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不断发现可能性

林青霞67岁时,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杨振宁院士。

人们这才发现,她写作已经18年。可是,她高中毕业都没考上大学,年轻时忙着拍戏很少看书,亦舒曾打趣她不读书没文化,她自己也说平常菜单都要看很久。

息影后,林青霞用18年磨出三本文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镜前镜后》,文章还被收录进《大学语文》教材。

怎么做到的?

她不属于天赋型选手,却以写作上的小学生自比,投入巨大热情。

真实的写作过程很枯燥,如何衡量一个人是作家还是玩票,三个条件非常重要:一是长期从事写作,二是作品输出稳定,三是足够的社会认同和销量。

林青霞写得很忘我,每篇稿子改到四五版,自己满意了,再小心翼翼问别人:“你觉得怎样了,哪里还需要再改?”

常常为了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不厌其烦地改上十次八次。

作家白先勇说林青霞写作很认真,字字斟酌,有时废稿撒满一地。

她热爱结交文化界好友,四处拜师,向余光中、林燕妮、倪匡、张大春虚心求教写作的诀窍,专程到北京拜访季羡林先生。马家辉、金圣华、董桥、蒋勋,只要是跟文学有关的朋友都被她缠着不放,挨个请教,汇报收获,比如:“这两天我在看沈从文。”“昨天,我在背《兰亭序》。”

林青霞还爱书成痴,读的大都是文化圈朋友推荐的难啃的经典著述。

黄心村教授曾在文章中说起:她(林青霞)写作读书都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凌晨合上书页,会叹一口气说,真是舍不得去睡觉啊。一大早就打电话给朋友说:“你起床啦,急死人了,我有重大的发现,一夜读下来,赶快跟你说了,我才能去睡。”

朋友们提起一个细节,到林青霞家里很震惊,因为没有见过哪个女明星家里堆了这么多书,而不是衣服和化妆品。

专注研究中国文学的黄心村教授觉得,尤为难得的是——那样密集的阅读,再看青霞的文字,如释重负。那些书本没有成为她的累赘和包袱,她的文字依然保持着纯净、清脆、流畅。

人们把林青霞作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代表,那是因为她真的读过很多书,而且把这些书融进自己的思维、观点和文字,“书卷气”是读书人身上特有的气质,装不出来。

人们也会用“岁月从不败美人”形容她,容貌容易衰老,但五官的老去抵不过心衰。内心年轻,岁月才会手下留情,总想着“人生定型不再折腾”的人,很难体会50岁转型开辟新事业的热忱和激情。

林青霞从演戏到写作的转身,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做一行爱一行,靠着认真、勤奋和热爱,想方设法做到最好罢了。

真正优秀的人,即使早已功成名就,财富自由,也仍然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去看见更多层面的世界。 cyCgFI1N8O5nBcgtLYRbSUk6FtcfHZBgJ2ZO08chA8COTi0vHjihOQezzcIvh1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