由第三方来协调库存,共享平台和企业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虚假”等问题,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及服务质量的降低。促进信息共享、优化库存和再分配决策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且对共享库存的发展及提高共享系统整体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二)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程度和质量对企业决策影响巨大,如信息资源库、供应链渠道成员结构、上下游信息共享程度、决策变量组合、决策方法等因素的不同都将导致供应链效益产生变化。

信息资源共享库建设对于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意义突出。数据部门化、碎片化、开放随意化、标准机制缺失等各种阻力,严重阻碍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步伐,不利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建设具有统一标准、规范信息来源、信息存储与信息交换的各级信息资源库迫在眉睫。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始联合建立完善科技数据库、科研仪器库、科技资源数据库等各类信息池,打造信息支撑、服务专业、良性合作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升资源共享服务水平。

工业数据开放共享已成为时代呼声,数据共享能有效提高决策能力,发挥数据价值,挖掘商机。政府相继出台各类政策,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支持开展数据流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可信的工业数据流通环境,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工业企业逐步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生态,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是保证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据共享方式主要有公益性共享、公益性借用共享、合作研究共享、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资源租赁性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收藏地共享、行政许可性共享等。

(三)关系共享

企业间竞争已逐步从单品突围向集团军作战演进,围绕目标成果,共享连接关系,不断解构关系网络,重新设定企业的边界,可能是这个时代只有开始不会结束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关系共享已逐渐成为生态衍变和资源变现的全新方式。随着产业的跨界整合及积木式创新,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而且所有的行业都在发生改变。各种供应链关系重构,公司与能力型伙伴多方共享、多方共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成了新时代的主旋律。供应链共享、产业赋能,已成为新时代流行的词汇。随着供应链关系迈向共享化,一个产品从生产线到消费者的渠道路径正在不断重构,未来,无法为企业或者消费者提供增值的经销商将会消失,在极致环境和极致商业的模式下,生产线与消费者中间可能将不存在渠道商。

上下游资源关系共享促进了产业生态大协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走向集团军作战模式,为焕发出最强战斗力,集团军内上下游资源关系共享,在不同的竞争目标下,关系资源不断解构和重构。链主型制造业企业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集团军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供应链服务企业应动而生,如各类创新综合体、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关系,依托联盟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

(四)能力共享

互联网环境有着海量数据,特定群体针对其自身兴趣,不仅有着实时采集及获取便捷性的需求,而且对知识咨询也有更深层次的渴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能力共享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共享新模式如图4-1所示。

图4-1 工业互联网共享新模式

能力共享催生了全天候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全天候数字参考咨询业务以知识导航系统为依托,共建特色数据库,共享咨询能力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它更适应用户的需要,所有参加咨询的人员完全可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联合的咨询服务。在专业知识方面,它能形成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互补的局面。在服务方面,它有利于促进组织成员进行更多的业务交流,带动咨询人员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能力共享迸发出巨大能量,催生社群经济。社群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变现渠道,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以分享为原点,再以体验为中心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模式。社群将整个平台资源共享,不管是流量、商业变现的能力还是业务的交叉拉动能力,使企业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不同需求。生态共享具有可升级、广链接的特点,成员可以参与到体系中,通过帮助其他成员获得应有的价值,得到相应的回报。

财务共享中心替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帮助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和管控。财务共享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将可标准化、流程化处理的财务和业务流程整合到一起,然后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平台每个岗位都根据业务的标准流程统一进行规定、采取规范化操作平台高效和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为公司及时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同时带来新的管理思维。

二、共享催生新业态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资源共享的理念已深入工业领域,催生了各种新的业态。工业互联网提质增效情况如图4-2所示。

图4-2 工业互联网提质增效情况

(一)平台新商业

共享经济拓展了企业业务,加速了线下业务的平台化转型。一方面,共享平台通过庞大的消费者流量及数据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用户画像、提供客源基础、收集用户反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共享经济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服务降本增效。共享平台作为多主体力量整合的纽带,能够集聚、整合、分享产业链资源,发挥规模优势,为企业及商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相关服务。

越来越多的企业生态群开始共建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实现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的转变。一是龙头企业基于自身行业知识禀赋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平台,统筹上下游企业优势,整合供应链资源,通过产业链资源信息共享,带动行业应用赋能。例如,吉利汽车控股集团的协同产业链企业有2000多家,共建了汽车生态圈,实现了汽车领域资源的共享。二是专业信息服务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共享软硬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虚拟化制造资源,根据客户任务请求,将最合适的产品服务和最匹配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使用者。例如,和利时、云道智造、兰光创新等企业围绕工业协议解析、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仿真等特定领域形成的互联网平台,成为技术单点突破的重要抓手。

(二)数据安全新基建

共享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受到关注。政府从市场准入、财政、投融资、就业扶持、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与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构建完整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消费者等主体的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

合规安全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形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我国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已经逐步形成。数据共享应以安全合规为本,我国已有企业提出区块链可信多方安全计算解决方案,利用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隐私保护等技术打造数据安全共享的基础设施,解决机构之间数据合作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达成数据可用不可见及“阅后即焚”等效果。

开放共享的关键节点得到整治管理。由于数据的开放共享面临数据权益归属不清晰、数据开放共享义务不明确、数据流通机制不完善、数据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工业数据无障碍共享还面临一些挑战。成熟的隐私保护技术架构、系统的数据流通模式,完善的数据保护管理制度,已成为共享领域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三)就业新形态

新职业不断涌现。2019年和2020年,我国先后发布了3批共38种新职业,与共享经济相关的职业如在线学习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管理师等占比超过一半。新职业的出现生动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量”与“质”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就业岗位的种类,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

新形态开始兴起。自我就业、灵活用工、“副业创新”、多点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弹性用工既能分担企业人力成本、减轻运营负担,又可以保障员工收入,缓解临时性缺工难题。共享用工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企业为了应对人员短缺问题而提出的应急方案,这或许将是人力资源领域的一次巨大变革。短期而言,这是应急措施,是一种临时雇用关系;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灵活用工的共享机制将深刻改变很多行业的用工结构。基于人力资源市场大数据平台建立灵活用工的新平台,推广共享用工新模式,已被提上政府议事议程。

第二节 提质增效

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企业价值链中的生产关系,不断创新和变革企业的组织管理、业务流程、生态商务等方面,成为企业提档换速的新引擎。

一、组织管理方面的提质增效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不同的时代,企业对组织形态有不同的需求。面对互联网革命,传统产业唯有顺应大势,方能避免衰落与边缘化。这种大势既有“互联网+传统产业”带来的新业务、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更有针对传统企业组织的改变和重构。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科层制塔式组织向平台型组织演化,开放运营成为组织的最大特征,人力资源的潜力得到发挥。平台型组织作为一种开放、协作、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商品的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社交媒体、大数据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

传统的组织结构拥有自身优势,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切都是以缓慢而稳定变化的传统时代作为背景而言的。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剧,“互联网+”从一个国家报告上的词语变成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传统企业所面临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如同将一株植物迅速地移植到不同的地域中。在新的环境下,原有组织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性,而开放运营将是其中最典型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由内而外”到“由外向内”。传统企业组织从产品设计开发到生产、销售都是以“从内向外”提供出发点的,都是基于现有的体系结构、提供方式、资源状况进行设计的,典型的“我有什么,你用什么”的思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具有个性的“我”的时代。在人们身上能更加清晰地感受人类自我意识的爆发,他们的个人决策自由、他们的行动与表达将不受传统意识的约束。企业也在发生改变:对外,企业更多地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让客户更多地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对内,组织要更加弹性和扁平,重视员工的个性培养和个体作用。

(2)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要求企业不再将自己的优势封闭在组织内部。传统条件下的企业核心优势,即产品、专利,正在受到挑战,甚至成为新兴产业推广的壁垒。因此,相对于传统企业的封闭,未来的企业组织将更加积极向外推广,谋求合作。开放合作使新老企业得以结合,形成围绕该技术的生态网。在这种开放合作的氛围中,高效的组织结构与优秀的资源结构成为企业关注的要点,高效合作成为这个时代的企业组织关系的关键词。

(3)从自我生长到不断并购。外部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常常从外部汲取能量,植物型企业通过对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不同产品,新时代的企业通常是捕食性的,它们对外部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甚至很多组织会圈起一片领域,即打造生态圈。

企业组织架构的弹性与整合能力成为关键核心能力。收购和吞并是新时代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通常是针对关键核心的功能和技术,企业组织更倾向于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将这些核心部分纳入体系内部。

二、业务流程方面的提质增效

业务流程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管理逻辑的集合。以研发为例,研发设计由人工管理向基于流程的工具软件的管理进化,效率和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研发设计过程中信息反馈不及时、资源协同效率低、流程缺乏监管的问题,而且能实现敏捷迭代开发产品、建立研发生态,丰富资源。

业务流程方面的提质增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类。

一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模型驱动的业务流程。针对规划设计、选料制造、存储运输、销售安装、售后维护等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支撑系统。针对工业应用场景边界不清等问题,建立面向“产品—设备—工艺—生产线—企业”的工业应用场景分类模型。针对传统工业App系统庞大、功能针对性差的问题,通过功能最小相关原则及其粒度层级划分工业 App。针对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协同与交互问题,开发业务流程模型的管理系统,支撑业务流程模型的更新、交互,实现模型可管理、可服务、可更新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基于业务需求的模型服务工具集,支撑业务流程的协同与优化。

二是实现基于云端的企业资源和能力协同。通过云边异构系统自适应集成与协同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与知识融合的应用流程协同与优化决策技术,实现云端与企业边缘端大数据自适应集成、业务资源协同优化,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构建与融合及应用服务等功能。利用云端资源可解决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协作能力低下等问题,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门槛,帮助企业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得应用服务,以实现企业资源技术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协同,提升企业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协同水平,加快企业向高价值链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制造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向服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生态商务方面的提质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生态和商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企业必须提升内功,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物流、商务交易等方面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必须整合外部资源,借助生态圈,开拓出路,提升平台化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信息网络带来的先进技术变得更加激烈,企业商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客户关系从随机客户向专家型、粉丝型客户转变,从单向销售向社群互动营销转变,客户需求挖掘更深,用户体验更好。物流和供应链向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运作、数据智联化转变,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市场响应更及时。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易通过电子系统进行,款项支付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经济。随着开放运营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更多地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合其他企业的资源,并将资金投资在决定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将信息技术预算投入到关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在这些关键成功因素上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更大的成效。

外部资源整合方面,企业必须走生态之路,才能实现生态进化、共创共赢。企业再大,仍有边际。过去,企业奉行“要么成为名牌,要么为名牌代工”;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人们奉行“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如今,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打破围墙,“要么建成生态,要么成为生态的一部分”,才能突破天花板,走向生生不息。随着产业的融通发展,企业生态愈发丰富,“与大企业共建,与小企业共享”成了企业融入生态圈的经典路径,与大企业共建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平台和企业沉淀的工业机理模型和产业发展经验与中小企业共享,赋能更多的企业提质增效,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新生态不仅助力企业做厚做强,也促进企业做广做活,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向实。 cKfY7Wa2ueP7Ro9NdChZREvFOFb8vSfU7jVukcdaWQLcerr0nRuzKox7V1iFZO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