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贰)灵岩山

又一年清秋,去往苏州灵岩山,登高遣怀,赏红叶,寻古迹。

南国的山势,多是迤逦绵绵,不奇峻,亦不逼仄有一种婉转飞扬。

灵岩山上有座灵岩寺,原为馆娃宫旧址。乃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

想当年“铜勾玉槛,饰以珠玉”是何等金碧辉煌,玲珑别致。今时只剩下几处遗迹,一口吴王井,一处玩花池,供后人观赏。

宋吴文英有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那时的吴文英在苏州做幕僚,胸无大志,终日吟风赏月。闲时陪同当地官宦去往姑苏名山古刹,登高游览作词助兴。

来灵岩山的人,无非是登高怀古,寄一份幽思,抒几段心意。

西施何人也?若非范蠡遍访国中美色,她只是越绍兴苎萝村一名平凡的浣纱女。可那又如何,至少她还能主宰自身的命运。或嫁凡夫,或平凡生养,而后人老色衰,也是无妨。

《嘉泰会稽志》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她以倾国之姿,成为吴王夫差宠幸的妃子。吴王为其建馆娃宫,对她千恩万宠,却不知,她带着越王的使命而来,身不由己。

吴王至此终日沉溺盛世,荒于国政。待西施成功离间了吴王和伍子胥,越王勾践灭吴。

后来西施究竟去了何处?有人说,她被范蠡在姑苏台下的花荫深处寻到,因慕其美色,怜其际遇,携她双双归隐太湖,渺入烟波。

其实,无论西施去往哪里、何等下场,馆娃宫的旧址仍在,那段与她相关的故事,亦一直保留,不曾散落。

尽管,朱楼玉槛,已作废墟;倾国佳人,已是尘土。

很奇怪,明明只是一个闲逸的游者,然对着旧物古迹,很难做到真正置身事外。

日色清浅,那些乱纷纷的历史,与当下的云淡风轻,实在相隔太远。

之后的琐碎,也记不起了。只记得去往灵岩寺的斋堂,吃了一碗令人回味无穷的素面。

传统的苏式汤面,菜油熬制的汤底,浇头是小香菇、笋片、油面筋。味道纯粹也清淡,吃罢却叫人好生满足。

听邻桌的老者说,这碗面,数十年如一日,味道不改,面馆的模样,也没有变过。几十载春秋,寒来暑往他每年都要上灵岩山吃上一碗素面,是念旧,也是怀古。

可见,世人多是深情的,会为了某个小小心意而痴念不已。一如我,此生对太多的物事,生过执念。有些随着岁月的流转渐渐淡去了,有些仍存心底,不肯忽略。

如今,我长居太湖之畔,与灵岩山虽隔了一段距离然与范蠡和西施泛舟的五湖,则是咫尺之间。

有时,甚至能听见舟行湖上的声音,闻见他们的欢声笑语。 pADWnjRliQnxl0BW/ejSp/QqycRnVw+RMehcnxstjvDk2UIk4epub4Z1okdC+V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