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部关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识别与治疗的图谱

当出版社将这本有关如何疗愈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众读物寄给我时,我真是很惊讶!直到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将CPTSD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首次纳入了国际精神疾病诊断系统。尽管在中国,学习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疗以及其他心理疗法的专业人员对这个疾病并不陌生,相关的专业人员也在对这个最新版本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做更深入的研究,但是关于CPTSD的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还未正式应用于临床。也就是说,中国尚有众多精神科医生对此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具体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就更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了。

因此,我惊讶于出版社这么敏锐地组织翻译了这本通俗地讲解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疗愈方法的书。特别是在经历了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创伤的当下,这本书该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出版体现出大众读者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在逐日攀升,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大众心理健康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回到源头,让我们来看看CPTSD在ICD-11中是如何被定义的。要说清楚CPTSD,我们还是需要先谈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ICD-11定义如下: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表现为以下特征:①创伤经历的再体验,即创伤事件以栩栩如生的侵入性记忆、闪回或梦魇等形式在当下再现,通常伴有强烈的、压倒性的情感,多为恐惧或恐怖,以及强烈的躯体感觉;②回避行为,回避对创伤事件的想法或记忆,或回避使人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情境或人物;③对目前威胁的持续性高水平觉察,如可表现为高度警觉,或在遇到刺激(如突发的响声)时出现强烈的惊跳反应。这些症状至少持续数周,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

PTSD包括:创伤性神经症(Traumatic Neurosis)。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这些创伤性应激事件通常是长期或反复的,从这些事件中逃脱是极其困难或不可能的(例如奴役、种族灭绝活动、长期的家庭暴力、儿童的反复性虐待或躯体虐待)。必须首先满足PTSD的所有诊断需求,同时存在以下特征:①情绪调节上的异常;②存在一些信念,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失败的、无价值的,对创伤性事件有愧疚感、自责自罪或失败感;③难以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症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

CPTSD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CPTSD不仅必须包括PTSD的核心特征,即创伤的再体验、回避行为和高激惹,还包括CPTSD特有的情绪调节障碍、自我贬低、人际交往困难。这些症状会明显损害个人在几乎所有人生重要领域的功能。此外,我想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的CPTSD患者所经历的创伤是自童年时代起就反复遭遇的创伤。

医学诊断往往非常严格,只有当所有特征性症状缺一不可时,患者才能够被确诊。本书所介绍的CPTSD案例,其症状都十分复杂,但有些案例的患者可能缺乏某个精神科诊断所必需的特征性症状,因此,书中描述的某些CPTSD案例,依据其症状,在精神科临床上只能被诊断为有部分CPTSD特征的创伤性障碍。即便如此,我也完全同意作者将其当作CPTSD来理解和处理。我在这里写下这段话是希望我们的精神卫生同行也能读读这本书,既理解临床诊断CPTSD的严谨,也理解在处理CPTSD时我们所需要考察的症状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完全物化患者,而是尊重人性。

本书的作者开宗明义地告知读者他是一名“经过多年的治疗,症状已经大幅减轻的CPTSD患者”,这本书也是他从自身经历的角度来写的。这其实是作者的自谦。作者除了是CPTSD患者以外,同时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心理创伤治疗师。作者的这两个特点让本书更加能够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作者承认自己曾经是名CPTSD患者,这极大地降低了这类患者特征性的羞耻感,也无疑激励了这些被形形色色的创伤侵害了的人们。

客观地讲,作者对CPTSD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书中明确地表明了CPTSD是由心理社会性的成因(即各种虐待)造成的,而不是先天基因的问题。近来学界的共识是CPTSD与创伤在代际的传递高度相关,但实际上,这种相关所指的不是基因的DNA有问题,而是创伤经历导致基因的表达出现了问题,不是与我们通常说的遗传相关,而是与表观遗传有关。

作者还对CPTSD的特征性症状做了详细的解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CPTSD最明显、最典型的症状——情绪闪回,这种情绪闪回与PTSD中的闪回不同,通常不会涉及视觉上的重现。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这种细致的观察,或者说包含了他自己体验的观察。我在此想强调的是,这种情绪闪回通常由患者熟悉的一个具有创伤特征的事件引起,比如书中提到的作者的第一任伴侣的突然的怒吼,这种怒吼像极了作者童年时父母对其无缘无故的怒骂,这种怒吼就作为一个扳机激活了作者早年的各种恐惧、愤怒、羞耻等情绪,这就是作者提到的情绪闪回。精神科医生对创伤的扳机作用是熟悉的,但是如果与诊断标准对号入座的话,只会套用视觉上的闪回而忽视情绪闪回,而对于CPTSD患者来说,负性情绪的激活再现,或者如作者所说的情绪闪回是非常常见的。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毒性羞耻感、被动自杀意念等概念无疑都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作者认为被动自杀意念往往意味着闪回到了幼年时期的感受,患者再次沉浸在深刻的被遗弃感中……训练有素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能够区分主动和被动自杀意念,因此在遇到被动自杀意念时不会惊慌失措。希望每个读到这本书的读者也可以学习区分这两种意念,从而实现自助。

这本书还提到CPTSD会被误诊为各种精神障碍,作者并不认为被误诊的人没有与之相似或相关的症状,问题的关键是,对于这些创伤后幸存者的实际困扰而言,这些标签式的诊断是片面的,而且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更重要的是,误诊在患者的心理上增加了一种暗示:你之所以患病与你遭受的那些不公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你的先天素质出了问题。这可能会与患者内心深处的那些诸如“就是因为我不好,我才被虐待”的全能幻想相遇,增加患者的羞耻感。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已经三年,这种大型的持续经年的社会性创伤会激活许多社会性、个人性的创伤。尽管CPTSD患者在人群中是少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缺口的,因而这本书对大众而言是有帮助的。本书呈现的各种自助方法都可以给大众读者提供帮助。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的符合书中所描述的CPTSD的诊断,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作为一部很好的指南,不仅可以用于自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指导你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去学习建立一种你从早年就缺失的、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就像作者本人一样,与专业人员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将对你大有裨益。

对精神卫生从业者来说,毋庸置疑,这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主任医师,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中国学组首任主席
童俊
2022年10月于湖北武汉 QZ8v0AqvNf8HmriJfnu+sUmFFOmCGGugul9iy8cVfY7rAK+BBrbq8X80NC5Uwr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