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精细化风险管理方法

一、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指企业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系统的风险分析、控制和处理等管理技术手段的过程,我国的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如表2-8 所示。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风险分析方法也是风险评价方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方法),本书根据这些方法的侧重点,结合生产实际使用情况,分为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缓解、转移、控制或者消除风险。风险管理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广泛性是指风险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金融、保险等领域;全面性是指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认识、排查、分析和管控等方面。

表2-8 国内风险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现阶段,企业的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风险全链条的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隐患辨识)、风险预测、风险评价、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效果分析等,其中风险识别和风险预测又称为风险分析,如图2-10所示。企业的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一般是指事故预防,处于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前端;企业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过程,包括风险评价、预警、响应、处置、恢复等过程,处于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后端。

图2-10 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二、风险分层联动管理模式

风险分层联动管理模式基于精细化管理和闭环管理的思想设计而成,将风险管理分为多个层级(宏观、中观和微观),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图2-11所示。企业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人、机、环、管的互联互通,实现风险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风险治理的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水平。

图2-11 风险分层联动管理模式

风险分层联动管理模式是一套全面系统、分层分区的管理体系。企业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是指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主管风险管理的副总经理及外部专家等构成,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规章制度、文化理念等,对中观和微观层面负责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是风险管理的决策层;中观管理层组织由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车间主管或分厂长等人员构成,负责制定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对微观管理层面进行检查和考核,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管理层;微观管理组织由区域主管、班组长等构成,主要负责落实各项政策,尤其是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对上层管理组织进行信息的反馈,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执行层。

风险分层联动管理注重三个方向的细化。一是纵向细化。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纵向逐级细分为多个层次管理层,直到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细化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隐患,细分到人、机、环、管4个方面的危险因子,建立标准化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二是横向细化。企业风险管理各层级进行横向细化,划分工作单元,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衔接细化。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条块实现精准衔接、运转顺畅,提高风险管理整体效率和质量。

三、隐患分级闭环管控方法

企业生产系统从设计、建设、运行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根据“流变-突变”理论,生产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延长安全生产状态。隐患分级闭环管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综合利用安全、管理、数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持续对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管4个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辨识、分析、评价、预警和响应,确保生产系统的风险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一种方法,如图2-12所示。该方法基于信息化技术建立隐患库、风险库、措施库等数据库,通过闭环管理的方法消除信息孤岛,用精细化的理念加强安全隐患分级管控的力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企业根据生产系统的特征,划分作业区域,对生产作业区域内的人、机、环、管进行安全隐患辨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Ⅰ级)、较大风险(Ⅱ级)、一般风险(Ⅲ级)和低风险(Ⅳ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隐患分级闭环管控的具体流程是在确定的工作范围内,通过规程、安全检查表、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多种方法进行辨识、排查,随后把安全隐患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辨识过的安全隐患,另一类是新发现的安全隐患。已经辨识、分析、评估过的安全隐患直接在安全隐患库里面配对相应的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经检验安全隐患的级别降为Ⅳ级,则与一开始的Ⅳ级安全隐患进入记录程序,进行安全生产;如果安全隐患的级别仍然没有降低,那么说明安全隐患发生了新的情况或者所采取的措施和安全隐患不匹配,需要重新分析、计算、制定措施,因此转入新安全隐患的程序。新的安全隐患经过企业安全委员会的分析、计算、制定措施后,如果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风险等级则继续生产,否则说明管控效果不明显,重新进入安全隐患管控的程序,直到消除隐患、降低风险为止。生产系统中的新安全隐患的管控成功后,把该安全隐患放入安全隐患库,采取的措施放入措施库,持续完善风险预控的数据库。生产系统中新出现的安全隐患在管控过程中,应加强与外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咨询和沟通,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评估,形成安全隐患管控的合力。

图2-12 企业安全隐患分级闭环管理流程

四、动态预警响应体系

动态预警响应体系是综合运用双重预防机制、精细化管理方法、触发响应机制、闭环管理方法等,基于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通过传感器等装置自动识别生产系统中人、机、环、管4个方面的安全隐患,科学计算风险,明确风险临界值,能够实现超前研判、自动预警、分层响应、快速处置的一套风险管控体系,如图2-13所示。企业风险动态预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企业的预警,中观层面是车间、分厂等区域预警,微观层面是生产一线的具体岗位(人)、机械设备(机)、环境指标(环)、管理措施(管)等。

图2-13 风险动态预警响应体系

动态预警响应体系的基础是构建安全隐患大数据,企业全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采集生产一线人、机、环、管4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信息,通过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等级,科学设置各级风险触发器,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分区、分级、分类自动预警,形成闭环流程。风险管理部门接到警情后,根据应急预案快速分层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置,用最小的代价保障安全生产。 i0saRFcLcO2U+0CEdt3zB2hYqNoZtqDS8fMzZ8ARJQ9l/Ha82UNN1mjz1yIIW7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