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历程

美国政府发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的1993年,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式启动。这一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并正式启动金桥(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金卡(国家电子货币工程)和金关(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三大国家信息化示范工程。在随后几年内,随着信息化领导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我国完成了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针的指导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技术进步推动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的角度看,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90年代的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时期

尽管20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通信和广电三大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还比较落后。截至1995年,全国共有电话5400万部,话机普及率仅为4.7%;全国移动电话的用户只有350万户,有线电视的用户也刚超过5000万户。1994年,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当时的邮电部开始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一年年底,其所服务的用户数仅为4000个。针对这一落后面貌,国家明确了“九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对“七五”“八五”期间已经建成的、碎片化分布的光缆网进行延伸和对接,组成一个能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纵横交错、经纬互织的干线网,为电话、广电和互联网等通信服务的普及和发展奠定物理基础。根据这一?部署,1998年,被誉为中国通信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工程竣工;2000年,广昆成(广州—昆明—成都)干线实现贯通。至此,历时15年、造价高达170亿元人民币的贯通全国的“八纵八横”光纤通信骨干网正式建成。作为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主导下完成的中国通信发展史上的超级工程,“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使我国的通信网络实现了全国省会城市的全覆盖,而且在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赶上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为此后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21世纪头10年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电信基础网络的建设规模和传输质量进一步提升,光缆线路长度从2000年的158万千米增加到2010年的995万千米,10年间增长了5.3倍。在此基础上,随着宽带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于2002年正式启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不仅极大提升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而且开启了数据通信的宽带化时代。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网民数量仅为2250万人,2005年超过1亿人,达到1.1亿人;2008年达到2.98亿人,网民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达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到34.3%。与此同时,我国宽带用户数量从2002年的660万户增加到2010年的4.5亿户,宽带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98.5%。

另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迭代升级,移动通信取代固定通信,成为我国电信基础设施投资、技术攻关及电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2001—2010年期间,固定电话网络局用交换机容量从1.6亿门发展到4.7亿门,10年间增长1.94倍。同期,移动通信网络交换机容量从2.4亿户发展到15.1亿户,增长了5.3倍。1997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00万户,2001年达到1亿户。2003年10月,移动电话用户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7亿户(固定电话用户为2.55亿户)。2009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亿户,在电话用户中占比超过70.3%。在移动通信业务迅猛发展的这10年中,我国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实现了从第一代模拟信号传输到第二代数字语音传输,再到第三代高速数据传输的转变,从移动语音通信跨入移动多媒体时代。在此期间,随着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移动通信公司发放基于TD-SCDMA技术标准的3G牌照,我国在通信技术上首次实现了由“无芯”到“有芯”的突破,第一次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技术标准并成功实现了商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结束了我国在这一关键信息技术领域长期“跟跑”的处境,为下一个10年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上实现赶超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

3.2010年以来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时期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应用边界,由信息系统向物理和生物系统延伸,构建起一个万物互联的新的信息和产业生态,进而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国际竞争。各国针对新一代核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纷纷制定战略规划,试图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急剧扩展的情形下,高速、可靠、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2010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此基础上,《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性文件先后提出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并在光纤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演进升级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第一次将宽带明确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并从宽带网络的接入速率、用户普及率及产业支撑能力等方面制定了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应用水平和宽带产业支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目标包括: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3G/LTE用户超过1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速率分别达到50Mbit/s和12Mbit/s,50%的城市家庭用户达到100Mbit/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it/s,LTE基本覆盖城乡;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11亿人,宽带应用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等。《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07亿户。其中,光纤接入用户达3.68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0.4%,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光纤化。从宽带接入速率看,100Mbit/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86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70.3%。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用户)总数达13.1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4%。上述数据表明,“宽带中国”战略中提出的宽带普及率和速率目标已提前两年实现。

值得强调的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通信网络布局也开始纳入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通信业“十二五”规划》专门制定了关于国际通信的子规划,从提升国际通信网络能力、优化布局、保障安全等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提出“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对国际通信网络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国际网络布局能力显著增强,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0太比特/秒(Tbit/s),通达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速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建成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阿拉伯国家等网上丝绸之路。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 neg/Tl2z+dM6WeDgG4JHD99nXrUgOR+vYeHPQR2vyJNDXv0xXjFG5anz9LibdJ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