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伍)扬州慢

临水街市,灯火通明,长长的一排酒坊,宾客如云,觥筹交错。

从前的诗客,今时的百姓,仿佛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分辨。谁又来自哪个朝代,谁的行囊里,装载了多少故事。

凡人的日子,总是离不了炊烟。无论哪座城,得以解脱的唯有山水,不可辜负的则是美食。

扬州的美人,自是名不虚传。淮扬菜系,亦是天下闻名。

邻桌的几位老者,聚集一处,喝烈酒,吃着地道的淮扬菜,令人称羡。

想着远在千里的父亲,若投生于此处,做个闲人该有多好。如此,既风雅了岁月,又可享人间清福。

可叹他一生省俭,守着清贫,做人安分守己,做事秉节持重。

而我,亦想学古人,悠游此地山水,老死扬州。但人世必有更好的安排,有缘分更深的城市,等着我栖身。

淮扬菜菜品精致,擅长刀工,讲究火候,汤清味醇浓而不腻,南北皆宜。

据说,淮商宴客穷极华靡,相习成风。“每客,侍以娈童二,一执壶浆,一司供馔。馔则客各一器,常供之雪燕、永参以外,驼峰、鹿脔、熊蹯、象白,珍错毕陈。妖鬟继至,妙舞清歌,追魂夺魄。”

他们虽不是文人,却将日子过成了诗。而这首诗,在扬州城,续写了千年。

清炖蟹粉狮子头、盐水鹅、文思豆腐,再来一壶过往诗人词客饮的琼花露酒,方不负此行。

琼花露酒,据说在宋时是采琼花露珠为液,取平山堂大明寺之泉水酿酒。色泽柔和,味醇清香,极负盛名。

也想邀古人对饮,敬这大美山河,繁华盛世,但他们也都是匆匆过客,随水成尘。

那晚,二十四桥的明月,一定格外的清白明净。而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箫声,把人世的喧烦都遮掩了。

其实,扬州的故事,可以说上千年,只要有人愿意听你诉说。

当年芸娘离世,沈复潦倒,为谋生计,他孤身来扬州卖画。

沈复和芸娘的故事,因为一本《浮生六记》而流传,众人皆知。

芸娘的温婉贤惠,冰雪聪明,令人称羡。他们在苏州的沧浪亭看风看雪,就是这样一对神仙眷侣,却一生潦倒失意,落得魂断外乡。

沈复不过是一位寻常的文人,一生白衣,只做过几年幕僚,终无所作为。

他的人生之志,不在于名利,而是山水之乐,是和芸娘的耳鬓厮磨。

然浮生若梦,此一世惬意时很多,困顿时更多。失去芸娘,他是梦梦醒醒,惶惶不可终日。

当年郑板桥也曾入仕,但宦海波涛多变,他辞官归隐,卖画为生。

一生碌碌,半世萧萧,所为何求?他悟透了人生“难得糊涂”之深意。

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扬州八怪皆是清高狂放、不落俗套之士,这座城给了他们风雅,也给了他们包容。

那久负盛名的个园,我没有去,有些美好的景致不必一日看尽。

我知道,在那清幽雅致的江南园林里,有千竿万竿的翠竹,将我深情等候。

然而,这一等,便是十年。人生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擦肩,都这样无意间消磨了。其实,纵算相遇相知,亦难保地久天长。

这世上,有许多的事,我始终放不下。而那许多的事,早已将我抛开,甚至彻底遗忘了。

来年,烟花三月,我是要重游瘦西湖的。想来它还是往昔模样,而我已容颜老去,阅尽风霜。 +U/mQEotSf8fHoLiqii3R1QkeU/1pX44JCtnD1oPTCF3Jgqm4KLrzhjgFkez3p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