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八 小木作制度三

平棋 [1]

其名有三:一曰平机,二曰平橑,三曰平棋;俗谓之平起。其以方椽施素板者,谓之平暗。

【原文】

造殿内平棋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用桯;桯内用贴,贴内留转道,缠难子。分布隔截,或长或方,其中贴络 [2] 花纹有十三品:一曰盘球;二曰斗八;三曰叠胜;四曰琐子;五曰簇六球纹;六曰罗文;七曰柿蒂;八曰龟背;九曰斗二十四;十曰簇三簇四球纹;十一曰六入圆花;十二曰簇六雪花;十三曰车钏球纹。其花纹皆间杂互用。 花品或更随宜用之 。或于云盘花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花。 [2] 每段以长一丈四尺,广五尺五寸为率。其名件广厚,若间架虽长广,更不加减。 [3] 唯盝顶 [4] 欹斜处,其桯量所宜减之。

背板:长随间广,其广随材合缝计数,令足一架 [5] 之广,厚六分。

桯:长 随背板四周之广,其广四寸,厚二寸。

贴:长随桯四周之内,其广二寸,厚同背板。

难子并贴花:厚同贴。每方一尺用花子十六枚 [2] 花子先用胶贴,候干,刬削令平,乃用钉。

凡平棋,施之于殿内铺作算桯枋之上。其背板后皆施护缝及楅。护缝广二寸,厚六分。楅广三寸五分,厚二寸五分,长皆随其所用。

平棋


【梁注】

[1]平棋就是我们所称天花板。宋代的天花板有两种格式。长方形的叫平棋,这是比较讲究的一种,板上用“贴络花纹”装饰。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1038年)的平棋就属于这一类。用木条做成小方格子,上面铺板,没有什么装饰花纹,亦即“以方椽施素板者”,叫作平暗。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正殿(唐,857年)和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984年)的平暗就属于这一类。明清以后常用的方格比较大,支条(桯)和背上都加彩画装饰的天花板,可能是平棋和平暗的结合和发展。

[2]这里所谓“贴络”和“花子”,具体是什么,怎样“贴”,怎样做,都不清楚。从明清的做法看,所谓“贴络”,可能就是“沥粉”,至于“雕花”和“花子”,明清的天花上也有将雕刻的花饰附贴上去的。

[3]下文所规定的断面尺寸(广厚)是绝对尺寸,无平棋大小,一律用同一断面的桯、贴和难子,背板的“厚六分”也是绝对尺寸。

[4]覆斗形的屋顶,无论是外面的屋面或者内部的天花,都叫作盝顶。盝音鹿。

[5]这“架”就是大木作由槫到槫的距离。


【译文】

建造殿内平棋的制度:平棋位于背板之上,四条边上使用桯,桯内使用木贴,贴内留出转道,用难子缠绕,分隔成或长或方的格子排布。其中贴络的花纹有十三种:一是盘球,二是斗八,三是叠胜,四是琐子,五是簇六球纹,六是罗纹,七是柿蒂,八是龟背,九是斗二十四,十是簇三簇四球纹,十一是六入圆花,十二是簇六雪花,十三是车钏球纹。这些花纹都可以相互交叉使用(花纹的品种都可以根据情况使用)。或者在云盘花盘内安装明镜,或者做龙凤浮雕和雕花。每段以长一丈四尺,宽五尺五寸为标准。其构件长和宽的尺寸随间架结构的尺寸而定,不能随意加减更改,只有盝顶的歪斜处,桯的尺寸可相应减少。

背板: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其宽度根据材合缝数量而定,使其满足一架的宽度,厚度为六分。

桯:长度根据背板四周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寸,厚二寸。贴:长度根据桯四周的尺寸而定。其宽度为二寸,厚度与背板相同。

难子以及贴花:厚度与贴相同。每一平方尺用十六枚花子。(花子先用胶贴住,等它干后,砍削平整,再用钉子钉住。)

凡平棋设置在殿内铺作的算桯枋上面。其背板后面都得用护缝和楅。护缝宽两寸,厚六分;楅宽三寸五分,厚二寸五分;长度都是根据情况而定。

斗八藻井 [1]

其名有三:一曰藻井,二曰圆泉,三曰方井。今谓之斗八藻井。

【原文】

造斗八藻井之制:共高五尺三寸;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八角井,径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斗八,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于顶心之下施垂莲,或雕花云卷,皆内安明镜 [2] 。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径,积而为法。

方井:于算桯枋之上施六铺作下昂重栱; 材广一寸八分,厚一寸二分;其斗栱等分数制度,并准大木作法。 四入角 [3] 。每面用补间铺作五朵。 凡所用斗栱并立旌,枓槽板 [4] 随瓣枋 斗栱之上,用压厦板。八角井同此。

枓槽板:长随方面之广,每面广一尺,则广一寸七分,厚二分五厘。压厦板长厚同上,其广一寸五分。

八角井:于方井铺作之上施随瓣枋,抹角勒作八角。 八角之外,四角谓之角蝉 [6] 。于随瓣枋之上施七铺作上昂重栱。 材分等并同方井法, 八入角 [7] ,每瓣 [8] 用补间铺作一朵。

随瓣枋:每直径一尺,则长四寸,广四分,厚三分。

枓槽板 [9] :长随瓣,广二寸,厚二分五厘。

压厦板:长随瓣,斜广二寸五分,厚二分七厘。

斗八:于八角井铺作之上,用随瓣枋;方上施斗八阳马, 阳马今俗谓之梁抹 ;阳马之内施背板,贴络花纹。

阳马 [10] :每斗八径一尺,则长七寸,曲广一寸五分,厚五分。

随瓣枋:长随每瓣之广,其广五分,厚二分五厘。

背板:长视瓣高,广随阳马之内。其用贴并难子,并准平棋之法。 花子每方一尺用十六枚或二十五枚。

凡藻井,施之于殿内照壁屏风之前,或殿身内前门之前平棋之内。

斗八藻井


【梁注】

[1]藻井是在平棋的主要位置上,将平棋的一部分特别提高,造成更高的空间感以强调其重要性。这种天花上开出来的“井”,一般都采取八角形,上部形状略似扣上一顶八角形的“帽子”。这种八角形“帽子”是用八枨同中心辐射排列的栱起的阳马(角梁)“斗”成的,谓之“斗八”。

[2]这里说的是,斗八的顶心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枨杆(见大木作“簇角梁”制度)的下端做成垂莲柱;另一种是在枨柱之下(或八根阳马相交点之下)安明镜(明镜是不是铜镜?待考),周圈饰以雕花云卷。

[3]“入角”就是内角或阴角,这里特画“四入角”和“八入角”是要说明在这些角上的斗栱的“后尾”或“里跳”。

[4]这些斗栱是纯装饰性的,只做露明的一面,装在枓槽板上,枓槽板是立放在槽线的木板,所以需要立旌支撑。

[5]在正方形内抹去四角,做成等边八角形;抹去的四个等腰三角形 就叫作“角蝉”。

[6]八角形或等边多角形的一面谓之“瓣”。

[7]这个随瓣枋是八角井下边承托枓槽板的随瓣枋。

[8]这个枓槽板是八角形的枓槽板。

[9]阳马就是角梁的别名。

[10]这个随瓣枋是斗八藻井顶部阳马脚下的随瓣枋。


【译文】

建造斗八藻井的制度:总共高五尺三寸。下面是方井,八尺见方,高度为一尺六寸;中间是八角井,直径六尺四寸,高度为二尺二寸;上部叫斗八,直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在顶部中心位置做垂莲造型或雕刻花纹及云卷,里面都安设明镜。斗八藻井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直径长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方井:在算桯枋上面做六铺作的下昂重栱。(材宽一寸八分,厚一寸二分。相应斗栱等木料的分数制度都以大木作制度为准。)四个入角。每一面用五朵补间铺作。(所使用的斗栱都要有立旌、斗槽板,斗栱之上使用压厦板。八角井与此相同。)

斗槽板:长度根据方井面的宽度而定,方井面宽度每增加一尺,则斗槽板宽度增加一寸七分,厚度增加二分五厘。压厦板的长度和厚度同上,宽度为一寸五分。

八角井:在方井的铺作上面使用随瓣枋,将四方形拐角抹掉,勒出八角造型。(八角之中外面的四个角称作“角蝉”。)在随瓣枋上面设置七铺作的上昂重栱。(材分等都与方井的规定相同。)八个内角。每一瓣用一朵补间铺作。

随瓣枋:直径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四寸,宽增四分,厚增三分。

斗槽板:长度根据瓣枋而定,宽二寸,厚二分五厘。

压厦板:长度根据瓣枋而定,斜面宽二寸五分,厚二分七厘。

斗八:在八角井铺作的上面使用随瓣枋,方子上采用斗八阳马造型(阳马即如今俗称的“梁抹”)。阳马里面安装背板,做贴络花纹。

阳马:斗八直径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七寸,曲面宽度增加一寸五分,厚度增加五分。

随瓣枋:长度根据每一瓣的宽度而定,宽为五分,厚二分五厘。

背板:长度根据每一瓣的高度而定,宽度根据阳马内的尺寸而定。背板所用木贴和难子,一并参考平棋的规定。(方形边长每增加一尺,则用十六枚或二十五枚花子。)

凡藻井用在殿内照壁屏风前面,或者殿身之内,前门之前,平棋之内。


小斗八藻井

【原文】

造小藻井之制:共高二尺二寸。其下曰八角井,径四尺八寸,其上曰斗八,高八寸。于顶心之下施垂莲或雕花云卷;皆内安明镜,其名件广厚,各以每尺之径及高,积而为法。

八角井:抹角勒算桯枋作八瓣。于算桯枋之上用普拍枋;方上施五铺作卷头重栱。 材广六分,厚四分;其斗栱等分数制度,皆准大木作法。 斗栱之内用枓槽板,上用压厦板,上施板壁贴络门窗,勾栏,其上又用普拍枋 [1] 。枋上施五铺作一杪一昂重栱,上下并八入角,每瓣用补间铺作两朵。

枓槽板:每径一尺,则长九寸;高一尺,则广六寸。 以厚八分为定法。

普拍枋:长同上,每高一尺,则方三分。

随瓣枋:每径一尺,则长四寸五分;每高一尺,则广八分,厚五分。

阳马:每径一尺,则长五寸;每高一尺,则曲广一寸五分,厚七分。

背板:长视瓣高,广随阳马之内。 以厚五分为定法。 其用贴并难子,并准殿内斗八藻井之法。 贴络花数亦如之。

凡小藻井,施之于殿宇副阶之内 [2] 。其腰内所用贴络门窗,勾栏, 勾栏下施雁翅板 [3] ,其大小广厚,并随高下量宜用之。

小斗八藻井


【梁注】

[1]这个需要注释明确一下。“斗栱之内”的“内”字应理解为背面,即斗栱的背面用枓槽板;“上用压夏板”是“斗栱之上用压厦板”;“上施板壁络门窗,勾栏”是在这块压夏板之上,安一块板子贴络门窗,在压厦板边缘上安勾栏,“其上又安普拍枋”是在贴络门窗之上安普拍枋。

[2]这就是重檐殿宇的廊内。

[3]原文作“勾栏上施雁翅板”,而实际是在勾栏脚下施雁翅板,所以“上”字改为“下”字。


【译文】

建造小藻井的制度:总共高为二尺二寸。下面的叫作八角井,直径为四尺八寸;上面的叫斗八,高八寸。在顶部中心位置的下面做垂莲造型或雕刻花纹及云卷,里面都安设明镜。小斗八藻井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直径长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八角井:抹掉算桯枋的四角做成八瓣,在算桯枋之上使用普拍枋,枋子上面使用五铺作卷头重栱。(材的宽度为六分,厚四分。斗栱的分数制度都以大木作的制度为准。)斗栱里面用枓槽板,上面用压厦板,在压厦板上使用板壁贴络门窗,并在压厦板边缘安装勾栏。上面再设置普拍枋,普拍枋上做五铺作一杪一昂重栱,上面和下面都做成八个阴角,每一瓣用两朵补间铺作。

枓槽板:直径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九寸;高度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六寸。(厚度为八分,这是统一规定。)

普拍枋:长度同上,高度每增加一尺,则方形边长增加三分。

随瓣枋:八角井直径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四寸五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八分,厚度增加五分。

阳马:直径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五寸。高度每增加一尺,则曲面宽度增加一寸五分,厚度为七分。

背板:长度根据瓣高而定,宽度根据阳马内的尺寸而定。(厚度为五分,是统一规定。)所用的木贴和难子,两者都以殿内斗八藻井之法为准。(贴络花数也是如此。)

凡小藻井应放在殿宇的副阶之内。腰内使用贴络门窗和勾栏(勾栏上安装雁翅板)。其大小宽厚都是根据高低位置而酌情使用。

拒马叉子 [1]

其名有四:一曰梐枑,二曰梐拒 [2] ,三曰行马,四曰拒马叉子。

【原文】

造拒马叉子之制:高四尺至六尺。如间广一丈者,用二十一棂;每广增一尺,则加二棂,减亦如之。两边用马衔木,上用穿心串,下用拢桯连梯,广三尺五寸,其卯广减桯之半,厚三分,中留一分。其名件广厚,皆以高五尺为祖,随其大小而加减之。

棂子:其首制度有二:一曰五瓣云头挑瓣;二曰素讹角, 叉子首于上串上出者,每高一尺,出二寸四分;挑瓣处下留三分。 斜长五尺五寸,广二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则长加一尺一寸,广加二分,厚加一分。

马衔木: 其首破瓣同棂,减四分 。长视高。每叉子高五尺,则广四寸半,厚二寸半。每高增一尺,则广加四分,厚加二分;减亦如之。

上串:长随间广;其广五寸五分,厚四寸。每高增一尺,则广加三分,厚加二分。

连梯:长同上串,广五寸,厚二寸五分。每高增一尺,则广加一寸,厚加五分。 两头者广厚同,长随下广。

凡拒马叉子,其棂子自连梯上,皆左右隔间分布于上串内,出首交斜相向。

叉子(相连或转角)

叉子、棂子首、棂子身,望柱头细部,串面、地栿侧线脚


【梁注】

[1]拒马叉子是衙署府第大门外使用的活动路障。

[2]梐,音陛(bì);枑,音户。


【译文】

建造拒马叉子的制度:高度为四尺至六尺。如果屋子开间宽一丈,则用二十一根棂子。宽度每增加一尺,则加两根棂子,减少也是如此。两边采用马衔木,上面使用穿心串,下面采用拢桯连梯,宽度为三尺五寸。卯榫的宽度为桯的一半,厚度为三分,中间留出一分。拒马叉子的构件宽厚尺寸,都以五尺高为准则,根据大小酌情加减。

棂子:棂子头的制度有两个:一是五瓣云头挑瓣,二是素讹角。(叉子头从上串的上面伸出,高度每增加一尺,则伸出二寸四分,挑瓣的下面留出三分。)斜面长为五尺五寸,宽二寸,厚一寸二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一尺一寸,宽度增加二分,厚度增加一分。

马衔木:(马衔木的头上破瓣与棂子破瓣相同,但尺寸少四分。)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叉子高度为五尺,则宽度为四寸半,厚度为二寸半。高度每增一尺,则宽度增加四分,厚度增加二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上串: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为五寸五分,厚四寸。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三分,厚度增加二分。

连梯:长度与上串相同,宽五寸,厚二寸五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一寸。厚度增加五分。(两头的宽度和厚度相同,长度根据下端的宽度而定。)

凡拒马叉子,从它的棂子到连梯上面,都是左右隔间分布,在上串内出头,斜对相向。

叉子 [1]

【原文】

造叉子之制:高二尺至七尺,如广一丈,用二十七棂;若广增一尺,即更加二棂;减亦如之。两壁用马衔木;上下用串;或于下串之下用地栿、地霞造。其名件广厚,皆以高五尺为祖,随其大小而加减之。

望柱:如叉子高五尺,即长五尺六寸,方四寸。每高增一尺,则加一尺一寸,方加四分;减亦如之。

棂子:其首制度有三:一曰海石榴头,二曰挑瓣云头,三曰方直笏头。 叉子首于上串上出者,每高一尺,出一寸五分;内挑瓣处下留三分, 其身制度有四:一曰一混、心出单线、压边线;二曰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三曰方直、出线、压边线或压白;四曰方直不出线,其长四尺四寸, 透下串者长四尺五寸,每间三条 ,广二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则长加九寸,广加二分,厚加一分;减亦如之。

上下串:其制度有三:一曰侧面上出心线、压边线或压白;二曰瓣内单混出线;三曰破瓣不出线;长随间广,其广三寸,厚二寸。如高增一尺,则广加三分,厚加二分;减亦如之。

马衔木: 破瓣同棂 。长随高, 上随棂齐,下至地栿上 。制度随棂。其广三寸五分,厚二寸。每高增一尺,则广加四分,厚加二分。减亦如之。

地霞:长一尺五寸,广五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则长加三寸,广加一寸,厚加二分;减亦如之。

地栿:皆连梯混,或侧面出线。 或不出线 。长随间广, 或出绞头在外 ,其广六寸,厚四寸五分。每高增一尺,则广加六分,厚加五分;减亦如之。

凡叉子若相连或转角,皆施望柱,或栽入地,或安于地栿上,或下用衮砧 [2] 托柱。如施于屋柱间之内及壁帐之间者,皆不用望柱。


【梁注】

[1]叉子是用垂直的棂子排列组成的栅栏,棂子的上端伸出上串之上,可以防止从上面爬过。

[2]衮砧是石制的,大体上是方形的,浮放在地面上(可以移动)的“柱础”。


【译文】

建造叉子的制度:高度为二尺至七尺。如果宽度为一丈,则用二十七根棂子。如果宽度增加一尺,即再加二根棂子。减少也是如此。两壁使用马衔木,上下采用腰串。或者在下串的下面采用地栿和地霞。叉子构件的宽度和厚度尺寸,都以五尺高为准则,根据大小酌情加减。

望柱:如果叉子高为五尺,则望柱长五尺六寸,四寸见方。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一尺一寸,方形边长增加四分。减少也按此比例。

棂子:棂子头的制度有三个:一是海石榴头;二是挑瓣云头;三是方直笏头。(叉子头在上串上面出头,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出头一寸五分,内挑瓣下面留出三分。)棂子身的制度有四个:一是一混心出单线压边线;二是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三是方直出线压边线或压白;四是方直不出线。棂子长度为四尺四寸(穿透下串的棂子长四尺五寸,每一间用三条)。宽度为二寸,厚一寸二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九寸,宽度增加二分,厚加一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上下串:上下串的制度有三个:一是侧面上出心线压边线或压白;二是瓣内单混出线;三是破瓣不出线。长度根据屋间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三寸,厚二寸。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三分,厚度增加二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马衔木:(破瓣的做法与棂子处的破瓣相同。)长度根据高度而定(上面与棂子相平齐,下至地栿上面)。马衔木的制度与棂相同。其宽度为三寸五分,厚度为二寸。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四分,厚度增加二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地霞:长度为一尺五寸,宽五寸,厚一寸二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三寸,宽度增加一寸,厚度增加二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地栿:都是连梯混,或者侧面出线。(或者不出线。)长度根据间宽而定(或者绞头出在外面)。其宽度为六寸,厚度为四寸五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六分,厚度增加五分。减少也是按照这个比例。

凡叉子如果相互连接,或者用在转角处,都要安设望柱,或者栽入地面以下,或者安在地栿上面,或者下面用衮砧托住柱子。如果是用在屋内的柱子之间以及壁帐之间的叉子,则不采用望柱。

勾栏 [1]

重台勾栏、单勾栏。其名有八:一曰棂槛,二曰轩槛,三曰 ,四曰梐牢,五曰栏楯,六曰柃,七曰阶槛,八曰勾栏。

【原文】

造楼阁殿亭勾栏之制有二:一曰重台勾栏,高四尺至四尺五寸;二曰单勾栏,高三尺至三尺六寸。若转角则用望柱。 或不用望柱,即以寻杖绞角 [2] 。如单勾栏枓子蜀柱者,寻杖或合角 [3] 其望柱头破瓣仰覆莲。 当中用单胡桃子,或作海石榴头。 如有慢道,即计阶之高下,随其峻势,令斜高与勾栏身齐。 不得令高,其地栿之类,广厚准此。 其名件广厚,皆取勾栏每尺之高, 谓自寻杖上至地栿下 ,积而为法。

重台勾栏:

望柱:长视高,每高一尺,则加二寸,方一寸八分。

蜀柱:长同上, 上下出卯在内 ,广二寸,厚一寸,其上方一寸六分,刻为瘿项。 其项下细处比上减半,其下挑心尖,留十分之二;两肩各留十分中四分;其上出卯以穿云栱,寻杖;其下卯穿地栿。

云栱:长二寸七分,广减长之半,荫一分二厘, 在寻杖下 ,厚八分。

地霞: 或用花盆亦同 。长六寸五分,广一寸五分,荫一分五厘, 在束腰下 ,厚一寸三分。

寻杖:长随间,方八分。 或圆混或四混、六混、八混造;下同。

盆唇木:长同上,广一寸八分,厚六分。

束腰:长同上,方一寸。

上花板:长随蜀柱内,其广一寸九分,厚三分。 四面各别出卯入池槽,各一寸;下同。

下花板:长厚同上, 卯入至蜀柱卯 ,广一寸三分五厘。

地栿:长同寻杖,广一寸八分,厚一寸六分。

单勾栏:

望柱:方二寸。 长及加同上法。

蜀柱:制度同重台勾栏蜀柱法,自盆唇木之上,云栱之下,或造胡桃子撮项,或作蜻蜓头 [4] ,或用枓子蜀柱。

云栱:长三寸二分,广一寸六分,厚一寸。

寻杖:长随间之广,其方一寸。

盆唇木:长同上,广二寸,厚六分。

花板:长随蜀柱内,其广三寸四分,厚三分。 若万字或钩片造 [5] 者,每花板广一尺,万字条桱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子桯广一寸二分五厘;钩片条桱广二寸,厚一寸一分,子桯广一寸五分。其间空相去,皆比条桱减半;子桯之厚同条桱。

地栿:长同寻杖,其广一寸七分,厚一寸。

花托柱 [6] :长随盆唇木,下至地栿上,其广一寸四分,厚七分。

凡勾栏分间布柱,令与补间铺作相应。 角柱外一间与阶齐,其勾栏之外,阶头随屋大小留三寸至五寸为法。 如补间铺作太密,或无补间者,量其远近,随宜加减。如殿前中心作折槛者, 今俗谓之龙池 ,每勾栏高一尺,于盆唇内广别加一寸。其蜀柱更不出项,内加花托柱。

勾栏

勾栏


【梁注】

[1]以小木作勾栏与石作勾栏相对照,可以看出它们的比例、尺寸,乃至一些构造的做法(如蜀柱下卯穿地栿)基本上是一样的。由于木石材料性能之不同,无论在构造方法上或比例、尺寸上,木石两种勾栏本应有显著的差别,在《营造法式》中,显然故意强求一致,因此石作勾栏的名件就过于纤巧单薄,脆弱易破,而小木作勾栏就嫌沉重笨拙了。

[2]这种寻杖绞角的做法,在唐、宋绘画中是常见的,在日本也有实例。

[3]这种枓子蜀柱上寻杖合角的做法,无论在绘画或实物中都没有看到过。

[4]蜻蜓头的样式待考。可能是顶端做成两个圆形的样子。

[5]从南北朝到唐末宋初,勾片都很普遍使用。云冈石刻和敦煌壁画中所见很多。南京栖霞寺五代末年的舍利塔月台的勾片勾栏是按出土栏板复制的。

[6]华托柱以及本篇末段所说“殿前中心作折槛”等等的做法待考。


【译文】

建造楼阁殿亭栏杆的制度有二:一是重台勾栏(栏杆),高度在四尺至四尺五寸;二是单勾栏(栏杆),高度在三尺至三尺六寸。如果栏杆转角则用望柱。(或者不用望柱,则用寻杖绞角代替。如单勾栏用枓子和蜀柱的,则使用寻杖或合角。)望柱的头用破瓣,做仰覆莲花造型。(当中用单胡桃子,或者做海石榴头的造型。)如果有慢道,则计算阶梯的高矮,根据其倾斜的陡势,使斜高与栏杆的身子齐平。(不能超过栏身。其他地栿之类构件的宽厚也以此为准。)其他构件的宽厚尺寸都以栏杆每尺的高度为一百(即从寻杖上端至地栿下部),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重台勾栏:

望柱:长度根据栏杆的高度而定。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二寸,方形边长增加一寸八分。

蜀柱:长度同上(包括上下出卯在内)。宽二寸,厚一寸。蜀柱上面的一寸六分刻成脖子状的瘿项。(瘿项下面的细处要比上部的尺寸少一半。瘿项下面挑出心尖,留出十分之二的尺寸,两肩各自留出十分中的四分,上端出卯,用来穿进云栱和寻杖。下端出卯以穿地栿。)

云栱:长二寸七分,宽为长度的一半,向里雕刻一分二厘的线槽(在寻杖下面),厚度为八分。

地霞:(或用花盆亦同。)长六寸五分,宽一寸五分,向里雕刻一分五厘(在束腰下),厚一寸三分。

寻杖:长度根据开间而定,八分见方。(或者圆混,或四混、六混、八混。以下相同。)

盆唇木:长度同上,宽一寸八分,厚六分。

束腰:长度同上,一寸见方。

上花板:长度根据蜀柱内尺寸而定。其宽度为一寸九分,厚三分。(四面各自分别出卯,卯入池槽各一寸深,以下相同。)

下花板:长度和厚度同上(卯深入蜀柱的出卯位置),宽一寸三分五厘。

地栿:长度与寻杖相同,宽一寸八分,厚一寸六分。

单勾栏:

望柱:二寸见方。(长度以及加减与上面的办法相同。)

蜀柱:蜀柱的制度与重台勾栏处的蜀柱制法相同。在盆唇木之上,到云栱之下,要么建造胡桃子撮项,要么做成蜻蜓头造型,要么采用枓子蜀柱。

云栱:长三寸二分,宽一寸六分,厚一寸。

寻杖: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一寸见方。

盆唇木:长度同上,宽二寸,厚六分。

花板:长度根据蜀柱内的尺寸而定。其宽度为三寸四分,厚度为三分。(如果是万字造型或者勾片造型,每块花板宽度为一尺;万字造型的条桱宽一寸五分,厚一寸,子桯宽一寸二分五厘;勾片的条桱宽二寸,厚一寸一分,子桯宽一寸五分。万字或者勾片造型之间的距离,都要比条桱的宽度减少一半。子桯的厚度与条桱相同。)

地栿:长度与寻杖相同。其宽度为一寸七分,厚一寸。

花托柱:长度从盆唇木下端到地栿上面。其宽度为一寸四分,厚七分。

凡栏杆按照每一个开间分布柱子的位置,使柱子与补间铺作相呼应。(在角柱外的一间与台阶平齐。栏杆之外的阶头,根据屋子的大小,留三寸至五寸为准。)如果补间铺作太密或者没有补间,要测量其位置远近酌情加减。如果宫殿前的中心做折槛(如今俗称“龙池”),栏杆每高一尺,在盆唇内的宽度另外增加一寸。蜀柱不能出项,里面加花托柱。

棵笼子 [1]

【原文】

造棵笼子之制:高五尺,上广二尺,下广三尺;或用四柱,或用六柱,或用八柱。柱子上下,各用榥子、脚串、板棂。 下用牙子,或不用牙子。 或双腰串,或下用双榥子鋜脚板造。柱子每高一尺,即首长一寸,垂脚 [2] 空五分。柱身四瓣方直。或安子桯,或 [3] 采子桯,或破瓣造,柱首或作仰覆莲,或单胡桃子,或枓柱挑瓣方直 [4] 或刻作海石榴。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柱子:长视高,每高一尺,则方四分四厘;如六瓣或八瓣,即广七分,厚五分。

上下榥并腰串:长随两柱内,其广四分,厚三分。

鋜脚板:长同上, 下随榥子之长, 其广五分。 以厚六分为定法。

棂子:长六寸六分, 卯在内 ,广二分四厘。 厚同上。

牙子:长同鋜脚板。 分作二条 ,广四分。 厚同上。

凡棵笼子,其棂子之首在上榥子内,其棂相去准叉子制度。


【梁注】

[1]棵笼子是保护树的周圈栏杆。

[2]垂脚就是下榥离地面的空当的距离。

[3]“安子桯”和“采子桯”有何区别待考,而且也不知子桯用在什么位置上。

[4]“枓柱挑瓣方直”的样式待考。


【译文】

建造棵笼子的制度:高度为五尺,上宽二尺,下宽三尺,有的用四根柱子,有的用六根柱子,有的用八根柱子。柱子上下各用榥子、脚串、板棂。(下面有的用牙子,有的不用牙子。)或者使用双腰串,或者下面采用双榥子鋜脚板造型。柱子每高一尺则柱头长为一寸,下榥离地距离空出五分,柱子身采用四瓣方直造型,有的安装子桯,有的安装采子桯,或者采用破瓣。柱子头有的做成仰覆莲花的造型,有的做成胡桃子,有的做斗柱挑瓣方直,有的雕刻成海石榴。其构件的宽度和厚度等尺寸,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柱子:长度根据高度而定,每高一尺,则四分四厘见方。如果采用六瓣或八瓣,则宽七分,厚五分。

上下榥及腰串:长度根据两柱子之间的尺寸而定。宽度为四分,厚三分。

鋜脚板:长度同上。(下面根据榥子的长度而定。)宽度为五分。(厚度以六分为定则。)

棂子:长六寸六分(包括卯在内),宽二分四厘。(厚度同上。)

牙子:长度与鋜脚板长度相同(分成两条)。宽度为四分。(厚度同上。)

凡棵笼子上的棂子头在上榥子里面,棂子之间的距离以制造叉子的制度为准。

井亭子 [1]

【原文】

造井亭子之制:自下鋜脚至脊,共高一丈一尺, 鸱尾在外 ,方七尺。四柱,四椽,五铺作一杪一昂,材广一寸二分,厚八分,重栱造。上用压厦板,出飞檐,作九脊结 。其名件广厚,皆取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柱:长视高,每高一尺,则方四分。

鋜脚:长随深广,其广七分,厚四分。 绞头在外。

额:长随柱内,其广四分五厘,厚二分。

串:长与广厚并同上。

普拍枋:长广同上,厚一分五厘。

枓槽板 [2] :长同上, 减二寸 [3] ,广六分六厘,厚一分四厘。

平棋板:长随枓槽板内,其广合板令足。 以厚六分为定法。

平棋贴:长随四周之广,其广二分。 厚同上。

楅:长随板之广,其广同上,厚同普拍枋。

平棋下难子:长同平棋板,方一分。

压厦板:长同鋜脚, 每壁加八寸五分 [3] ,广六分二厘,厚四厘。

栿:长随深, 加五寸 ,广三分五厘,厚二分五厘。

大角梁:长二寸四分,广二分四厘,厚一分六厘。

子角梁:长九分,曲广三分五厘,厚同楅。

贴生 [4] :长同压厦板, 加六寸 ,广同大角梁,厚同枓槽板。

脊槫蜀柱 [5] :长二寸二分, 卯在内 ,广三分六厘,厚同栿。

平屋槫蜀柱:长八分五厘 [6] ,广厚同上。

脊槫及平屋槫:长随广,其广三分,厚二分二厘。

脊串:长随槫,其广二分五厘,厚一分六厘。

叉手:长一寸六分,广四分,厚二分 [7]

山板 [8] 每深一尺,即长八寸,广一寸五分 [3] ,以厚六分为定法。

上架椽: 每深一尺,即长三寸七分 ;曲广一分六厘,厚九厘 [9]

下架椽: 每深一尺,即长四寸五分 ;曲广一分七厘,厚同上。

厦头下架椽: 每广一尺,即长三寸 ;曲广一分二厘,厚同上。

从角椽: 长取宜,匀摊使用。

大连檐:长同压厦板, 每面加二尺四寸 ,广二分,厚一分。

前后厦瓦板:长随槫,其广自脊至大连檐。 合贴令数足,以厚五分为定法,每至角,长加一尺五寸。

两头厦瓦板:其长自山板至大连檐。 合板令数足,厚同上。至角加一尺一寸五分。

飞子:长九分, 尾在内 ,广八厘,厚六厘。 其飞子至角令随势上曲。

白板 [10] :长同大连檐, 每壁长加三尺 ,广一寸。 以厚五分为定法

压脊:长随槫,广四分六厘,厚三分。

垂脊:长自脊至压厦外,曲广五分,厚二分五厘。

角脊:长二寸,曲广四分,厚二分五厘。

曲阑槫脊: 每面长六尺四寸 ,广四分,厚二分。

前后瓦陇条: 每深一尺,即长八寸五分 。方九厘。 相去空九厘。

厦头瓦陇条: 每广一尺,即长三寸三分 。方同上。

搏风板: 每深一尺,即长四寸三分,以厚七分为定法。

瓦口子 [11] :长随子角梁内,曲广四分,厚亦如之。

垂鱼: 长一尺三寸。每长一尺,即广六寸。厚同搏风板。

惹草: 长一尺。每长一尺,即广七寸。厚同上。

鸱尾:长一寸一分,身广四分,厚同压脊。

凡井亭子,鋜脚下齐,坐于井阶之上。其斗栱分数及举折等,并准大木作之制。


【梁注】

[1]《法式)卷六《小木作制度一)里已有“井屋子”一篇。这里又有“井亭子”。两者实际上是同样的东西,只有大小简繁之别。井屋子比较小,前后两坡顶,不用斗栱,不用椽,厦瓦板上钉护缝,井亭子较大,九脊结 式顶,用一杪一昂斗栱,用椽,厦瓦板上钉瓦陇条,做成瓦陇形式脊上用螭尾,亭内上部还做平棋。

本篇中的制度尽管列举了各名件的比例、尺寸,占去很大篇幅,但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根本没有交代(这在当时可能是没有必要的,但对我们来说都是绝不可少的),所以尽管我们尽了极大的努力,都还是画不出一张勉强表达出这井亭子的形制的图来。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栿的位置。由于这一点不明确,就使我们无法推算槫的长短,两山的位置,角梁尾的位置和交代的构造,总而言之,我们就怎样也无法把这些名件拼凑成一个大致“过得了关”的“九脊结 顶”。

除此之外,制度中的尺寸,还有许多严重的错误。例如平屋槫蜀柱,“长八寸五分”实际上应是“八分五厘”。又如上架椽“曲广一寸六分”下椽架“曲广一寸七分”,各是“一分六厘”和“一分七厘”之误。又如叉手“广四分,厚二分”,比栿的“广三分五厘”还粗壮,这显然本末倒置很不合理。这些都是我们在我们的不成功的制图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此外,很可能还有些具体数字上的错误,我们一时就不易核对出来了。

[2]井亭子的斗栱是纯装饰性的,安在枓槽板上。

[3]这类小注中的尺寸,大多不是“以毎尺之高积而为法”的比例尺寸,而是绝对尺寸,或者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深×尺”或“每广×尺”,“则长×寸×分”之类)计算的比例尺寸。但须注意,下文接着又用大字的本文,如这里的“广六分六厘,厚一分四厘”,又立即回到按指定的依据“积而为法”的比例上去了,本篇(以及其他各卷、各篇)中类似这样的小注很多,请读者特加注意。

[4]贴生的这个“生”字,可能有“生起”(如角柱生起)的含义,也就是大木作橑檐枋或槫背上的生头木。它是贴在枓槽板上的,所以厚同枓槽板。因为它是由枓槽板“生起”到角梁背的高度的,所以“广同大角梁”。因此,它也应该像生头木那样,“斜杀向里,令生势圆和”。

[5]脊槫蜀柱和平屋槫蜀柱都是直接立在栿上的蜀柱。

[6]这个尺寸,各本原来都作“长八寸五分”。按大木作举折之制绘图证明,应作“长八分五厘”。

[7]叉手“广四分,厚二分”,比栿“广三分五厘”还大,很不合理。“长一寸六分”只适用于平屋槫下。

[8]山板是什么?不太清楚。可能相当于清代的歌山顶的山花板,但从这里规定的比例尺寸8∶1.5看,又很不像。

[9]这里“曲广一分六厘”和下面“曲广一分七厘”的尺寸,各本原来都作“曲广一寸六分”和“曲广一寸七分”。经制图核对,证明是“一分六厘”和“一分七厘”之误。

[10]白板可能是用在檐口上的板条,其准确位置和做法待考。

[11]瓦口子可能是檐口上按瓦陇条的间距做成的瓦当和滴水瓦形状的木条,是否尚待考。


【译文】

建造井亭子的制度:从下面的鋜脚到亭脊总共高一丈一尺(鸱尾在外),七尺见方。四根柱子,四椽,五铺作一杪一昂,材的宽度为一寸二分,厚度为八分,用重栱。上面使用压厦板,挑出飞檐,做九脊结瓦。其余构件的宽厚尺寸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柱:长度根据高度而定。高度每增加一尺,则方形边长增四分。

鋜脚:长度根据亭深宽而定。宽度为七分,厚四分。(绞头在外。)

额:长度根据柱子内尺寸而定。宽度为四分五厘,厚二分。

串:长度、宽度、厚度全同上。

普拍枋:长度、宽度同上,厚一分五厘。

枓槽板:长度同上(减少二寸),宽六分六厘,厚一分四厘。

平棋板:长度根据斗槽板内尺寸而定。可以拼合板子使宽度足够。(厚以六分为统一规定。)

平棋贴:长度根据四周宽度而定。宽度为二分。(厚度同上。)

楅:长度根据板子的宽度而定。宽度同上,厚度与普拍枋相同。

平棋下难子:长度与平棋板相同,一分见方。

压厦板:长度与鋜脚相同(每一壁增加八寸五分)。宽六分二厘,厚四厘。

栿:长度根据亭深而定(加五寸)。宽三分五厘,厚二分五厘。

大角梁:长度为二寸四分,宽二分四厘,厚一分六厘。

子角梁:长度为九分,曲面宽度为三分五厘,厚度与楅相同。

贴生:长度与压厦板相同(加六寸),宽度与大角梁相同,厚度与斗槽板相同。

脊槫蜀柱:长度为二寸二分(包括卯在内),宽三分六厘,厚度与栿相同。

平屋槫蜀柱:长度为八分五厘,宽度和厚度同上。

脊槫及平屋槫:长度根据宽度而定。宽度为三分,厚二分二厘。

脊串:长度根据槫的长度而定。其宽度为二分五厘,厚一分六厘。

叉手:长度为一寸六分,宽四分,厚二分。

山板:(每深一尺则长增加八寸,宽增加一寸五分。厚度以六分为定则。)

上架椽(亭子进深每增加一尺,则长增加三寸七分):曲面宽度为一寸六分,厚度为九厘。

下架椽(亭子进深每增加一尺,则长增加四寸五分):曲面宽度为一寸七分,厚度同上。

厦头下架椽(开间宽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三寸):曲面宽度为一分二厘,厚度同上。

从角椽:(长度根据情况而定,均匀使用。)

大连檐:长度与压厦板相同(每一面增加二尺四寸),宽二分,厚一分。

前后厦瓦板:长度根据槫的长度而定。宽度为从亭子脊到大连檐之间的距离。(合贴木板使宽度足够,厚度以五分为定则。每到转角则增加一尺五寸。)

两头厦瓦板:长度为从山板到大连檐的距离。(木板拼合的数量要保证厚度足以与上相同。每到转角则增加一尺一寸五分。)

飞子:长度为九分(包括尾在内)。宽为八厘,厚为六厘。(飞子到达转角则根据亭子走势向上弯曲。)

白板:长度与大连檐相同(每一壁长增加三尺),宽一寸。(厚度以五分为定则。)

压脊:长度根据槫的长度而定,宽度为四分六厘,厚三分。

垂脊:长度为从亭脊到压厦外,曲面宽度为五分,厚二分五厘。

角脊:长度为二寸,曲面宽度为四分,厚二分五厘。

曲阑槫脊(每一面的长度为六尺四寸):宽四分,厚二分。

前后瓦陇条(亭子进深每增加一尺,则长八寸五分):九厘见方。(瓦陇条之间相隔九厘。)

厦头瓦陇条(开间宽度每增加一尺,则长三寸三分):方形边长同上。

搏风板:(亭子进深每增加一尺,则长四寸三分。厚度以七分为定则。)

瓦口子:长度根据子角梁内的尺寸而定,曲面宽度为四分,厚度也是四分。

垂鱼:(长度为一尺三寸。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增加六寸。厚度与搏风板相同。)

惹草:(长度为一尺。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增加七寸。厚度同上。)

鸱尾:长度为一寸一分,鸱尾身部宽为四分,厚度与压脊相同。

井亭子的鋜脚下端要齐平,坐落在井的台阶之上。井亭子的斗栱分数及举折尺寸等,都以大木作制度中的规定为准。

【原文】

造殿堂楼阁门亭等牌之制:长二尺至八尺。其牌首 牌上横出者 、牌带 牌两旁下垂者 、牌舌 牌面下两带之内横施者 ,每广一尺,即上边绰四寸向外。牌面每长一尺,则首、带随其长,外各加长四寸二分,舌加长四分。 谓牌长五尺,即首长六尺一寸,带长七尺一寸,舌长四尺二寸之类,尺寸不等,依此加减;下同。 其广厚,皆取牌每尺之长,积而为法。

牌面:每长一尺,则广八寸,其下又加一分。 令牌面下广,谓牌长五尺,即上广四尺,下广四尺五分之类,尺寸不等,依此加减;下同。

首:广三寸,厚四分。

带:广二寸八分,厚同上。

舌:广二寸,厚同上。

凡牌面之后,四周皆用楅,其身内七尺以上者用三楅,四尺以上者用二楅,三尺以上者用一楅。其楅之广厚,皆量其所宜而为之。


【译文】

建造殿堂楼阁门亭等牌匾的制度:长度为二尺至八尺。牌首(牌匾上横出的部分)、牌带(牌匾两旁下垂的部分)、牌舌(牌面下两带之间横出的部分),宽度每增加一尺,则上边向外宽出四寸。牌面长度每增加一尺,则牌首、牌带根据其长度向外各加长四寸二分,牌舌加长四分。(如果牌匾长五尺,则牌首长六尺一寸,牌带长七尺一寸,牌舌长四尺二寸,如此之类。尺寸不等的,照此比例加减。以下相同。)其宽度和厚度都以牌匾每一尺的长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牌面: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八寸,下面再增加一分。(使牌面的下部略宽,如果牌匾长度为五尺,即上面宽四尺,下面宽四尺五分,如此之类。若尺寸不等,按此比例加减。以下相同。)

牌首:宽三寸,厚四分。

牌带:宽二寸八分,厚度同上。

牌舌:宽二寸,厚度同上。

凡牌面的后面,四周都要使用楅。牌身的长度在七尺以上的用三楅,四尺以上的用二楅,三尺以上的用一楅。楅的宽厚尺寸酌情量取裁用。 tsh6kCbSnLP4wSvmQtfRlpU2IcW3vjICDKmFeXlTyUL4yjgAmt8dpNKS0Hh/KL5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