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七 小木作制度二

格子门 [1]

四斜球纹格子、四斜球纹上出条桱重格眼、四直方格眼、板壁、两明格子

【原文】

造格子门之制:有六等 [2] ;一曰四混 [3] ,中心出双线 [4] 、入混内出单线, 或混内不出线 ;二曰破瓣 [5] 、双混、平地、出双线, 或单混出单线 ;三曰通混 [6] 出双线, 或单线 。四曰通混压边线 [7] ;五曰素通混; 以上并撺尖 [8] 入卯 ;六曰方直破瓣 [9] 或撺尖或叉瓣造 [8] ,高六尺至一丈二尺,每间分作四扇。 如梢间狭促者,只分作二扇。 如檐额及梁栿下用者,或分作六扇造,用双腰串 或单腰串造 。每扇各随其长、除桯及腰串外,分作三分;腰上留二分安格眼, 或用四斜球纹格眼,或用四直方格眼,如就球纹者,长短随宜加减 [10] 。腰下留一分安障水板。 腰花板及障水板皆厚六分;桯四角外,上下各出卯,长一寸五分 [11] ,并为定法。 其名件广厚,皆取门桯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四斜球纹格眼 [12] :其条桱厚一分二厘。 球纹径三寸至六寸 [11] 。每球纹圆径一寸,则每瓣长七分,广三分,绞口广一分;四周压边线。其条桱瓣数须双用 [13] ,四角各令一瓣入角 [14]

格子门分割形制,门桯、腰串、线脚及榫卯大样

桯:长视高,广三分五厘,厚二分七厘。 腰串广厚同桯,横卯随桯三分中存向里二分为广;腰串卯随其广。如门高一丈,桯卯及腰串卯皆厚六分;每高增一尺,即加二厘;减亦如之。后同。

子桯:广一分五厘,厚一分四厘。 斜合四角,破瓣单混造。后同。

腰华板:长随扇内之广,厚四分。 施之于双腰串之内;板外别安雕花 [15]

障水板:长广各随桯。 令四面各入池槽 [16]

额:长随间之广,广八分,厚三分。 用双卯。

槫柱、颊:长同桯,广五分, 量摊擘扇数,随宜加减 。厚同额。 二分中取一分为心卯。

地栿:长厚同额,广七分。

四斜球纹上出条桱重格眼 [17] :其条桱之厚,每球纹圆径二寸,则加球纹格眼之厚二分。 每球纹圆径加一寸,则厚又加一分;桯及子桯亦如之。其球纹上采 [18] 出条桱,四撺尖,四混出双线或单线造。如球纹圆径二寸,则采出条桱方三分,若球纹圆径加一寸,则条桱方又加一分。其对格眼子桯,则安撺尖,其尖外入子桯,内对格眼,合尖令线混转过。其对球纹子桯,每球纹圆径一寸,则子桯广五厘;若球纹圆桱加一寸,则子桯之广又加五厘。或以球纹随四直格眼者,则子桯之下采出球纹,其广与身内球纹相应。

四斜球纹格眼

四直方格眼:其制度有七等 [19] :一曰四混绞双线 [20] 或单线 ;二曰通混压边线,心内绞双线 或单线 ;三曰丽口 [21] 绞瓣双混 或单混出线 ;四曰丽口素绞瓣;五曰一混四撺尖;六曰平出线 [22] ;七曰方绞眼 [23] 。其条桱皆广一分,厚八厘。 眼内方三寸至二寸。

桯:长视高,广三分,厚二分五厘。 腰串同。

四斜球纹上出条桱重格眼

四直球纹上出条重格眼

四直方格眼

四直方格眼制度

板壁、两明格子门

格子门

格子门额限

子桯:广一分二厘,厚一分。

腰花板及障水板:并准四斜球纹法。

额:长随间之广,广七分,厚二分八厘。

槫柱、颊:长随门高,广四分, 量摊擘扇数,随宜加减, 厚同额。

地栿:长厚同额,广六分。

板壁: 上二分不安格眼,亦用障水板者: 名件并准前法,唯桯厚减一分。

两明格子门:其腰花、障水板、格眼皆用两重。桯厚更加二分一厘。子桯及条桱之厚各减二厘。额、颊、地栿之厚各加二分四厘: 其格眼两重,外面者安定;其内者,上开池槽深五分,下深二分 [24]

凡格子门所用搏肘、立㮇,如门高一丈,即搏肘方一寸四分,立㮇广二寸,厚一寸六分,如高增一尺,即方及广厚各加一分;减亦如之。


【梁注】

[1]格子门在清代装修中称“格扇”。它的主要特征就在门的上半部(即乌头门安装直棂的部分)用条条桱(清代称“棂子”)做成格子或格眼以糊纸。这格眼部分清代称“槅心”或“花心”;格眼称“菱花”。

本篇在“格子门”的题目下,又分作五个小题目。其实主要只讲了三种格子的做法。“板壁”在安格子的位置用板,所以不是格子门。“两明格子”是前三种的讲究一些的做法。一般的格子只在向外的一面起线,向里的一面是平的,以便糊纸,两明格子是另外再做一层格子,使起线的一面向里是活动的,可以卸下;在外面一层格子背面糊好纸之后,再装上去。这样,格子里外两面都起线,比较美观。

[2]这“六等”只是指桯、串起线的简繁等第有六等,越繁则等第越高。

[3]在构件边、角的处理上,凡断面做成比较宽而扁,近似半个椭圆形的;或角上做成半径比较大的90°弧的,都叫作“混”。

[4]在构件表面鼓出的比较细的 叫作“线”或“出线”。

[5]边或角上向里刻入作“L”形正角凹槽的 叫作“破瓣”。

[6]整个断面成一个混的叫作“通混”。

[7]两侧在混或线之外留下一道细窄平面的线,比混或线的表面“压”低一些。 叫作“压边线”。

[8]横直构件相交处,以斜角相交的 叫作“撺尖”,以正角相交的 叫作“叉瓣”。

[9]断面不起混或线,只在边角破瓣的 叫作“方直破瓣”。

[10]格眼必须凑成整数,这就不一定刚好与“腰上留二分”的尺寸相符,因此要“随宜加减”。

[11]这个“一寸二分”“三寸”“六寸”都是“并为定法”的绝对尺寸。

[12]从本篇制度看来,格眼基本上只有球纹和方直两种,都用正角相交的条桱组成。方直格眼比较简单,是用简单方直的条桱,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交组成的,球纹的条桱则以与水平方向两个相反的45方向相交组成,而且条桱两侧,各鼓出一个90°的弧线,成为一个 形;正角相交,四个弧线就组成一个“球纹”,清式称“古钱”。由于这样组成的球纹是以45角的斜向排列的,所以称四斜球纹。清代装修中所常见的六角形菱纹,在本篇中根本没有提到。

[13]“须双用”就是必须是“双数”。

[14]“令一瓣入角”就是说必须使一瓣正对着角线。

[15]障水板的装饰花纹是另安上去的,而不是由板上雕出来的。

[16]即要“入池槽”,则障水板的“毛尺寸”还须比桯、串之间的尺寸大些。

[17]这是本篇制度中等第最高的一种格眼——在球纹原有的条桱上,又“采出”条桱,既是球纹格眼,上面又加一层相交的条桱方格眼,所以叫作重格眼——双重的格眼。

[18]“采”字含义不详——可能是“隐出”(刻出),也可能另外加上去的。

[19]四直方格眼的等第,也像桯、串的等第那样,以起线简繁而定。

[20]“绞双线”的“绞”是怎样绞法,待考。下面的“绞瓣”一词中也有同样的问题。

[21]什么是“丽口”也不清楚。

[22]“平出线”可能是这样的断面

[23]“方绞眼”可能就是没有任何混、线的条桱相交组成的最简单的方直格眼。

[24]池槽上面的深,下面的浅,装卸时格眼往上一抬就可装可卸。


【译文】

建造格子门的制度有六等:一是四混中心出双线,进入混内则出单线(或者混内不出线)。二是破瓣双混平地出双线(或者单混出单线)。三是通混出双线(或单线)。四是通混压边线。五是素通混(以上都做成斜角45度入卯)。六是方直破瓣(或者斜角相交或者正角相交)。高度为六尺至一丈二尺,每一间分成四扇。(如果梢间比较狭窄,则只分成二扇。)如果用在檐额和梁栿以下,有的也分成六扇,使用双腰串(或者用单腰串)。除去桯及腰串部分,将每扇格子门按照长度分成三份,腰上留出二份安装格眼(有的用四斜球纹格眼,有的用四直方格眼。如果采用球纹格眼的,长短尺寸酌情加减)。腰下留出一份安装障水板。(腰花板和障水板的厚度都是六分,桯四个角的外面,上下都出卯,长为一寸五分,都是统一规定。)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门桯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四斜球纹格子眼:条桱的厚度为一分二厘。(球纹桱的厚度为三寸至六寸,每个球纹的圆径为一寸,则每瓣的长度为七分,宽三分,绞口宽一分,四周为压边线。条桱的瓣数要用双数,四个角各使一瓣正对角线。)

桯:长度视高度而定,宽三分五厘,厚二分七厘。(腰串的宽度和厚度与桯相同。横卯的宽度为桯宽度的三分之二。腰串上卯的宽度也是如此,例如门高一丈,则桯卯和腰串的卯厚度皆为六分;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厚度增加二厘;减少也按此比例。后面同。)

子桯:宽一分五厘,厚一分四厘。(斜向合贴四角,破瓣单混造。后同。)

腰花板:长度根据门扇内的宽度而定,厚四分。(安装在双腰串之内,板子外部另做雕花造型。)

障水板:长与宽各根据桯的长宽而定。(使它的四面都伸入池槽内。)

额:长度根据开间的宽度而定,宽八分,厚三分。(使用双卯。)

槫柱颊:长度与桯相同,宽为五分(通过计算张开的扇面数量酌情增减),厚度与额相同。(二分中取一分为心卯。)

地栿:长厚与额相同,宽七分。

四斜球纹上出条桱重格眼:条桱的厚度,球纹的圆径每增加二寸,球纹格眼的条桱则加厚二分。(球纹圆径每增加一寸,则厚度增加一分,桯和子桯也是如此。在球纹上雕凿出条桱四面斜角相交、四混出双线或单线造型。如果球纹圆径为二寸,则刻出条桱的方长为三分。如果球纹圆径增加一寸,则条桱的方形边长又增加一分。正对格眼的子桯则斜角相交,尖部要从外面卯入子桯内,其内正对格眼,合尖令线混转过。正对球纹的子桯,球纹圆径如果为一寸,则子桯宽度为五厘。球纹圆径每增加一寸,则子桯的宽度增加五厘。如果是四直格眼球纹,那么则在子桯下面雕刻出球纹,其宽度和身内的球纹相贴合。)

四直方格眼:四直方格眼的制度有七个等级:一是四混绞双线(或单线)。二是通混压边线,心内绞双线(或单线)。三是丽口绞瓣双混(或单混出线)。四是丽口素绞瓣。五是一混四撺尖。六是平出线。七是方绞眼。它们的条桱宽度都是一分,厚度为八厘。(格眼里为三寸至二寸见方。)

桯: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宽三分,厚二分五厘。(腰串与此相同。)

子桯:宽一分二厘,厚一分。

腰花板及障水板:都按照制作四斜球纹法的标准执行。

额: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七分,厚二分八厘。

槫柱颊:长度根据门的高度而定,宽四分。(通过计算张开的扇面数量酌情增减。)厚度与额相同。

地栿:长度及厚度与额相同,宽六分。

板壁(上面二分如果不安格眼,则也要使用障水板):各个构件的尺寸都遵循前面的规定,只有桯的厚度减一分。

两明格子门:两明格子门的腰花板、障水板、格眼都用两重,桯厚度要多加二分一厘。子桯和条桱的厚度各减二厘。额、颊、地栿厚度各增加二分四厘。(其格眼有两重,外面一重固定,里面一重上面开出一道深五分的池槽,下面深二分。)

凡格子门所使用的搏肘、立㮇,如果门高一丈,则搏肘为一寸四分见方,立㮇宽二寸,厚一寸六分。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方长和宽厚各增加一分。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栏槛勾窗 [1]

【原文】

造栏槛勾窗之制:其高七尺至一丈,每间分作三扇,用四直方格眼。槛面外施云栱、鹅项、勾栏,内用托柱, 各四枚 [2] 。其名件广厚,各取窗、槛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3] 其格眼出线,并准格子门四直方格眼制度。

勾窗:高五尺至八尺。

子桯:长视窗高,广随逐扇之广,每窗高一尺,则广三分,厚一分四厘。

条桱:广一分四厘,厚一分二厘。

心柱、槫柱:长视子桯,广四分五厘,厚三分。

额:长随间广,其广一寸一分,厚三分五厘。

槛面:高一尺八寸至二尺。 每槛面高一尺,鹅项至寻杖共加九寸。

槛面板:长随间心,每槛面高一尺,则广七寸,厚一寸五分。 如柱径或有大小,则量宜加减。

鹅项:长视高,其广四寸二分 [4] ,厚一寸五分。 或加减同上。

云栱:长六寸,广三寸,厚一寸七分。

寻杖:长随槛面,其方一寸七分。

心柱及槫柱:长自槛面板下至地栿上,其广二寸,厚一寸三分。

托柱:长自槛面下至地,其广五寸,厚一寸五分。

地栿:长同窗额,广二寸五分,厚一寸三分。

障水板:广六寸。 以厚六分为定法。

凡勾窗所用搏肘,如高五尺,则方一寸;卧关如长一丈,即广二寸,厚一寸六分。每高与长增一尺,则各加一分,减亦如之。

栏槛勾窗

栏槛勾窗


【梁注】

[1]栏槛勾窗多用于亭榭,是一种开窗就可以坐下凭栏眺望的特殊装修。现在江南民居中,还有一些楼上窗外设置类似这样的栏槛勾窗的;在园林中一些亭榭、游廊上,也可以看到类似槛面板和鹅项钩栏(但没有勾窗)做成的,可供小坐凭栏眺望的矮槛墙或栏杆。

[2]即:外施云栱鹅项勾栏四枚,内用托柱四枚。

[3]即:窗的名件广厚视窗之高,槛的名件广厚视槛(槛面板至地)之高积而为法。

[4]鹅项是弯的,所以这“广”可能是“曲广”。


【译文】

建造栏槛勾窗的制度:总高为七尺至一丈,每间屋子分作三扇,采用四直方格眼。在槛面外安设云栱、鹅项、勾栏,里面采用托柱(外面四枚,里面也四枚)。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窗槛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栏槛勾窗的格眼和出线都遵照格子门四直方格眼的制度。)

勾窗:高度为五尺至八尺。

子桯:长度根据窗子高度而定,宽度根据每一扇的宽度而定。窗子每增高一尺,则子桯宽度增加三分,厚度增加一分四厘。

条桱:宽一分四厘,厚一分二厘。

心柱、槫柱:长度根据子桯而定,宽四分五厘,厚三分。

额: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一寸一分,厚三分五厘。

槛面:高度在一尺八寸至二尺之间。(槛面每增高一尺,从鹅项到寻杖则共增加九寸。)

槛面板:长度根据屋子开间中心位置而定。槛面每增高一尺,则宽度增加七寸,厚度增加一寸五分。(如果柱径尺寸大小略有出入,则酌情增减。)

鹅项:长根据高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增减同上。)

云栱:长六寸,宽三寸,厚一寸七分。

寻杖:长度根据槛面情况而定。一寸七分见方。

心柱及槫柱:长度为从槛面板以下到地栿以上的距离。其宽度为二寸,厚一寸三分。

托柱:长度为从槛面板以下到地面的距离。其宽度为五寸,厚一寸五分。

地栿:长度与窗额相同,宽二寸五分,厚一寸三分。

障水板:宽六寸。(厚以六分为统一规定。)

凡勾窗所使用的搏肘如果高为五尺,则方长一寸;卧关如果长一丈,则宽二寸,厚一寸六分。搏肘的高度与卧关长度每增加一尺,则搏肘的宽度与卧关的厚度各增加一分。减少也按此比例。

殿内截间格子 [1]

【原文】

造殿堂内截间格子之制:高一丈四尺至一丈七尺。用单腰串,每间各视其长,除桯及腰串外,分作三份。腰上二份安格眼;用心柱、槫柱分作二间。腰下一份为障水板,其板亦用心柱、槫柱分作三间。 内一间或作开闭门子 。用牙脚、牙头填心,内或合板拢桯。 上下四周并缠难子。 其名件广厚,皆取格子上下每尺之通高,积而为法。

上下桯:长视格眼之高,广三分五厘,厚一分六厘。

条桱: 广厚并准格子门法。

障水子桯:长随心柱,槫柱内,其广一分八厘,厚二分。

上下难子:长随子桯。其广一分二厘,厚一分。

搏肘:长视子桯及障水板,方八厘。 在外。

额及腰串:长随间广,其广九分,厚三分二厘。

地栿:长厚同额,其广七分。

上槫柱及心柱:长视搏肘,广六分,厚同额。

下槫柱及心柱:长视障水板,其广五分,厚同上。

凡截间格子,上二份子桯内所用四斜球纹格眼,圆径七寸至九寸。其广厚皆准格子门之制。

截间格子

殿内截间格子


【梁注】

[1]就是分隔殿堂内部的隔扇。


【译文】

建造殿堂内的截间格子的制度:高度为一丈四尺至一丈七尺,使用单腰串。根据每间屋子的长度,除去桯和腰串外,将其余部分均分为三等份。腰上二份安装格眼,使用心柱、槫柱分成二间。腰下一份为障水板。障水板也用心柱、槫柱分成三间(在最里面一间做可以开关门的门闩)。用牙脚、牙头填充中心位置内部,或者拼合木板,并使用桯拢住。(上下四周都用难子缠绕。)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格子上下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上下桯:长度根据格眼的高度而定,宽三分五厘,厚一分六厘。

条桱:宽厚以格子门条桱的宽厚为准。

障水子桯:长度为心柱和槫柱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一分八厘,厚二分。

上下难子:长度根据子桯而定,其宽度为一分二厘,厚一分。

搏肘:长度根据子桯及障水板而定,八厘见方。(向外出 。)

额及腰串: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九分,厚三分二厘。

地栿:长度、厚度与额相同,宽为七分。

上槫柱及心柱:长度根据搏肘而定,宽六分,厚度与额相同。

下槫柱及心柱:长度根据障水板而定,宽度为五分,厚度同上。

凡截间格子上面二份子桯内所使用的四斜球纹格眼,圆径在七寸至九寸,其宽度和厚度都以格子门的制度为准。

堂阁内截间格子 [1]

【原文】

造堂阁内截间格子之制:皆高一丈,广一丈一尺 [2] 。其桯制度有三等:一曰面上出心线,两边压线;二曰瓣内双混, 或单混 ;三曰方直破瓣撺尖。其名件广厚,皆取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截间格子:当心及四周皆用桯,其外上用额,下用地栿;两边安槫柱。 格眼球纹径五寸 。双腰串造。

桯:长视高。 卯在内 ,广五分,厚三分七厘。 上下者,每间广一尺,即长九寸二分。

截间带门格子

腰串: 每间隔一尺,即长四寸六分 。广三分五厘, 厚同上

腰花板:长随两桯内,广同上。 以厚六分为定法。

障水板:长视腰串及下桯,广随腰花板之长。 厚同腰花板。

子桯:长随格眼四周之广,其广一分六厘,厚一分四厘。

额:长随间广,其广八分,厚三分五厘。

地栿:长厚同额,其广七分。

槫柱:长同桯,其广五分,厚同地栿。

难子:长随桯四周,其广一分,厚七厘。

截间开门格子:四周用额、栿、槫柱。其内四周用桯,桯内上用门额; 额上作两间,施球纹,其子桯高一尺六寸 ;两边留泥道施立颊; 泥道施球纹,其子桯广一尺二寸 [3] ;中安球纹格子门两扇, 格眼球纹径四寸 单腰串造。

桯:长及广厚同前法。 上下桯广同。

门额:长随桯内,其广四分,厚二分七厘。

立颊:长视门额下桯内,广厚同上。

门额上心柱:长一寸六分,广厚同上。

泥道内腰串:长随槫柱、立颊内,广厚同上。

障水板:同前法。

门额上子桯:长随额内四周之广,其广二分,厚一分二厘。 泥道内所用广厚同。

门肘:长视扇高, 在外 。方二分五厘。 上下桯亦同。

门桯:长同上, 出头在外 ,广二分,厚二分五厘。 上下桯亦同。

门障水板:长视腰串及下桯内,其广随扇之广。 以广 六分为定法。

门桯内子桯:长随四周之广,其广厚同额上子桯。

小难子:长随子桯及障水板四周之广。 以方五分为定法。

额:长随间广,其广八分,厚三分五厘。

地栿:长厚同上,其广七分。

槫柱:长视高,其广四分五厘,厚同上。

大难子:长随桯四周,其广一分,厚七厘。

上下伏兔:长一寸,广四分,厚二分。

手栓伏兔:长同上,广三分五厘,厚一分五厘。

手栓:长一寸五分,广一分五厘,厚一分二厘。

凡堂阁内截间格子所用四斜球纹格眼及障水板等分数,其长径并准格子门之制。

堂阁内截间格子


【梁注】

[1]本篇内所说的截间格子分作两种:“截间格子”和“截间开门格子”,文中虽未说明两者的使用条件和两者间的关系,但从功能要求上可以想到,两者很可能是配合使用的,“截间格子”是固定的。如两间之间需要互通时,就安上“开门格子”。从清代的隔扇看,“开门格子”一般都用双扇。

[2]“皆高”说明无论房屋大小,截间格子一律都用同一尺寸。如房屋大或小于这尺寸,如何处理没有说明。

[3]各版原文都作“子桯广一尺二寸”,“广”字显然是“长”字之误。


【译文】

建造堂阁内截间格子的制度:高都是一丈,宽一丈一尺。堂阁内截间格子的桯的制度有三个等级:一是从面上中心出线,两边压线;二是瓣内双混(或单混);三是方直破瓣撺尖。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截间格子:正中间位置及四周都要使用桯。外面上部使用额,下部使用地栿,两边安槫柱(格眼球纹的圆径为五寸)。采用双腰串造型。

桯: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包括卯在内),宽度为五分,厚三分七厘。(上下方的桯,房屋开间每加宽一尺,则长度增加九寸二分。)

腰串:(开间每加宽一尺,则长度增加四寸六分。)宽三分五厘,厚度同上。

腰花板:长度根据两桯之间的距离而定,宽度同上。(以厚六分为定则。)

障水板:长度根据腰串和下桯之间的距离而定,宽度根据腰花板的长度而定。(厚度与腰花板相同。)

子桯:长度根据格眼四周的宽度而定,宽度为一分六厘,厚一分四厘。

额:长度根据屋子开间的宽度而定,宽度为八分,厚三分五厘。

地栿:长厚与额相同,宽度为七分。

槫柱:长度与桯相同,宽度为五分,厚度与地栿相同。

难子:长度根据桯四周的尺寸而定,其宽度为一分,厚七厘。

截间开门格子:四周用额、栿、槫柱,其里面四周用桯,桯里面上边用门额。(额上分为两间,使用球纹,子桯高度为一尺六寸。)两边留出泥道,使用立颊(泥道上也使用球纹,子桯宽度为一尺二寸)。中间安装两扇球纹格子门(格眼球纹直径为四寸)。使用单腰串。

桯:长、宽、厚与前面的做法相同。(上下桯的宽度相同。)

门额:长度根据桯内宽度而定,宽四分,厚二分七厘。

立颊:长度根据门额下桯内的宽度而定,宽度和厚度同上。

门额上心柱:长度为一寸六分,宽厚同上。

泥道内腰串:长根据槫柱和立颊之内的尺寸而定,宽厚同上。

障水板:同前面的做法。

门额上子桯:长度根据额内四周的宽度而定,宽度为二分,厚一分二厘。(泥道内所用的子桯宽厚相同。)

门肘:长度根据门扇高度而定( 在外面),二分五厘见方。(上下桯的尺寸也相同。)

门桯:长度同上(出头在外面),宽为二分,厚二分五厘。(上下桯的尺寸也相同。)

门障水板:长度根据腰串和下桯内的宽度而定,其宽度根据门扇的宽度而定。(以厚六分为统一规定。)

门桯内子桯:长度根据四周的宽度而定,其宽、厚与额上子桯的尺寸相同。

小难子:长度根据子桯及障水板四周的宽度而定。(以五分见方为定则。)

额:长度根据间宽而定,其宽度为八分,厚三分五厘。

地栿:长度与厚度同上,其宽为七分。

槫柱: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分五厘,厚度同上。

大难子:长度根据桯四周的尺寸而定,其宽度为一分,厚七厘。

上下伏兔:长一寸,宽四分,厚二分。

手栓伏兔:长度同上,宽三分五厘,厚一分五厘。

手栓:长度为一寸五分,宽一分五厘,厚一分二厘。

凡堂阁内截间格子所使用的四斜球纹格眼以及障水板的尺寸,其长度和直径都以建造格子门的制度为准。


殿阁照壁板 [1]

【原文】

造殿阁照壁板之制:广一丈至一丈四尺,高五尺至一丈一尺。外面缠贴,内外皆施难子,合板造。其名件广厚,皆取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额:长随间广,每高一尺,则广七分,厚四分。

槫柱:长视高,广五分,厚同额。

板:长同槫柱,其广随槫柱之内,厚二分。

贴:长随桯 [2] 内四周之广,其广三分,厚一分。

难子:长厚同贴,其广二分。

凡殿阁照壁板,施之于殿阁槽内,及照壁门窗之上者皆用之。

殿阁照壁板


【梁注】

[1]照壁板和截间格子不同之处,在于截间格子一般用于同一缝的前后两柱之间,上部用球纹格眼;照壁板则用于左右两缝并列的柱之间,不用格眼而用木板填心。

[2]本篇(以及下面“障日板”“廊屋照壁板”两篇)中,名件中并没有“桯”。这里突然说“贴,长随桯内四周之广”,是否可以推论额和槫柱之内还应有桯?


【译文】

建造殿阁之内照壁板的制度:宽为一丈至一丈四尺,高为五尺至一丈一尺,外面缠贴,内外都用难子拼合壁板。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额:长度根据间宽而定,高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增七分,厚度增四分。

槫柱:长根据高度而定,宽五分,厚与额相同。

板:长同槫柱,其宽根据槫柱之内的大小而定,厚二分。

贴:长度根据桯内四周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三分,厚一分。

难子:长厚与贴相同,其宽度为二分。

凡殿阁照壁板安装在殿阁的槽内,在照壁门窗上也可使用。

障日板

【原文】

造障日板之制:广一丈一尺,高三尺至五尺,用心柱、槫柱,内外皆施难子,合板或用牙头护缝造。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额:长随间之广,其广六分,厚三分。

心柱、槫柱:长视高,其广四分,厚同额。

板:长视高,其广随心柱、槫柱之内。 板及牙头、护缝,皆以厚六分为定法。

牙头板:长随广,其广五分。

护缝:长视牙头之内,其广二分。

难子:长随桯内四周之广,其广一分,厚八厘。

凡障日板,施之于格子门及门、窗之上,其上或更不用额。

障日板


【译文】

建造障日板的制度:宽为一丈一尺,高三尺至五尺,做心柱、槫柱,里外都用难子,将板材拼合在一起或者用牙头护缝。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额:长度根据间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六分,厚三分。

心柱、槫柱: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分,厚度与额相同。

板: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其宽度根据心柱和槫柱之间的距离而定。(统一规定板以及牙头、护缝都厚六分。)

牙头板:长度根据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五分。

护缝:长度根据牙头之内尺寸大小而定,其宽度为二分。

难子:长度根据桯内四周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一分,厚八厘。

凡障日板用于格子门及门窗之上,板上也可以不使用额。

廊屋照壁板 [1]

【原文】

造廊屋照壁板之制:广一丈至一丈一尺,高一尺五寸至二尺五寸。每间分作三段,于心柱、槫柱之内。内外皆施难子,合板造。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心柱、槫柱:长视高,其广四分,厚三分。

板:长随心柱、槫柱内之广,其广视高,厚一分。

难子:长随桯内四周之广,方一分。

凡廊屋照壁板,施之于殿廊由额之内。如安于半间之内与全间相对者,其名件广厚亦用全间之法。

廊屋照壁板


【梁注】

[1]从本篇的制度看来,廊屋照壁板大概相当于清代的由额垫板,安在阑额与由额之间,但在清代,由额垫板是做法中必须有的东西,而宋代的这种照壁板则似乎可有可无,要看需要而定。


【译文】

建造廊屋照壁板的制度:宽度为一丈至一丈一尺,高一尺五寸至二尺五寸。每间分作三段,安装在心柱与槫柱之间。里外都用难子将板材拼合。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心柱、槫柱: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分,厚三分。

板:长度根据心柱与槫柱内的宽度而定。其宽度根据高度而定,厚度为一分。

难子:长度根据桯内四周的宽度而定,一分见方。

凡廊屋照壁板都用在殿廊由额之内。如果是安设在半间之内与全间相对的地方,其构件宽和厚等尺寸也要遵照全间的规定。

胡梯 [1]

【原文】

造胡梯之制:高一丈,拽脚长随高,广三尺;分作十二级;拢颊榥 [2] 施促踏板 侧立者谓之促板,平者谓之踏板 ;上下并安望柱。两颊随身各用勾栏,斜高三尺五寸,分作四间, 每间内安卧棂三条 。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勾栏名件广厚,皆以勾栏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两颊:长视梯,每高一尺,则长加六寸, 拽脚、蹬口 [3] 在内 ,广一寸二分,厚二分一厘。

榥:长视 两颊内, 卯透外,用抱寨 [4] 其方三分。 每颊长五尺用榥一条。

促踏板:长同上,广七分四厘,厚一分。

勾栏望柱: 每勾栏高一尺,则长加四寸五分,卯在内 ,方一寸五分, 破瓣、仰覆莲花,单胡桃子造。

蜀柱:长随勾栏之高, 卯在内 ,广一寸二分,厚六分。

寻杖:长随上下望柱内,径七分。

盆唇:长同上,广一寸五分,厚五分。

卧棂:长随两蜀柱内,其方三分。

凡胡梯,施之于楼阁上下道内,其勾栏安于两颊之上, 更不用地栿 。如楼阁高远者,作两盘至三盘造 [5]

胡梯


【梁注】

[1]胡梯应该就是“扶梯”。很可能在宋代中原地区将“F”音读作“H”音,致使“胡”“扶”同音。至今有些方言仍如此,如福州话就将所有“F”读成“H”;反之,有些方言都将“湖南”读作“扶南”,甚至有“N”“L”不分,读成“扶兰”的。

[2]“拢颊榥”三字放在一起,在当时可能是一句常用的术语,但今天读来都难懂。用今天的话解释,应该说成“用榥把两颊拢住”。

[3]蹬口是梯脚第一步之前,两颊和地面接触处,两颊形成三角形的部分。

[4]抱寨就是一种楔形的木栓。

[5]两盘相接处应有“憩脚台”(landing),本篇未提到。


【译文】

建造胡梯的制度:高为一丈,拽脚的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宽三尺,分成十二级,用木榥将两个立颊拢住,安装促板、踏板(侧立的叫作“促板”,水平的叫作“踏板”)。上下都安装望柱,两个立颊随着胡梯的走势采用栏杆,斜高三尺五寸,分成四间(每一间内安装三条卧棂)。其余构件的宽度和厚度尺寸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栏杆其余构件的宽度和厚度尺寸都以栏杆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两颊:长度根据胡梯的高度而定。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六寸(包括拽脚和蹬口在内),宽一寸二分,厚二分一厘。

榥:长度根据两颊内的尺寸而定。(卯穿透而露出在外,使用抱寨。)三分见方。(立颊每长五尺用一条榥。)

促踏板:长度同上,宽七分四厘,厚一分。

栏杆望柱:(栏杆每高一尺,则长度增加四寸五分,包括卯在内,)一寸五分见方。(破瓣做成仰覆莲花盆,单胡桃子造型。)

蜀柱:长度根据栏杆的高度而定(包括卯在内),宽一寸二分,厚六分。

寻杖:长度根据上下望柱之间的距离而定,直径为七分。

盆唇:长度同上,宽一寸五分,厚五分。

卧棂:长度根据两蜀柱之间的距离而定。三分见方。

凡胡梯建造在楼阁上下走道的位置。胡梯的栏杆安装在两立颊的上面(可以不使用地栿)。如果楼阁较高,可以做成两盘到三盘的造型。


垂鱼、惹草

【原文】

造垂鱼、惹草之制:或用花瓣,或用云头造,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

垂鱼板:每长一尺,则广六寸,厚二分五厘。

惹草板:每长一尺,则广七寸,厚同垂鱼。

凡垂鱼施之于屋山搏风板合尖之下。惹草施之于搏风板之下、搏水 [1] 之外。每长二尺,则于后面施楅一枚。

垂鱼、惹草


【梁注】

[1] 搏水是什么,还不清楚。


【译文】

建造垂鱼、惹草的制度:有的用花瓣,有的用云头造型。垂鱼长度为三尺至一丈,惹草的长度在三尺至七尺之间。其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长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垂鱼板: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六寸,厚度增加二分五厘。

惹草板: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七寸,厚度与垂鱼厚度相同。

凡垂鱼用在屋山搏风板合尖的下面,惹草用在搏风板下面,槫的外面,每二尺长则在后面安装一枚楅。

栱眼壁板

【原文】

造栱眼壁板之制:于材下额上两栱头相对处凿池槽,随其曲直,安板于池槽之内。其长广皆以斗栱材分为法, 斗栱材分,在大木作制度内。

重栱眼壁板:长随补间铺作,其广五寸四分 [1] ,厚一寸二分。

单栱眼壁板:长同上,其广三寸四分 [1] ,厚同上。

凡栱眼壁板,施之于铺作檐头之上。其板如随材合缝,则缝内用札造。


【梁注】

[1]这几个尺寸——“五寸四分”“一寸二分”“三寸四分”都成问题。

既然“皆以斗栱材分°为法”,那么就不应该用“×寸×分”,而应该写作“××分°”。假使以寸代“十”,亦即将“五寸四分”作为“五十四分°”,那就正好是两材两栔(一材为十五分°,一栔为六分°),加上栌枓的平和欹的高度(十二分°)。但是,单栱眼壁板之广“三寸四分”(三十四分°)就不对头了。它应该是一材一栔(二十一分°),如栌枓平和欹的高度(十二分°)——“三寸三分”或三十三分°,至于厚一寸二分°更成问题。如果作为一十二分°,那么它就比栱本身的厚度(十分°)还厚,根本不可能“凿池槽”。因此(按《法式》其他各篇的提法),这个“厚一寸二分”也许应该写作“皆以厚一寸二分为定法”才对。但是这个绝对厚度,如用于一等材(板广三尺二寸四分),已嫌太厚,如用于八、九等材,就厚得太不合理了。

这些都是本篇存在的问题。


【译文】

建造栱眼壁板的制度:在材下、额上、两栱头相对的位置雕凿池槽,根据它的曲直走势,把壁板安装在池槽之内。壁板的长和宽都以斗栱材分的制度为准。(斗栱材分在大木作制度内。)

重栱眼壁板:长度根据补间铺作而定,其宽度为五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单栱眼壁板:长度同上,其宽度为三寸四分。(厚度同上。)

凡栱眼壁板用在铺作的檐额上面。壁板如果与材合缝,则缝内要缠绕结实。

裹栿板 [1]

【原文】

造裹栿板之制:于栿两侧各用厢壁板,栿下安底板。其广厚,皆以梁栿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两侧厢壁板:长广皆随梁栿,每长一尺,则厚二分五厘。

底板:长厚同上;其广随梁栿之厚,每厚一尺,则广加三寸。

凡裹栿板,施之于殿槽内梁栿;其下底板合缝,令承两厢壁板,其两厢壁板及底板皆雕花造 [1] 雕花等次序在雕作制度内。

裹栿板


【梁注】

[1]从本篇制度看来,裹栿板仅仅是梁栿外表上赘加的一层雕花的纯装饰性的木板。所谓雕梁画栋的雕梁,就是雕在这样的板上“裹”上去的。


【译文】

建造裹栿板的制度:在栿的两侧各采用厢壁板,栿下面安装底板。其宽度和厚度都以梁栿每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两侧厢壁板:长和宽都根据梁栿的尺寸而定,长度每增加一尺,则厚度增二分五厘。

底板:长度和厚度同上。其宽度根据梁栿的厚度而定,厚度每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三寸。

凡裹栿板适用于殿槽内的梁栿。下面的底板要合缝,以用于承托两厢壁板。两厢壁板和底板都雕刻花纹。(雕花的等第次序在雕作制度内。)

擗帘竿 [1]

【原文】

造擗帘竿之制:有三等,一曰八混,二曰破瓣,三曰方直,长一丈至一丈五尺。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擗帘竿:长视高,每高一尺,则方三分。

腰串:长随间广,其广三分,厚二分。 只方直造。

凡擗帘竿,施之于殿堂等出跳之下;如无出跳者,则于椽头下安之。


【梁注】

[1]这是一种专供挂竹帘用的特殊装修,事实是在檐柱之外另加一根小柱,腰串是两竿间的联系构件,并作悬挂帘子之用。腰串安在什么高度,未作具体规定。


【译文】

建造擗帘竿的制度:有三等,一是八混,二是破瓣,三是方直。长一丈至一丈五尺。其宽度和厚度都以每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擗帘竿:长度视高度而定,高度每增加一尺,则方形边长增加三分。

腰串:长度根据屋子开间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三分,厚度为二分。(只适用于方直造型。)

凡擗帘竿适用于殿堂等的出跳栱下面。如果没有出跳的,则在椽子头下面安装。

护殿阁檐竹网木贴 [1]

【原文】

造安护殿阁檐斗栱竹雀眼网上下木贴之制:长随所用逐间之广,其广二寸,厚六分, 为定法 ,皆方直造, 地衣簟 [2] 贴同。 上于椽头,下于檐头之上,压雀眼网安钉。 地衣簟贴,若望柱或碇 [3] 之类,并随四周,或圆或曲,压簟安钉。


【梁注】

[1]为了防止鸟雀在檐下斗栱间搭巢,所以用竹篾编成格网把斗栱防护起来。这种竹网需要用木条贴钉牢。本篇制度就是规定这种木条的尺寸——一律为0.20×0.06尺的木条。晚清末年,故宫殿堂檐已一律改用铁丝网。

[2]地衣簟就是铺地的竹席。

[3]碇,音定,原义是船舶坠在水底以定泊的石头,用途和后世锚一样,这里指的是什么,不清楚。


【译文】

建造安装护殿阁檐斗栱上的竹雀眼网上下木贴的制度:长度根据所用开间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二寸,厚六分(统一规定),都做成直方造型。(地衣簟贴也一样。)上面贴于椽头,下部贴在檐额之上,压住雀眼网并用钉子钉牢。(地衣簟贴如果安装在望柱或者碇上等位置,要根据四周的情况,或圆或曲,压住簟并用钉子钉牢。) +L//6L8P72v0NT1Yg4w6DdJz/AKTmLnD9N5HG0ZpEtRcj5o2cafXMQj3Dm5HXB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