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就要正式出版了,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最想说的是:不忘“进国防科大,学系统工程”之初心!

数字化是人类世界计算机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其高级性体现在“五化复合”,包括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基于模型的自动化、基于数据的度量化、基于算法的智能化、基于仿真的灵境化。数字化是当今世界社会转型的主旋律,并且带动着经济、文化、军事各领域一起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军队等社会组织的管理决策数字化问题日趋显现,其重要性、紧迫性首先聚焦在面临大国竞争挑战的战略管理领域。要积极主动地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是我们研究战略管理决策数字化问题并要尽力写好这本书的初衷所在。

我们对战略管理的研究是从系统工程角度切入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工程化特点,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把本书所研究的领域称为战略管理“工程”的原因所在。深入一点说,我们眼里的战略管理工程本来就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程管理”两大学科在战略管理层面的交叉融合,因此天然具有这两大学科中的“工程”基因。再深入一点说,这本书的研究重点处于数字工程与战略管理工程针对“高层管理决策”制高点的交叉汇聚之处,因此取名为《战略管理数字决策工程》。然而,由于作者学识深度不够且科研实践不足,因此本书只能为战略管理数字决策工程的发展奠基铺路,希望能在该工程领域起到开拓领域、启迪认识、构建框架、传播方法的启航助推作用。值得欣慰的是,在重大需求牵引下,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已经创建了战略管理工程系。

我们感到,值此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有必要将本书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学缘基础加以梳理总结,并对与此脉络和学缘相关的,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702(飞行器系统工程)教研室尊敬的老师和同事们表示由衷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本书的成书,应该说本书只是对他们工作成果的继承积淀和发展升华,希望本书的出版也能让他们感到有所藉慰!我们觉得,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本书形成的历史脉络和积淀升华可以从四个方面的研究加以回顾梳理,它们分别是“规划、仿真、体系、评估”。首先是规划研究。我于1989年年中参加了由当时的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北京市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年后又于1998年第二次参加了北京房山规划,而且两次都是住在房山做规划,并且一干就是一年,期间走遍了房山的山山水水、乡镇和企业。这两次规划帮助我在战略规划研究方面起了步、奠了基,汪浩先生以及丛善本、谷德敏、元国乔等多位老师对我进行了言传身教。后来,我又作为国防科技大学校机关某方面某层次的负责人,参加了多个领域、多个五年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也为后面参加更高层级的规划评估工作提供了较好基础。我所带团队里还有人在战略管理流程规划、联合作战任务规划等大型项目中得到过锻炼。其次是仿真研究方面,建模与仿真是规划和评估的技术基础,我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就从事建模仿真和基于仿真的优化技术研究工作,之后所带团队里的人很多也都是从仿真领域里走出来的,殷洪义、周昭南老师在仿真方面,荣明宗、颜廷富、张承怡老师以及曾经的同事、学长张学斌老师在优化技术方面,都曾给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然后是体系研究方面,我从2001年开始招收体系工程与体系仿真方向博士研究生,2016年开始将体系研究聚焦在无人异构集群体系设计、仿真、评估和优化方面。我在体系方面的研究得益于当年荣明宗、颜廷富老师在飞行器总体设计方面为我打好的基础,以及谷德敏老师在坦克师作战运筹方面对我的引导培养,后期还得益于与航天科技集团七院杨宇彬等军工老总的合作研究。体系研究中所形成的“贡献率导向的体系工程”和“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等研究成果,与仿真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起,共同为本团队开展战略管理研究奠定了工程化方法和技术支撑手段基础。最后,在评估研究方面,本团队的起步源于体系作战效能评估,近年来结合战略管理研究逐步扩展到了战略规划执行评估领域并成为一个专门方向。在规划评估研究中,我所带团队得到了秦国宝主任和杜文塔副局长的深入指导和不吝赐教,在此基础上本团队逐步把战略评估数字工程作为当前主攻领域并决心持之不懈!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大致可分为总论、原理、方法和技术四个大的部分(其中总论、原理部分合成本书第1篇,方法部分为第2篇,技术部分为第3篇)。其中总论部分(第1~3章)的核心是第3章“知识计算引擎与预实践评估”,在本书交稿后的后续研究中,我们重点以第3章为焦点进行展开和深化,以战略选择智慧推演为核心支撑技术,加紧发展战略规划执行评估数字工程。本书的原理部分(第4~8章)包括五项基本原理,它们共同构成了能够指导战略管理工程与数字工程相结合,进而向“高层管理决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基本原理。本书的重点是方法部分(第9~18章),所介绍的方法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体现了我所带团队在战略管理领域所做的方法研究工作;二是这些方法在未来战略管理工程发展中具有所谓的“算例”代表性。最后,本书以技术部分做结尾(第19~22章),所介绍的技术是按大类划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工程的典型支撑技术群。

这里有必要就作为本书灵魂和第3章核心内容的“预实践”多说几句,因为我们对预实践内涵的理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还在不断加深之中。我们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预实践是实践前预先开展的一切有助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先期活动的总称。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具有工程技术意义的预实践问题,即需要在预实践科学指导下,在数字工程技术支撑下,才能很好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预实践问题。广义地说,这里所谓的预实践科学,是以计算机仿真为代表的能够模拟和研究尚未发生事情的一大类新兴科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预实践领域与方法的划分是与应用领域密不可分的。例如,战略评估预实践是指战略规划执行评估前的一种提供战略选择评估预案的先期活动过程,其主要预实践活动一般包括预实验、预推演、预决策、预评估等一系列先于实践的活动。

本书撰写经历了很长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仅后期的集中撰写时期就有三个多年头,而且仅集中撰写期间就三易其稿。本书是集体研究和创作的结晶,除我和总体工作量较大的第二作者王涛之外,其他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具体工作介绍如下:

第1章,王梦;第2章,刘冬;第3章,黄智捷;第4章,汪昊;第5章,张聪;第6章,陈伟、王飞;第7章,张杰、周鑫、李童心;第8章,王飞;第9章,林木;第10章,黄美根、王彦锋;第11章,李小波、蔺美青、王飞、周鑫;第12章,周鑫、李静晶;第13章,周鑫、李静晶;第14章,周鑫、李静晶;第15章,王彦锋、林木;第16章,井田、杨松、黄智捷;第17章,李小波、杨松、何华;第18章,李小波、林木、李兵;第19章,林木;第20章,黄美根、黄智捷、李童心;第21章,李小波、杨松;第22章,周鑫、李静晶。段婷、邹丽霞、汪冬惠、方亮参与了素材整理和中间版本章节撰写。

在此,向他们辛勤而颇富创造性的劳动致以诚挚谢意!同时,也对本书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和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致以谢意!

王维平
2022年10月25日,于长沙 WN5cGDiGqHUToJ/gZyfwbMKdvSRlAiO/9QiGrBQLuOe1lWYj9NDlBixNgmFjNG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