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熟悉其他基础图表

2.1节分别介绍了柱形图、折线图、饼图3种基础图表的创建和设置,并且引申介绍了条形图、面积图、环形图3种基础图表的演变图表。从这节开始,我们仍然使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完成图1-6所示的“图表类型选择指南”中其他基础图表的介绍。

打开“\第2章 图表创建之术\2.2-图表制作”源文件。

1.散点图

散点图是指在回归分析中,数据点在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分布图。散点图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据此可以选择合适的函数将数据点进行拟合。利用两组数据构成多个坐标点,考察坐标点的分布情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或者总结坐标点的分布模式。此外,在“矩阵分析”模型中散点图是比较常用的图表类型,通过改变坐标轴的位置,对数据进行矩阵分析。

四象限的样式就是通过散点图来设置完成的,接下来对四象限样式的散点图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40所示。

图2-40

在“散点图”工作表中,插入一个散点图。根据前面介绍的图表创建的第一种方法“先选数据,再造图表”,可以选中“B3:C23”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插入散点图或气泡图”下拉按钮,选择“散点图”选项,如图2-41所示。

图2-41

将散点图修改为四象限的样式。可以选中散点图的纵坐标轴并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命令,在右侧“设置坐标轴格式”工具箱中的“横坐标轴交叉”中选中“坐标轴值”单选按钮,并在右侧文本框中输入“20”(纵坐标轴40的一半),按“Enter”键确认。如图2-42所示,横坐标轴与纵坐标轴交叉于纵坐标轴的中心(20)位置。

图2-42

同理,选中横坐标轴,在右侧“设置坐标轴格式”工具箱中的“纵坐标轴交叉”中选中“坐标轴值”单选按钮,并在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12.5”(横坐标轴25的一半),按“Enter”键确认。横坐标轴与纵坐标轴交叉于横坐标轴的中心(12.5)位置,散点图成为一个横纵交叉的四象限样式,如图2-43所示。

图2-43

为了将横、纵坐标轴变粗一点,可以分别对横、纵坐标轴的线条进行设置。选中横坐标轴并选择“格式”选项卡,单击“形状轮廓”下拉按钮,选择“粗细”→“4.5磅”选项。按照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将纵坐标轴的“粗细”修改为“4.5磅”,如图2-44所示。

图2-44

对于图表的美化,笔者在第3章会根据不同的图表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本章重点介绍各类图表的创建和一般设置,不侧重于图表的美化介绍。

通过坐标轴交叉值的设置可以完成一个四象限样式的散点图,这样的四象限样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散点图,在“图表类型选择指南”中同为联系关系组中的气泡图也同样适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2.气泡图

气泡图和散点图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散点图在数据维度上只有横、纵坐标两个维度,并且所有点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而气泡图除了默认的 X 轴和 Y 轴两个维度,还多了一个新的维度,即气泡大小。在工作表中只需要3组数据,分别作为图表的 X 轴、 Y 轴和气泡大小,用于展示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45所示。

图2-45

创建一个散点图。在“气泡图”工作表中选中“B3:G6”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插入散点图或气泡图”下拉按钮,选择“气泡图”选项,如图2-46所示。

图2-46

此时插入的图表与我们想要的样式不一致,还需要对图表的数据进行设置。

首先选中气泡图图表并选择“图表设计”选项卡,单击“选择数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数据源”对话框中选中“图例项(系列)”选区中的“销售额(X轴)”选项,并单击“删除”按钮,然后选中“毛利率(气泡大小)”选项,并单击“删除”按钮将其删除,最后单击“添加”按钮自定义添加数据,如图2-47所示。

图2-47

在弹出的“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中单击“系列名称”文本框将其激活,选中“B1”单元格。单击“X轴系列值”文本框将其激活,选中“C4:G4”单元格区域。单击“Y轴系列值”文本框将其激活,选中“C5:G5”单元格区域。单击“系列气泡大小”文本框将其激活,选中“C6:G6”单元格区域,并单击“确定”按钮,在返回的“选择数据源”对话框中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48所示。

图2-48

这样通过自定义添加数据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图2-49所示的“气泡图”的制作了。

图2-49

将气泡图修改为四象限样式。与散点图一样,选中横坐标轴,在“设置坐标轴格式”工具箱中选中“坐标轴值”单选按钮,并输入“2500”,按“Enter”键确认,如图2-50所示。

图2-50

选中纵坐标轴,在“设置坐标轴格式”工具箱中选中“坐标轴值”单选按钮,并输入“60”,按“Enter”键确认,如图2-51所示,四象限样式的气泡图效果就显示出来了。

图2-51

气泡图中的气泡还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效果。例如,为图2-52所示的球形设置的立体效果,这种效果可以在“图表设计”选项卡中快速进行设置。关于图表的美化,笔者将在第3章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里读者只需要一步步掌握每一种图表的创建方法,了解各种图表的区别即可。

图2-52

到这里就完成了散点图、气泡图及其演变的四象限样式图表的介绍。在“矩阵分析”模型中,散点图和气泡图是比较常用的两种图表。

3.瀑布图

瀑布图是由麦肯锡顾问公司独创的图表类型,因为形似瀑布流水而被称为瀑布图。此种图表采用绝对值与相对值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数个特定数值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常见于利用“营业收入”减去“成本”等于“毛收入”,“毛收入”再减去“费用”等于“净收入”,来形容数据之间的变化的比例关系。瀑布图也可以形容“总体收入”减去不同的“成本支出”之后剩下的“净利润”,也就是省去了中间的“毛收入”,直接计算出“净收入”,如图2-53所示。

图2-53

说明: 本例中所有数据的单位为“元”,表中和下文中的单位省略,不再标出。

在“瀑布图”工作表中,选中“B3:C7”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图表”页签,并选择“瀑布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54所示。

图2-54

此时瀑布图中所有的柱子呈现出向上的阶梯式效果,与我们想要的效果不符合。可以选中瀑布图中“毛收入”柱子(单击两次只选中一个柱形),并在右侧“设置数据点格式”工具箱中勾选“设置为汇总”复选框。瀑布图中“毛收入”的结果柱形就显示出来了,如图2-55所示。

图2-55

同理,选中瀑布图中“净收入”柱形(单击两次只选中一个柱形),并在右侧“设置数据点格式”工具箱中勾选“设置为汇总”复选框,如图2-56所示,瀑布图就制作完成了。

图2-56

4.漏斗图

瀑布图可以变形为漏斗图,漏斗图可以分析具有规范性、周期长和环节多的业务流程。通过漏斗图比较各环节业务数据,能够直观地发现问题。漏斗图还可以展示各步骤的转化率,适用于业务流程多的流程分析。

说明: 本例中数据的单位为“元”,表中和下文中的单位省略,不再标出。

在“瀑布图”工作表中,选中“B3:C7”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图表”页签,并选中“漏斗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57所示。也可以选择“推荐的图表”页签,并选中漏斗图样式的图表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58所示。

图2-57

图2-58

在Excel 2016及以上版本的Excel中可以直接选择漏斗图,但在Excel 2016以下版本中没有可以直接选择的“漏斗图”选项,这时就需要进行图表的跃迁,根据数据源的情况设置辅助数据的方式来实现。

在“营业收入”“毛收入”“净收入”两侧分别补充一组等大的辅助数据,使每类数据的和都为10000,让它们作为演变后的作图数据源。插入“堆积条形图”,并将堆积条形图中两侧的辅助数据设置为“无填充”“无轮廓”,通过这样设置辅助数据的方式来完成漏斗图效果的创建,如图2-59所示。

图2-59

在案例中有营业收入、毛收入、净收入和销售提成4项指标,首先在漏斗数据“D”列两侧各设置一列等大的辅助数据,且每一行数据值之和等于10000。即“C34”和“E34”单元格的值为“=($D$33-D34)/2”;“C35”和“E35”单元格的值为“=($D$33-D35)/2”;“C36”和“E36”单元格的值为“=($D$33-D36)/2”。然后插入“堆积柱形图”,将堆积柱形图两侧的“C”列和“E”列柱形设置为“无填充”“无轮廓”,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使是使用Excel低版本的用户,也可以实现漏斗图的效果,如图2-60所示。

图2-60

漏斗图在视觉上可以被看作先将瀑布图的柱子顺时针旋转90°,然后将各个柱子居中对齐后的效果。漏斗图在数据呈现的时候相对比较简单,但要梳理出每一个节点的流转就需要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模型的加持。学习漏斗模型如何制作不用着急,本书在第8章中会对各类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漏斗分析法就是其中一种。例如,转化率太低怎么解决?这就需要拆解流程,并利用第8章的漏斗分析法找到关键的解决办法。

5.子母图

接下来进入子母图的介绍。子母图用于表示数据之间构成与二级明细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于一些数据之间有二级分布关系的情况,对明细数据进行拓展。例如,展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GDP的情况,可以将二线城市数据单独体现在子图表中。

此外,在母图的比例关系中,如果其中某一部分涵盖的数据项目特别多,为了便于展示可以先将该部分合并为一类,再单独以子饼图的形式进一步呈现,构成一个二级分布关系。如图2-61所示,GDP产值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剩下产值比较小的区域可以将其组合为一个“其他”,并将“其他”区域在子图表中进行细分展示。

图2-61

说明: 本例中“产值”的单位为“元”,表中和下文中的单位省略,不再标出。

接下来进入子母图的创建。在“子母图”工作表中选中“B4:C12”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插入饼图或圆环图”下拉按钮,选择“子母饼图”选项,如图2-62所示。

图2-62

初步完成了子母图的创建,如何能够清晰展示出每一类别的数据值呢?可以为其添加数据标签进行呈现。选中子母图图表并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数据标签”命令,如图2-63所示。

图2-63

为了使数据更易于读取,可以为其添加城市名称并调整数据标签的展示位置。选中图表的数据标签,在右侧“设置数据标签格式”工具箱中勾选“类别名称”复选框,即可将数据类别名称显示出来,在“标签位置”中选中“数据标签外”单选按钮,可以将数据标签统一调整到图表以外,如图2-64所示。

图2-64

此时可以看到,图表中已将“南昌”“重庆”“武汉”划分到子图表中,如图2-65所示。如果想要将数值较小的“杭州”也划分到子图表中,可以进一步对子图中展示的数量进行设置。选中子母图并在右侧“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工具箱中将“第二绘图区中的值”设置为“4”,按“Enter”键确认。此时在子图表中就显示出“南昌”“重庆”“武汉”“杭州”在内的4个数据了,如图2-65所示。

图2-65

通过子母图可以展现出总体和局部的对比、等级情况。举一反三,与子母图对应的就是蛛网图。蛛网图也叫雷达图,与前面介绍的面积图比较相似,只不过它在组合时有一些区别。雷达图可以分成多个维度,在面积的构成上做一个比较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入雷达图的学习。

6.雷达图

雷达图又称戴布拉图或蛛网图,用于分析某一事物在各个不同纬度指标下的具体情况,并将各指标点连接成图。

与面积图的制作方式类似,雷达图可以展示不同数据指标所占的比例,不同于面积图的是,雷达图可以在多个维度上做数据的比较,如图2-66所示。

图2-66

在“雷达图”工作表中,选中“B3:H5”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图表”页签,选择“雷达图”选项,并选中最后一个与面积相关的“填充雷达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67所示。

图2-67

创建好雷达图后,为其进行简单的美化。雷达图在设置的时候建议调整填充颜色的透明度,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各个区域数据变化的情况。

选中底层“蓝色”面积区域并在右侧“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工具箱中单击“填充与线条”按钮,选择“标记”页签,在“填充”组中选中“纯色填充”单选按钮,接着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颜色为“蓝色”,并向右拖曳“透明度”旁边的滑块,将透明度调大,如图2-68所示。

图2-68

继续设置雷达图的边框。选择“线条”页签,并在“线条”组中选中“实线”单选按钮,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颜色为“红色”,将“宽度”调整为“2.25磅”,如图2-69所示。

图2-69

到这里就完成了底层浅蓝色雷达面积区域的美化设置,接下来按照前面的方法,将另一个面积区域的填充颜色设置为“黄色”并调整其透明度,使得可以清晰看到两组面积区域的变化情况,最后同样将线条设置为“红色”。如图2-70所示,数据的变化就直观可见了。

图2-70

7.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如图2-71所示。

图2-71

在质量管理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包括在7.9节中将要介绍的帕累托图,都是从质量角度呈现比较多的图表。

在“直方图”工作表中,选中“C3:C26”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图表”页签,并选中“直方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72所示。

图2-72

选中图表,在右侧“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工具箱中单击“系列选项”按钮,拖曳“间隙宽度”旁边的滑块,将柱子间距调大,如图2-73所示。

图2-73

此时默认插入的直方图与笔者划分出来的柱子数量不一样,想要修改柱子个数(箱数),可以对其进行设置。选中图表的横坐标轴,并在右侧“设置坐标轴格式”工具箱中的“坐标轴选项”组中,选中“箱数”单选按钮,并输入“7”,按“Enter”键确认。如图2-74所示,直方图就被分为7组显示出来了。

图2-74

8.正态分布图

正太分布图又称常态分布或高斯分布,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如图2-75所示。正太分布图常应用于质量管理控制: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测量(实验)误差,常作为上、下警戒值或上、下控制值。这样做的依据是:正常情况下测量(实验)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图2-75

理解正态分布图需要具有一些数据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例如,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次”,它统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初、高中代数中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这里笔者直接对图表的创建进行介绍。

在“正态分布图”工作表中,选中“F10:H32”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直接选中推荐的“簇状柱形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76所示。

图2-76

正态分布图其实就是柱形图和折线图组合在一起,并将折线图设置为平滑线,将柱形图的“间隙宽度”调整为“0”而成的。其实所有看似复杂的图表,追本溯源都是由3种基础图表组合而成的。例如,在“表格或内嵌图表的表格”工作表中,表格或内嵌图表的表格就是一个个单独的柱形图,将多个柱形图排列后组合在一起形成图表,如图2-77所示。

图2-77

即使如图2-78所示的大型看板,其本质也是由基础图表组合而成的。

图2-78

9.不等宽柱形图

不等宽柱形图不同于传统的柱形图只根据数据大小做对比,不等宽柱形图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宽度维度,实现了宽度和高度两个维度的数据记录和比较,如图2-79所示。

图2-79

(1)作图数据源的演变。

在制作前先将原始数据源进行演变,按照“人数”设置“产值”个数。例如,在“不等宽柱形图”工作表中:“A”项目人数为“2”,产值为“1000”,就在作图数据源中“A”项目下方列出2个“1000”;“B”项目人数为“8”,产值为“500”,就在作图数据源中“B”项目下方列出8个“500”;“C”项目人数为“3”,产值为“1200”,就在作图数据源中“C”项目下方列出3个“1200”;“D”项目人数为“8”,产值为“800”,就在作图数据源中“D”项目下方列出8个“800”,并且将每一项明细单独放在一行中,如图2-80所示。

图2-80

说明: 本例中“产值”的单位为“元”,表中和下文中的单位省略,不再标出。

在制作图表时,有时需要根据图表类型的需要对原始数据源进行调整,整理出作图数据源,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

(2)插入图表。

数据源演变后直接插入柱形图图表。选中“B10:F31”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选项,选中第二个柱形图样式,如图2-81所示。

图2-81

(3)设置图表。

选中柱子并在右侧“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工具箱中将“系列重叠”调整为“100%”,将“间隙宽度”调整为“0%”,如图2-82所示,不等宽柱形图就制作完成了。

图2-82

10.环形柱形图

环形柱形图是柱形图变形呈现的一种方式,通过环形图演变而来。通常单个数据系列的最大值不超过环形角度270°,并由最外环至最内环逐级递减地呈现数据,如图2-83所示。

图2-83

(1)创建作图数据源。

创建环形柱形图的第一步是创建数据源,这里创建数据源需要做3件事。

① 原始数据升序排列。

在“环形柱形图”工作表中,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源进行演变,制作作图用的数据源。然后将“C11:C14”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图2-84所示。

图2-84

② 添加数据,将原始数据最大值转化为270°。

在“D10”单元格设置标题为“最大值转化为270”,在“D11”单元格将“C11”单元格中的数据按照最大值270°进行转化,输入公式“=C11/MAX($C$4:$C$7)*270”,并将公式向下填充至“D14”单元格。

③ 做辅助列。

完成270°数据的转化之后,添加辅助数据在环形柱形图中进行占位。这个辅助数据主要是环形图的空白补充部分,即它和我们转化的最大值加起来等于360°,也就是一个完整的环形。

所以在“E11”单元格内输入函数“=360-D11”,并将公式向下填充至“E14”单元格,如图2-85所示。

图2-85

到这里就完成了数据源的创建。

(2)插入图表。

利用图表数据源创建环形柱形图。

选中“D11:E14”单元格区域并选择“插入”选项卡,单击“推荐的图表”按钮,在弹出的“插入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图表”页签,接着选择“饼图”选项,在“圆环图”选项中选中第二个圆环图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86所示。

图2-86

(3)图表美化。

图表创建好之后,就要进入图表的美化步骤了,接下来请跟着笔者的介绍一步步操作起来。

① 调整环形图内径大小。

选中环形柱形图并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命令,在“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工具箱中单击“系列选项”按钮,将“圆环图圆环大小”调整为“39%”,如图2-87所示。

图2-87

② 修改环形颜色。

首先选中最外圈环形,再次单击左侧的“深蓝”扇区将其单独选中,选择“格式”选项卡并单击“形状填充”下拉按钮,选择“无填充”选项。单击“形状轮廓”下拉按钮,选择“无轮廓”选项。

然后选中外侧第二圈环形,再次单击左侧的“深蓝”扇区将其单独选中,选择“格式”选项卡并单击“形状填充”下拉按钮,选择“无填充”选项。单击“形状轮廓”下拉按钮,选择“无轮廓”选项。

接着选中外侧第三圈环形,再次单击左侧的“深蓝”扇区将其单独选中,选择“格式”选项卡并单击“形状填充”下拉按钮,选择“无填充”选项。单击“形状轮廓”下拉按钮,选择“无轮廓”选项。

最后选中最里圈环形,再次单击左侧的“深蓝”扇区将其单独选中,选择“格式”选项卡并单击“形状填充”下拉按钮,选择“无填充”选项。单击“形状轮廓”下拉按钮,选择“无轮廓”选项,如图2-88所示。

图2-88

③ 增加标签。

到这里,环形柱形图的制作就完成了。这时可以删除“图表标题”和“图例”,使图表更简洁;还可以修改图表右半侧扇区的填充颜色和边框颜色,使图表更美观。如果需要为环形添加数据标签,可以启用“照相机”功能,构建好数据标签后为其拍照,并放在对应的环形位置,第7章中会对此功能进行具体介绍。

关于环形柱形图的应用在第7章中还有许多。例如,图2-89所示的“万科屋各房型销售业绩总额”图表效果,图2-90所示的“新品上店铺上线完成率”环形柱形图,图2-91所示的Iwatch样式“各工龄段员工离职率”图。这些图表都是利用环形柱形图实现的,可以使图表更加有设计感。如图2-92所示,通过扇形和饼图,再结合指针可以做成仪表盘的效果。通过环形图和饼图扇区还可以做成图2-93所示的双重饼图的效果。

图2-89

图2-90

图2-91

图2-92

图2-93

本章首先通过3种基础图表的介绍使读者了解了图表的创建和美化方法,然后引申介绍了其演变的条形图、面积图、环形图,最后介绍了10种其他常见的图表类型并扩展了数据呈现的不同纬度和角度。

柱形图、折线图、饼图3种基础图表是一切图表制作的基础,其他看似复杂的图表多由其演变而来。通过调整数据源后插入图表,再对图表进行美化设置。例如,漏斗图可以通过数据源演变后插入堆积柱形图,并对其进行填充设置来实现;正态分布图可以利用柱形图和折线图的组合,通过调整“间隙宽度”和“平滑线”来实现;不等宽柱形图可以通过数据源演变后插入柱形图,并调整“系列重叠”和“间隙宽度”来实现;环形柱形图可以通过数据源演变后插入环形图,并设置扇区的填充颜色来完成。

除了基础图表,有时还可能需要依赖一些图表的语言来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例如,图2-92所示的仪表盘样式的数据图表,能够直观地告诉阅读者完成率的情况,这样可以引起阅读者的好奇心,使阅读者更愿意读取数据所诉说的观点,让数据图表为我们代言。

在第7章中笔者还会介绍更多图表展示和实现的技巧。像旭日图、热力地图,其实都是为了让阅读者关注到图表,阅读者先被吸引来,再去做更多的观点扩充。

到这里本章就完成了所有常见图表的介绍,下一章将会进入图表美化之术的介绍,让图表瞬间“变美”。 hJlPD02lzFgCKtZTtuD55qIKCmbkI++/LoGTgY3m8lMlSEh0IxyjEJWnplDLDo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