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板门 [1] 双扇板门、独扇板门

【原文】

造板门之制:高七尺至二丈四尺,广与高方 [2] 谓门高一丈,则每扇之广不得过 [2] 五尺之类。 如减广者,不得过五分之一。 谓门扇合 [3] 广五尺,如减不得过 [2] 四尺之类。 其名件广厚,皆取门每尺之高 [4] ,积而为法。 独扇用者,高不过七尺,余准此法。

肘板 [5] :长视 [6] 门高。 别留出上下两 [7] ;如用铁桶子或靴臼 [8] ,即下不用 每门高一尺,则广一寸,厚三分。 谓门高一丈,则肘板广一尺,厚三寸。丈尺不等。依此加减。下同。

副肘板 [9] :长广同上,厚二分五厘。 高一丈二尺以上用,其肘板与副肘板皆加至一尺五寸止 [10]

身口板 [11] :长同上,广随材 [12] ,通 [13] 肘板与副肘板合缝计数,令足一扇之广, 如牙缝 [14] 造者,每一板广加五分为定法。 厚二分。

[15] :每门广一尺,则长九寸二分 [16] ,广八分,厚五分。 衬关楅 [17] 同。用楅之数:若门高七尺以下用五楅;高八尺至一丈三尺用七楅,高一丈四尺至一丈九尺用九楅;高二丈至二丈二尺用十一楅;高二丈三尺至二丈四尺用十三楅。

[18] :长随间之广。其广八分,厚三分。 双卯入柱。

鸡栖木 [19] :长厚同额,广六分。

门簪 [20] :长一寸八分,方四分,头长四分半。 余分为三分,上下各去一分,留中心为卯 [21] 颊、内额上,两壁各留半分,外匀作三分 [22] ,安簪四枚。

立颊 [23] :长同肘板,广七分,厚同额。 三分中取一分 [24] 为心卯,下同。如颊外有余空 [25] ,即里外 [26] 用难子 [27] 安泥道板 [28]

地栿 [29] :长厚同额,广同颊。 若断砌门 [30] ,则不用地栿,于两颊之下安卧柣、立柣。

门砧: [31] 长二寸一分,广九分,厚六分。 地栿内外各留二分,余并挑肩破瓣。

凡板门,如高一丈,所用门关 [32] 径四寸。 关上用柱门柺 [33] [34] 长五尺,广六寸四分,厚二寸六分。 如高一丈以下者,只用伏兔、手栓 [35] 。伏兔广厚同楅,长令上下至楅。手栓长二尺至一尺五寸,广二寸五分至二寸,厚二寸至一寸五分。 缝内透栓 [36] 及札 [37] ,并间楅用。透栓广二寸,厚七分。每门增高一尺,则关 [38] 径加一分五厘;搕 柱长加一寸,广加四分,厚加一分,透栓广加一分,厚加三厘。 透栓若减,亦同加法。一丈以上用四栓,一丈以下用二栓。其札,若门高二丈以上,长四寸,广三寸二分,厚九分;一丈五尺以上,长同上,广二寸七分,厚八分;一丈以上,长三寸五分,广二寸二分,厚七分;高七尺以上,长三寸,广一寸八分,厚六分。 若门高七尺以上,则上用鸡栖木,下用门砧。 若七尺以下,则上下并用伏兔。 高一丈二尺以上者,或用铁桶子、鹅台石砧。高二丈以上者,门上 安铁锏 [39] ,鸡栖木安铁钏 [40] ,下 安铁靴臼 [41] ,用石地栿、门砧及铁鹅台 [42] 如断砌,即卧柣、立柣并用石造。 地栿版 [43] 长随立柣间 [44] 之广,其广同阶之高,厚量长广取宜;每长一尺五寸用楅一枚。

板门


【梁注】

[1]板门是用若干块板拼成一大块板的门,多少有些“防御”的性质,一般用于外层院墙的大门以及城门上,但也有用作殿堂门的。

[2]“广与高方”的“广”是指两扇合计之“广”,一扇就成“高二广一”的比例。这两个“不得过”,前一个是“不得超过”或“不得多过”,后一个是“不得少于”或“不得少过”。

[3]“合”作“应该是”讲。

[4]“取门每尺之高,积而为法”就是以门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5]肘板是构成板门的最靠门边的一块板,整扇门的重量都悬在肘板上,所以特别厚。清代称“大边”。

[6]“视”作“按照”或“根据”讲。

[7]“ ”字不见于字典,读音不详,可能读“纂”。这里是指肘板上下两头延伸出去的转轴。清代就称转轴。

[8]门砧上容纳并承托 的碗形凹坑。

[9]副肘板是门扇最靠外,亦即离肘板最远的一块板。

[10]这是肘板和副肘板广(宽度)的最大绝对尺寸,不是“积而为法”的比例尺寸。

[11]身口板是肘板和副肘板之间的板,清代称“门心板”。

[12]这个“材”不是“大木作制度”中“材分”之“材”,指的只是木料或木材。

[13]“通”就是“连同”。

[14]“牙缝”就是我们所谓的“企口”或压缝。

[15]楅是钉在门板背面使肘板、身口板和副肘板连成一个整体的横木。

[16]“每门广一尺,则长九寸二分”十一个字,《营造法式》各版本都印作小注,按文义及其他各条体制,改为正文。但下面的“广八分,厚五分”则仍是按“门每尺之高”计算。

[17]衬关楅。

[18]额就是门上的横额,清代称“上槛”。

[19]鸡栖木是安在额的背面,两端各凿出一个圆孔,以接纳肘板的上 。清代称“连楹”。鸡栖木是用门簪“簪”在额上的。

[20]门簪是把鸡栖木系在额上的构件,清代也称门簪。

[21]“余分为三分,上下各留一分,留中心为卯”,是将“长一寸八分”中,除去“头长四分半”所余下的一寸三分五厘的一段,将“方四分”的“断面”,匀分作三等份,每份为一分三厘三毫,将两侧的各一份去掉,留下中间一片长一寸三分五厘,宽四分,厚一分三厘三毫的板状部分就是门簪的卯。

[22]这里所说,是将两类门额的长度,匀分作四份,两端各留半份,中间匀分作三份,以定安门簪的位置,各版本“外匀作三份”都是“外均作三份”,按文义将“均”字改作“匀”字。

[23]立颊是立在门两边的构材,清代称“抱框”或“门框”。

[24]按立颊的厚度匀分作三份,留中心一份为卯。

[25]“颊外有余空”是指门和立颊加在一起的宽度(广)小于间广两柱间的净距离,颊与柱之间有“余空”。

[26]这个“外”是指门里门外的“外”,不是“颊外有余空”的“外”。

[27]难子是在一个框子里镶装木板时,用来遮盖框和板之间的接缝的细木条。清代称“仔边”。现在我们叫它作压缝条。

[28]泥道板清代称“余塞板”。按“大木作制度”,铺作中安在柱和阑额中线上的最下一层栱称“泥道栱”,因此“泥道”一词可能是指在这一中线位置而言。

[29]地栿清代称“门槛”或“下槛。”

[30]断砌门就是将阶基切断,可通车马的做法,见“石作制度”及图样。

[31]门砧是承托门下 的构件,一般多用石造。清代称“门枕”。见“石作制度”及图样。

[32]门关是大门背后,在距地面约五尺的高度,两头插在搕 柱内,用来挡住门扇使不能开的木

[33]柱门柺是一块楔形长条木块,塞在门关和门扇之间的空当里,使门紧闭不动。柺即“拐”字的异体写法。

[34]搕 柱是安在门内两边的立颊上,凿留圆孔以承纳门关的构件。后世所见,有许多不用搕 柱而代以活动半圆形铁环的做法。搕音“合”, 是“锁”的异体字,读如“搕锁柱”。

[35]伏兔是小型的搕 柱,安在板门背面门板上。手栓是安在伏兔内可以横向左右移动.但不能取下来的门栓;清代称“插关”。

[36]透栓是在门板之内,横向穿通全部肘板、身口板和副肘板以固定各条板材之间的连接的木条。

[37] 札是仅仅安在两块板缝之间,但不像透栓那样全部穿通,使板缝不致凸凹不平的联系构件。

[38]关,指门关。

[39]锏,音“谏”,jiàn,原义是“车轴铁”。是紧箍在上 上的铁箍。

[40]钏,音“串”,原义是“臂环”“手镯”,是安在鸡栖木圆孔内,以利上 转动的铁环。

[41]铁鞾臼是安在下 下端的“铁鞋”,鞾是“靴”的异体字,音“华”;鞾臼读如“华旧”。

[42]铁鹅台是安在石门砧上,上面有碗形圆凹坑以承受下 铁鞾臼的铁块。

[43]地栿板就是可以随时安上或者取掉的活动门槛,安在立柣的槽内。

[44]各版本原文是“长随立柣之广”,“按文义加一‘间’”字,改成“长随立柣间之广”。


【译文】

建造板门的制度:板门的高度为七尺至二丈四尺,宽度与高度相同。(例如门高一丈,则每扇门的宽度不得超过五尺。)如果要缩减门扇的宽度,则缩减部分不能超过整体宽度的五分之一。(例如门扇总宽度为五尺,如果缩减则不得少于四尺。)板门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板门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以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独扇门的高度不超过七尺,其余的门遵照此法。)

肘板:长度根据门的高度而定。(另外留出上下两个 。如果使用铁桶子或靴臼,那么下面就不用 。)门的高度每增加一尺,则肘板宽度增加一寸,厚度增加三分。(例如门高一丈,则肘板宽度为一尺,厚三寸。尺寸不一的,都依此加减尺寸。以下同。)

副肘板:长宽同上,厚度为二分五厘。(高度在一丈二尺以上的门,肘板与副肘板皆相应增加尺寸,但最多加到一尺五寸。)

身口板:长度同上,宽度根据木料大小而定。包括肘板与副肘板的合缝来计算尺寸,使其达到一扇门的宽度,(如果采用牙缝造,则每一板的宽度增加五分为定则。)厚度为二分。

楅:门宽一尺,则楅长九寸二分。门宽八分,则楅厚五分。(衬关楅相同。用楅的数量:如果门的高度在七尺以下,用五楅;高度在八尺至一丈三尺之间,用七楅;高度在一丈四尺至一丈九尺之间,用九楅;高度在二丈至二丈二尺之间,用十一楅;高度在二丈三尺至二丈四尺之间,用十三楅。)

额:门额的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度为八分,厚三分。(双卯入柱。)

鸡栖木:长度和厚度与门额相同,宽六分。

门簪:长一寸八分,方四分,头部长四分半。(其余部分均分为三份,上部下部各去一份,留出中心部分为门簪的卯。)两颊、内额上两壁部分各留半份,其余部分均分为三份,安装四枚门簪。

立颊:长度和肘板相同,宽七分,厚度和门额厚度相同。(分作三份,中间取一份作卯,以下相同。如果立颊与柱间有空隙,则在门里门外用难子安装泥道板。)

地栿:长度和厚度与门额相同,宽度与颊相同。(如果是断砌门,则不设置地栿,在两颊之下安设卧柣和立柣。)

门砧:长二寸一分,宽九分,厚六分。(在地栿内外各留出二分,其余部分挑肩破瓣。)

凡板门,如果高度为一丈,则所用门闩直径四寸。(门闩上使用柱门柺。)搕锁柱长度为五尺,宽六寸四分,厚二寸六分。(如果高度在一丈以下,则只用伏兔、手栓。伏兔的宽度和厚度与楅相同,长度要使上下两端能够到达楅。手栓的长度为二尺至一尺五寸,宽二寸五分至二寸,厚二寸至一寸五分。)先在合好的板缝之内安装透栓和札,和楅一起使用。透栓宽二寸,厚七分。门每增高一尺,则门闩直径增加一分五厘;搕锁柱增长一寸,宽度增加四分,厚度增加一分;透栓宽度增加一分,厚度增加三厘。(透栓如果缩减,也照此比例。一丈以上的用四栓,一丈以下用二栓。札的尺寸:如果门高二丈以上,则长为四寸,宽三寸二分,厚九分;如果门高一丈五尺以上,长同上,宽二寸七分,厚八分;门高一丈以上,长三寸五分,宽二寸二分,厚七分;门高七尺以上,长三寸,宽一寸八分,厚六分。)如果门高七尺以上,则上面使用鸡栖木,下面使用门砧。(如果在七尺以下,则上下同时使用伏兔。)门高一丈二尺以上的,或者用铁桶子、鹅台形的石礅子;门高二丈以上的,上 安装铁锏,鸡栖木上安装铁钏,下 安铁靴臼,使用石地栿、门砧及铁鹅台。(如果是断砌式门,则卧柣、立柣都用石头打造。)地栿板的长度根据立柣宽度而定,其宽度和台阶的高度相同,厚度根据长宽而定。每长一尺五寸使用一枚楅。


乌头门 [1]

其名有三:一曰乌头大门,二曰表楬 [2] ,三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

【原文】

造乌头门之制 [3] 俗谓之棂星门。 高八尺至二丈二尺,广与高方。若高一丈五尺以上,如减广不过五分之一。用双腰串。 七尺以下或用单腰串;如高一丈五尺以上,用夹腰花板,板心内用樁子 [4] 每扇各随其长,于上腰中心分作两份,腰上安子桯 [5] 、棂子。 棂子之数须双用。 腰花以下,并安障水板。或下安鋜脚,则于下桯上施串一条。其板内外并施牙头护缝 [6] 下牙头或用如意头造。 门后用罗文楅 [7] 左右结角斜安,当心绞口。 其名件广厚,皆取门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肘:长视高。每门高一尺,广五分,厚三分三厘。

桯:长同上,方三分三厘。

腰串:长随扇之广,其广四分,厚同肘。

腰花板:长随两桯之内,广六分,厚六厘。

鋜脚板:长厚同上,其广四分。

子桯:广二分二厘,厚三分。

承棂串 [8] :窗棂当中,广厚同子桯。 于子桯之内横用一条或二条。

棂子:厚一分。 长入子桯之内三分之一。若门高一丈,则广一寸八分。如高增一尺,则加一分;减亦如之。

障水板:广随两桯之内,厚七厘。

障水板及鋜脚、腰花内难子:长随桯内四周,方七厘。

牙头板:长同腰花板,广六分,厚同障水板。

腰花板及鋜脚内牙头板:长视广,其广亦如之 [9] ,厚同上。

护缝:厚同上。 广同棂子。

罗文楅:长对角 [10] ,广二分五厘,厚二分。

额:广八分,厚三分。 其长每门高一尺,则加六寸。

立颊:长视门高 上下各别出卯 。广七分,厚同额。 颊下安卧柣、立柣 [11]

挟门柱:方八分。 其长每门高一尺,则加八寸。柱下栽入地内 [12] ,上施乌头。

日月板 [13] :长四寸,广一寸二分,厚一分五厘。

抢柱 [14] :方四分。 其长每门高一尺,则加二寸。

凡乌头门所用鸡栖木、门簪、门砧、门关、搕锁柱、石砧、铁靴臼、鹅台之类,并准板门之制。

乌头门


【梁注】

[1]乌头门是一种略似牌楼样式的门。牌楼上有檐瓦,下无门扇,乌头门恰好相反,上无檐瓦而下有门扇。乌头门是这种门在宋代的“官名”;“俗谓之棂星门”。到清代,它就只有“棂星门”这一名称;“乌头门”已经被遗忘了,北京天坛圜丘和社稷坛四周矮墙每面都设棂星门,但都是石造的。

[2]楬,音竭,是表识(标志)的意思。

[3]“造乌头门之制”这一段说得不太清楚,有必要先说明它的全貌。乌头门有两个主要部分:一、门扇;二、安装门扇的框架。门扇本身是先做成一个类似“目”字形的框子:左右垂直的是肘(相当于板门的肘板)和桯(相当于副肘板,肘和桯清代都称“边梃”);上下两头横的也叫桯,上头的是上桯,下头的是下桯,中间两道横的是串,因在半中腰,所以叫腰串;因用两道,上下相去较近,所以叫双腰串(上桯、下桯、腰串,清代都称“抹头”),腰串以上安垂直的木条,叫作棂子,通过棂子之间的空当,内外可以看通,双腰串之间和腰串以下镶木板;两道腰串之间的叫腰花板(清代称“丝环板”);腰串和下桯之间的叫障水板(清代称“裙板”)。如果门很高,就在下桯之上,障水板之下,再加一串,这道串和下桯之间也有一定距离(略似双腰串间的距离),也安一块板,叫作鋜脚板。以上是门扇的构造情况。

安门的“框架”部分,以两根挟门柱和上边的一道额组成。额和柱相交处,在额上安日月板。柱头上用乌头扣在上面,以防雨水渗入腐蚀柱身。乌头一般是琉璃陶制,清代叫“云罐”。为了防止挟门柱倾斜,前后各用抢柱 支撑。抢柱在清代叫作“戗柱”。

[4]夹腰华板和腰华板有什么区别还不清楚,也不明了桩子是什么,怎样用法。

[5]子桯是安在腰串的上面和上桯的下面,以安装棂子的横木条。

[6]护缝是掩盖板缝的木条。有时这种木条的上部做成 形的牙头,下部做成如意头。

[7]罗纹楅是门扇障水板背面的斜撑,可以防止门扇下垂变形,也可以加固障水板,是斜角十字交叉安装的。

[8]因为棂子细而长,容易折断或变形,用一道或两道较细的串来固定并加固棂子,叫作承棂串。

[9]这个“长视广”的“广”,是指门扇的肘和桯之间的广,“其广亦如之”的“之”,是说也像那样“视”两道腰串之间的广或障水板下面所加的那道串和下桯之间的空当的距离。

[10]这是指障水板的斜对角。

[11]乌头门下一般都要让车马通行,所以要用卧柣、立柣,安地栿板(活门槛)。

[12]栽入的深度无规定,因为挟门柱上端伸出额以上的长度无规定。

[13]日月板的长度四寸,是指日板、月板再加上挟门柱的宽度而言。

[14]抢柱的长度并不很长,用什么角度撑在挟门柱的什么高度上,以及抢柱下端如何,交代都不清楚。


【译文】

建造乌头门的制度。(俗称“棂星门”。)乌头门的高度为八尺至二丈二尺,宽度为高度的一半。如果高度为一丈五尺以上,要减少宽度,不得超过五分之一,用双腰串。(七尺以下有的用单腰串。如果高一丈五尺以上,用夹腰花板,在木板中心处用桩子)。每一扇门的长度要和腰串长度一致,在上腰串的中心位置分成两分,腰上安装子桯、棂子。(棂子须用双数。)腰花板以下安装障水板。或者在下面安装鋜脚,那么则在下桯上安装一条腰串。在花板内外全都安装牙头护缝。(下牙头有的用如意头样式。)门后用罗文楅。(左右结角斜向安设,在中心绞口。)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都以乌头门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肘:长度根据高度而定。门高每增加一尺,宽度增加五分,厚增三分三厘。桯:长度同上,三分三厘见方。

腰串:长度根据门扇宽度而定,宽四分,厚度与肘相同。

腰花板:长在两桯之内,宽六分,厚六厘。

鋜脚板:长度与厚度同上,宽四分。子桯:宽二分二厘,厚三分。

承棂串:位于窗棂正当中,宽厚与子桯相同。(在子桯之中横向使用一条或两条。)

棂子:厚一分。(长度穿入子桯之内三分之一。如果门高一丈,则宽为一寸八分。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一分;减少也是如此。)

障水板:宽度在两桯之间,厚七厘。

障水板及鋜脚、腰花内难子:长度根据桯内四周长度而定,七厘见方。

牙头板:长度与腰花板长度相同,宽六分,厚度与障水板相同。

腰花板及鋜脚内牙头板:长度根据门扇的肘和桯之间的宽度而定。宽度也根据两道腰串之间的宽度或障水板下所加的那道串和下桯之间的空当距离而定,厚度同上。

护缝:厚度同上。(宽度与棂子宽度相同。)

罗文楅:长度为能够封住障水板斜对角线的长度,宽二分五厘,厚二分。

额:宽八分,厚三分。(门的高度每增一尺,则额增加六寸。)

立颊:长度根据门的高度而定,上下分别出卯。宽七分,厚度与额相同。(立颊下安装卧柣、立柣。)

挟门柱:八分见方。(门高每增长一尺,则挟门柱长增加八寸。柱子下端栽入地面以下,上面施乌头。)

日月板:长为四寸,宽一寸二分,厚一分五厘。

抢柱:四分见方。(门高每增加一尺,则抢柱长增加二寸。)

凡是乌头门所用的鸡栖木、门簪、门砧、门关、搕锁柱、石砧、铁靴臼、鹅台之类,都遵照板门的制度。

软门 [1] 牙头护缝软门、合板软门

【原文】

造软门之制:广与高方;若高一丈五尺以上,如减广者不过五分之一 [2] 。用双腰串造。 或用单腰串。 每扇各随其长,除桯 [3] 及腰串外,分作三分,腰上留二分,腰下留一分,上下并安板,内外皆施牙头护缝。 其身内板及牙头护缝所用板,如门高七尺至一丈二尺,并厚六分;高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并厚八分;高七尺以下,并厚五分 [4] ,皆为定法。腰花板厚同。下牙头或用如意头。 其名件广厚。皆取门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拢桯内外用牙头护缝软门 [5] :高六尺至一丈六尺。 额、栿 [6] 内上下施伏兔 [7] 用立㮇 [8]

肘:长视门高,每门高一尺,则广五分,厚二分八厘。

桯:长同上 上下各出二分 ,方二分八厘。

腰串:长随每扇之广,其广四分,厚二分八厘。 随其厚三分,以一分为卯。

腰花板:长同上,广五分。

合板软门 [9] :高八尺至一丈三尺,并用七楅,八尺以下用五楅。 上下牙头,通身护缝,皆厚六分 [10] 。如门高一丈,即牙头广五寸,护缝广二寸,每增高一尺,则牙头加五分,护缝加一分,减亦如之 [10]

肘板:长视高,广一寸,厚二分五厘。

身口板:长同上,广随材。 通肘板合缝计数,令足一扇之广 。厚一分五厘。

楅: 每门广一尺,则长九寸二分 广七分,厚四分。

凡软门内或用手栓、伏兔,或用承柺楅,其额、立颊、地栿、鸡栖木、门簪、门砧、石砧、铁桶子、鹅台之类,并准板门之制。

软门

鸡栖木、门砧、伏兔等

牙头护缝软门

合板软门


【梁注】

[1]“软门”是在构造上和用材上都比较轻巧的门。牙头护缝软门在构造上与乌头门的门扇类似——用桯和串先做成框子,再镶上木板。合板软门在构造上与板门相同,只是板较薄,外面加牙头护缝。

[2]“造软门之制”这一段中,只有这一句适用于两种软门。从“用双腰串”这句起,到小注“下牙头或用如意头”止,说的只是牙头护缝软门。

[3]这个“桯”是指横在门扇头上的上桯和脚下的下桯。

[4]这段小注内的“六分”“八分”“五分”都是门板厚度的绝对尺寸,而不是“积而为法”的比例尺寸。

[5]“拢桯”大概是“四面用桯拢或框框”的意思。这种门就是“用桯和串拢成框架、身内板的内外两面都用牙头护缝的软门”。

[6]这个“栿”就是地栿或门槛。

[7]这个伏兔安在额和地栿的里面,正在两扇门对缝处。

[8]立 是一根垂直的门关,安在上述上下两伏兔之间,从里面将门拦闭,“ ”字不见于字典,读音不详,姑且读如“添”。

[9]合板软门在构造上与板门类似,只是门板较薄,只用楅而不用透栓和札。外面则用牙头护缝。

[10]这个小注中的尺寸都是绝对尺寸。


【译文】

建造软门的制度:宽度是高度的一半。如果门高在一丈五尺以上,宽度减少,不能超过五分之一。用双腰串制造(或者采用单腰串)。腰串长度与每扇门的长度相同,除了桯和腰串以外,将其余部分均分为相等的三份,腰上留二份,腰下留一份,上下都要安装木板,里外都用牙头护缝。(如果门高在七尺至一丈二尺,那么门身内所用木板和牙头护缝所用木板厚度为六分;如果门高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则木板厚八分;如果门高七尺以下,则木板厚度为五分,这些都是定制。腰花板的厚度也与上面相同。下牙头有的用如意头样式。)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软门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拢桯内外采用牙头护缝软门:高度为六尺至一丈六尺。(额、地栿内上下设置伏兔造型、立㮇。)

肘:长度根据门高而定。门高每增加一尺,则宽增加五分,厚度增加二分八厘。

桯:长度同上(上下各出头二分)。二分八厘见方。

腰串:长度根据每扇门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四分,厚度为二分八厘。(根据其厚度分为三份,用一份作卯。)

腰花板:长度同上,宽五分。

合板软门:高度在八尺至一丈三尺之间的,都用七条楅。八尺以下的门用五条楅。(上下用牙头,木板全身护缝,厚度都是六分。如果门高一丈,则牙头宽五寸,护缝宽二寸。门每增高一尺,则牙头增加五分,护缝增加一分;减少也是按这个标准。)

肘板: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宽一寸,厚二分五厘。

身口板:长度同上,宽度根据材的宽而定(计算整个肘板上的合缝之数,使其足够一扇门的宽度),厚度为一分五厘。

楅:门的宽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九寸二分。宽度为七分,厚度为四分。

凡软门之内,有的用手栓、伏兔,有的用承柺楅。对于其额、立颊、地栿、鸡栖木、门簪、门砧、石砧、铁桶子、鹅台之类,全部按照板门的规格制度。

破子棂窗 [1]

【原文】

造破子棂窗之制:高四尺至八尺。如间广一丈,用一十七棂。若广增一尺,即更加二棂。相去空一寸。 不以棂之广狭,只以空一寸为定法。 其名件广厚,皆以窗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破子棂:每窗高一尺,则长九寸八分。 令上下入子桯内,深三分之二。 广五分六厘,厚二分八厘。 每用一条,方四分,结角 [2] 解作两条,则自得上项广厚也。 每间以五棂出卯透子桯。

子桯:长随棂空 [3] 。上下并合角斜叉立颊 [4] 。广五分,厚四分。

额及腰串:长随间广,广一寸二分,厚随子桯之广。

立颊:长随窗之高,广厚同额。 两壁内隐出子桯。

地栿:长厚同额,广一寸 [5]

凡破子窗,于腰串下,地栿上,安心柱,槫颊 [6] 。柱内或用障水板、牙脚 [7] 、牙头填心难子造,或用心柱编竹造 [8] ;或于腰串下用隔减 [9] 窗坐造。 凡安窗,于腰串下高四尺至三尺 [10] 。仍令窗额与门额齐平。

破子棂窗


【梁注】

[1]破子棂窗以及下文的睒电窗、板棂窗,其实都是棂窗。它们都是在由额、腰串和立颊所构成的窗框内安上下方向的木条(棂子)做成的。所不同者,破子棂窗的棂子是将断面正方形的木条,斜角破开成两根断面做等腰三角形的棂子,所以叫破子棂窗;睒电窗的棂子是弯来弯去,或做成水波纹的形式,板棂窗的棂子就是简单的“广二寸、厚七分”的板条。

在本文中,“破子棂窗”都写成“破子窗”,可能当时匠人口语中已将“棂”字省掉了。

[2]“结角”就是“对角”。

[3]“长随棂空”可理解为“长广按全部棂子和它们之间的空当的尺寸总和而定”。

[4]“合角斜叉立颊”就是水平的子桯和垂直的子桯转角相交处,表面做成45°角,见“小木作图样”。

[5]地栿的广厚,大木作也有规定。如两种规定不一致时,似应以大木作为准。

[6]槫颊是靠在大木作的柱身上的短立颊。

[7]“牙脚”就是“造乌头门之制”里所提到的“下牙头”。

[8]“编竹造”可能还要内外抹灰。

[9]“隔减”可能是腰串(窗槛)以下砌砖墙,清代称“槛墙”。从文义推测,“隔减”的“减”字可能是“碱”字之讹。

[10]这是说:腰串(窗槛)的高度在地面上四尺至三尺;但须注意,“窗额与门额齐平”。所以,首先是门的高度决定门额和窗额的高度,然后由窗额向下量出窗本身的高度,才决定腰串的位置。


【译文】

建造破子棂窗的制度:高度为四尺至八尺。如果房屋开间宽一丈,则用十七根棂。如果宽度增加一尺,则再加两根窗棂。破子棂窗之间相隔一寸。(不以棂的宽窄而论,只以空一寸为定制。)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破子棂窗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破子棂:窗户每高一尺,则破子棂长九寸八分。(破子棂上下要穿入子桯内,深度为子桯的三分之二。)宽度为五分六厘,厚度为二分八厘。(用一条四分见方的木条,从对角处破成两条,则自然得到上下宽度。)每一间用五根窗棂出卯并透过子桯。

子桯:长度根据全部棂子和它们之间的空当的尺寸总和而定,水平子桯和垂直子桯在转角处成四十五度角相交,并斜插入立颊内,宽五分,厚四分。

额及腰串:长度根据间宽而定,宽一寸二分,厚度根据子桯宽度而定。

立颊:长度根据窗户的高度而定,宽厚与额相同。(两面内壁隐出子桯。)

地栿:长厚与额相同,宽一寸。

凡制作破子棂窗时,在腰串之下地栿之上安装心柱和槫颊,有的在柱子内用障水板、牙脚、牙头做成填心难子,或者心柱用编竹制作;或者在腰串下面用隔减窗坐造。(安装窗户时,腰串高度在地面以上四尺至三尺,但窗额要与门额齐平。)

睒电窗 [1]

【原文】

造睒电窗之制:高二尺至三尺。每间广一丈,用二十一棂。若广增一尺,则更加二棂,相去空一寸。其棂实广二寸,曲广二寸七分,厚七分。 谓以广二寸七分直棂,左右剜刻取曲势,造成实广二寸也。其广厚皆为定法 [2] 其名件广厚,皆取窗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棂子:每窗高一尺,则长八寸七分。 广厚已见上项。

上下串:长随间广,其广一寸。 如窗高二尺,厚一寸七分;每增高一尺,加一分五厘;减亦如之。

两立颊:长视高,其广厚同串。

凡睒电窗,刻作四曲或三曲;若水波文造,亦如之。施之于殿堂后壁之上,或山壁高处。如作看窗 [3] ,则下用横钤、立旌 [4] ,其广厚并准板棂窗所用制度。

睒电窗

睒电窗


【梁注】

[1]“睒”读如“闪”,“睒电窗”就是“闪电窗”,是开在后墙或山墙高处的窗。

[2]棂子广厚是绝对尺寸。

[3]“看窗”大概是开在较低处,可以往外看的窗。

[4]横钤是一种由柱到柱的大型“串”,立旌是较大的“心柱”。参阅下文“隔截横钤立旌”篇。


【译文】

建造睒电窗的制度:高度为二尺至三尺。每间宽一丈,用二十一根棂。如果宽度增加一尺,则另外加两根棂,相隔一寸的宽度。子棂实宽为二寸,曲宽二寸七分,厚度为七分。(即将宽度为二寸七分的直棂左右剜刻成曲面,实际宽度为二寸。其宽度与厚度都是固定的。)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睒电窗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棂子:窗户每高一尺,则棂长八寸七分。(宽厚同上。)

上下串: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为一寸。(如果窗户高二尺,则厚度为一寸七分;窗户每增高一尺,则厚度增加一分五厘;减少也按照这个比例。)

两立颊: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宽度和厚度与腰串相同。

凡睒电窗要雕刻成四道曲或三道曲的弯曲形状。如果是水波纹造型,也是如此。睒电窗安装在殿堂的后壁之上,或者山壁的高处。如果将睒电窗当作看窗,则下面使用横钤、立旌,其宽度和厚度以板棂窗所用制度为准。

板棂窗

【原文】

造板棂窗之制:高二尺至六尺。如间广一丈,用二十一棂。若广增一尺,即更加二棂。其棂相去空一寸,广二寸,厚七分。 并为定法。 其余名件长及广厚,皆以窗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板棂:每窗高一尺,则长八寸七分。

上下串:长随间广,其广一寸。 如窗高五尺,则厚二寸,若增高一尺,则加一分五厘;减亦如之。

立颊:长视窗之高,广同串。 厚亦如之。

地栿:长同串。 每间广一尺,则广四分五厘;厚二分。

立旌:长视高。 每间广一尺,则广三分五厘,厚同上。

横钤:长随立旌内。 广厚同上。

凡板棂窗,于串下地栿上安心柱编竹造,或用隔减窗坐造。若高三尺以下,只安于墙上 [1] 令上串与门额齐平。

板棂窗


【梁注】

[1]“只安于墙上”如何理解,不很清楚。


【译文】

建造板棂窗的制度:高二尺至六尺。如果房屋开间宽为一丈,则用二十一根窗棂。如果宽度每增加一尺,则增加二根窗棂。窗棂之间相隔一寸的空隙,宽度为二寸,厚七分。(都为固定尺寸。)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板棂窗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板棂:窗户每增高一尺,则长度增加八寸七分。

上下串:长度根据屋子开间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一寸。(如果窗户高为五尺,那么上下腰串的厚度为二寸。如果每增高一尺,则厚度增加一分五厘。减少也照此比例。)

立颊:长度根据窗子高度而定,宽度与腰串相同。(厚度也是如此。)

地栿:长度与腰串相同。(每间宽度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四分五厘,厚度增加二分。)

立旌:长度根据高度而定。(每间宽度增加一尺,则宽度增加三分五厘,厚度同上。)

横钤:长度根据立旌内的长度而定。(宽厚同上。)

凡制作板棂窗时,在腰串之下、地栿之上安设竹笆的心柱,或者采用隔减窗坐造。如果高度在三尺以下,则只安在墙上。(使上串与门额齐平。)

截间板帐 [1]

【原文】

造截间板帐之制:高六尺至一丈,广随间之广,内外并施牙头护缝。如高七尺以上者,用额、栿、槫柱,当中用腰串造。若间远 [2] ,则立槏柱 [3] 。其名件广厚,皆取板帐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槏柱:长视高,每间广一尺,则方四分。

额:长随间广,其广五分,厚二分五厘。

腰串、地栿:长及广厚皆同额。

槫柱:长视额、栿内广,其广厚同额。

板:长同槫柱,其广量宜分布。 板及牙头、护缝、难子,皆以厚六分为定法。

牙头:长随槫柱内广,其广五分。

护缝:长视牙头内高,其广二分。

难子:长随四周之广,其广一分。

凡截间板帐,如安于梁外乳栿、札牵之下,与全间相对者,其名件广厚,亦用全间之法 [4]

截间板帐


【梁注】

[1]“截间板帐”,用今天通用的语言来说,就是“木板隔断墙”,一般只用于室内,而且多安在柱与柱之间。

[2]“间远”是说“两柱间的距离大”。

[3]槏柱也可以说是一种较长的心柱。

[4]乳栿和札牵一般用在檐柱和内柱(清代称“金柱”)之间。这两列柱之间的距离(进深)比室内柱(例如前后两金柱)之间的距离要小,有时要小得多。所谓“全间”就是指室内柱之间的“间”。檐柱和内柱之间是不足“全间”的大小的。


【译文】

建造截间板帐的制度:高度在六尺至一丈,宽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里外都用牙头护缝。如果高度在七尺以上,则使用额、栿、槫柱,在当中采用腰串。如果两柱之间的距离较远,则立槏柱。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板帐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槏柱:长度根据板帐高而定,间宽每增加一尺,则槏柱的方长增加四分。

额: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五分,厚度为二分五厘。

腰串、地栿:长、宽、厚都与额相同。

槫柱:长度根据额和地栿内的宽度而定,其宽、厚与额相同。

板:长度与槫柱相同,其宽度视情况而定。(板及牙头、护缝、难子都以厚六分为定则。)

牙头:长度根据槫柱内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五分。

护缝:长度根据牙头内的高度而定,其宽度为二分。

难子:长度根据四周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一分。

凡是截间板帐,如果安装在梁外的乳栿、札牵之下,且正对室内柱之间,其各部分构件尺寸也采用全间的规制。

照壁屏风骨 [1]

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其名有四:一曰皇邸,二曰后板,三曰扆 [2] ,四曰屏风。

【原文】

造照壁屏风骨之制:用四直大方格眼 [3] 。若每间分作四扇者,高七尺至一丈二尺。如只作一段截,间造者,高八尺至一丈二尺。其名件广厚,皆取屏风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截间屏风骨。

桯:长视高,其广四分,厚一分六厘。

条桱 [4] :长随桯内四周之广,方一分六厘。

额:长随间广,其广一寸,厚三分五厘。

槫柱:长同桯,其广六分,厚同额。

地栿:长厚同额,其广八分。

难子 [5] :广一分二厘,厚八厘。

四扇屏风骨。

桯:长视高,其广二分五厘,厚一分二厘。

条桱:长同上法,方一分二厘。

额:长随间之广,其广七分,厚二分五厘。

槫柱:长同桯,其广五分,厚同额。

地栿:长厚同额,其广六分。

难子:广一分,厚八厘。

凡照壁屏风骨,如作四扇开闭者,其所用立㮇、搏肘 [6] ,若屏风高一丈,则搏肘方一寸四分;立㮇广二寸,厚一寸六分;如高增一尺,即方及广厚各加一分;减亦如之。

截间屏风骨

四扇屏风骨


【梁注】

[1]“照壁屏风骨”指的是构成照壁屏风的“骨架子”。“其名有四”是说照壁屏风之名有四,而不是说“骨”的名有四,从“二曰后板”和下文“额,长随间广,……”的文义可以看出,照壁屏风是装在室内靠后的两缝内柱(相当于清代之金柱)之间的隔断“墙”,照壁屏风是它的总名称;下文解说的有两种:固定的截间屏风和可以开闭的四扇屏风。后者类似后世常见的屏门。从“骨”字可以看出,这种屏风不是用木板做的,而是先用条(一个木一个轻的右边)做成大方格眼的“骨”,显然是准备在上面裱糊纸或者绢、绸之类的纺织品的。本篇只讲解了这“骨”的做法。由于后世很少(或者没有)这种做法,更没有宋代原物留存下来,所以做了上面的推测性的注释。

[2]扆,音倚。

[3]大方格眼的大小尺寸。下文制度中未说明。

[4]从这里列举的其他构件——桯、额、槫柱、地栿、难子——以及各构件的尺寸看来,条桱应该是构成方格眼的木条.那么它的长度就不应该是“随桯内四周之广”,而应有两种:竖的应该是“长同桯”,而横的应该是“随桯内之广”。

[5]难子在门窗上是桯和板相接处的压缝条;但在屏风骨上,不知应该用在什么位置上。

[6]搏肘是安在屏风扇背面的转轴。下面卷七的格子门也用搏肘,相当于板门的肘板的上下 。其所以不把桯加长为 ,是因为板门关闭时,门是贴在额、地栿和立颊的里面的,而承托两 的鸡栖木和石砧鹅台也是在额和地栿的里面,位置相适应,而屏风扇(以及格子门)则装在额、地栿和槫柱(或立颊)构成的框框之中,所以有必要在背面另加搏肘。


【译文】

建造照壁屏风骨的制度:用条桱做成四根直的大方格眼。如果每一间房安设四扇屏风,则高为七尺至一丈二尺。如果只做一段截间造的屏风,则高为八尺至一丈二尺。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屏风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截间屏风骨:

桯:长度根据其高度而定,宽四分,厚为一分六厘。

条桱:长度根据桯内四周的长宽而定,一分六厘见方。

额: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为一寸,厚三分五厘。

槫柱:长度与桯相同,宽六分,厚度与额相同。

地栿:长厚与额相同,宽八分。

难子:宽一分二厘,厚八厘。

四扇屏风骨:

桯:长度根据其高度而定,宽二分五厘,厚一分二厘。

条桱:长度与制作照壁屏风骨时条桱尺寸相同,一分二厘见方。

额: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七分,厚二分五厘。

槫柱:长度与桯相同,宽五分,厚度与额相同。

地栿:长厚与额相同,宽六分。

难子:宽一分,厚八厘。

对于采用四扇开闭造型的照壁屏风骨所使用的立㮇、搏肘,如果屏风高为一丈,则搏肘为一寸四分见方,立㮇宽为二寸,厚度为一寸六分。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方形边长及宽、厚各增加一分。减少也按这个比例。

隔截横钤立旌 [1]

【原文】

造隔截横钤立旌之制:高四尺至八尺,广一丈至一丈二尺。每间随其广,分作三小间,用立旌,上下视其高,量所宜分布,施横钤。其名件广厚,皆取每间一尺之广,积而为法。

额及地栿:长随间广,其广五分,厚三分。

槫柱及立旌:长视高,其广三分五厘,厚二分五厘。

横钤:长同额,广厚并同立旌。

凡隔截所用横钤、立旌,施之于照壁、门、窗或墙之上;及中缝截间 [2] 者亦用之,或不用额、栿、槫柱。


【梁注】

[1]这应译作“造隔截所用的横钤和立旌”。主题是横钤和立旌,而不是隔截。隔截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隔断或隔断墙。本篇只说明用额、地栿、槫柱、横钤、立旌所构成的隔截的框架的做法,而没有说明框架中怎样填塞的做法。关于这一点,“破子棂窗”一篇末段“于腰串下地栿上安心柱、槫颊。柱内或用障水板、牙脚、牙头填心、难子造,或用心柱编竹造”,可供参考。腰串相当于横钤,心柱相当于立旌;槫颊相当于槫柱。编竹造两面显然还要抹灰泥。钤,音钳(qián)。

[2]“中缝截间”的含义不明。


【译文】

建造隔截所用的横钤和立旌的制度:高度为四尺至八尺,宽一丈至一丈二尺。每间房屋根据其宽度分为三小间,根据隔截上下的高度确定立旌的尺寸;测量所需尺寸,安设横钤。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间屋子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额及地栿: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其宽为五分,厚三分。

槫柱及立旌:长度根据高度而定。其宽为三分五厘,厚二分五厘。

横钤:长度与额相同,宽厚与立旌相同。

凡隔截所使用的横钤、立旌,都安装在照壁、门、窗或墙上,中缝处的截间也采用隔截横钤、立旌。有的不用额、栿和槫柱。

露篱 [1]

其名有五:一曰樆,二曰栅,三曰椐 [2] ,四曰藩,五曰落 [3] 。今谓之露篱。

【原文】

造露篱之制:高六尺至一丈,广 [4] 八尺至一丈二尺。下用地栿、横钤、立旌;上用榻头木 [4] 施板屋造。每一间分作三小间。立旌长视高,栽入地;每高一尺,则广四分,厚二分五厘。曲枨 [5] 长一寸五分,曲广三分,厚一分。其余名件广厚,皆取每间一尺之广,积而为法。

地栿、横钤:每间广一尺,则长二寸八分 [6] ,其广厚并同立旌。

榻头木:长随间广,其广五分,厚三分。

山子板:长一寸六分,厚二分。

屋子板:长同榻头木,广一寸二分,厚一分。

沥水板:长同上,广二分五厘,厚六厘。

压脊、垂脊木:长广同上,厚二分。

凡露篱若相连造,则每间减立旌一条 [7] 谓如五间只用立旌十六条之类。 其横钤、地栿之长,各减一分三厘 [8] 。板屋两头施搏风板及垂鱼、惹草 [9] ,并量宜造。

露篱


【梁注】

[1]露篱是木构的户外隔墙。

[2] ,音渠。

[3] ,音洛。

[4]这个“广”是指一间之广.而不是指整道露篱的总长度。但是露篱的一间不同于房屋的一间。房屋两柱之间称一间。从本篇的制度看来,露篱不用柱而用立旌,四根立旌构成的“三小间”上用一根整的榻头木(类似大木作中的阑额)所构成的一段叫作“一间”。这一间之广为八尺至一丈二尺。超过这长度就如下文所说“相连造”。因此,与其说“榻头木长随间广”,不如说间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榻头木的长度。

[5]曲枨的具体形状、位置和用法都不明确。小木作制度图样十一中所画是猜测画出来的。山子板和沥水板情形也类似。

[6]这“二寸八分”是两根立旌之间(即“小间”)的净空的长度,是按立旌高一丈,间广一丈的假设求得的。“间广”的定义,一般都指柱中至柱中,但这“二寸八分”,显然是由一尺减去四根立旌之广一寸六分所余的八寸四分,再用三除而求得的。若按立旌中至中计算,则应长二寸九分三厘,但若因篱高有所增减,立旌之广厚随之增减,这“二寸八分”或“二寸九分三厘”就又不对了。若改为“长随立旌间之广”,就比较恰当。

[7]若只做一间则用立旌四条;若相连造,则只需另加三条,所以说“每间减立旌一条”。

[8]为什么要“各减一分三厘”,还无法理解。

[9]垂鱼、惹草见卷七“小木作制度二”及“大木作制度图样”。


【译文】

建造露篱的制度:高度为六尺至一丈,宽八尺至一丈二尺,下面使用地栿、横钤、立旌,上面使用榻头木,适用于板屋。每一间分作三小间。立旌的长度根据露篱高度而定,栽入地面以下,高度每增一尺,则宽度增加四分,厚度增加二分五厘。曲枨长为一寸五分,曲面宽三分,厚度为一分。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间屋子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地栿、横钤:开间每增加一尺,则长增加二寸八分。其宽、厚与立旌相同。

榻头木:长度根据开间宽度而定,宽五分,厚三分。

山子板:长一寸六分,厚二分。

屋子板:长度与榻头木相同,宽一寸二分,厚一分。

沥水板:长度同上,宽二分五厘,厚六厘。

压脊垂脊木:长宽同上,厚度为二分。

凡篱笆如果相互连接,则每间屋子减去一条立旌。(比如五间屋子,则只使用十六条立旌,其余类推。)篱笆的横钤、地栿长度各减去一分三厘,板屋两头要安装搏风板、垂鱼、惹草,根据情况确定尺寸大小。

板引檐 [1]

【原文】

造屋垂前板引檐之制:广一丈至一丈四尺, 如间太广者,每间作两段 。长三尺至五尺,内外并施护缝,垂前用沥水板。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桯:长随间广,每间广一尺,则广三分,厚二分。

檐板:长随引檐之长,其广量宜分擘。 以厚六分为定法。

护缝:长同上,其广二分。 厚同上定法。

沥水板:长广随桯。 厚同上定法。

跳椽:广厚随桯,其长量宜用之。

凡板引檐施之于屋垂之外,跳椽上安阑头木、挑斡,引檐与小连檐相续。

板引檐、水槽、地棚


【梁注】

[1]板引檐是在屋檐(屋垂)之外另加的木板檐。引檐本身的做法虽然比较清楚,但是跳椽、阑头木和挑斡的做法以及引檐怎样“与小连檐相续”都不清楚。


【译文】

建造屋垂前面的板引檐的制度:宽一丈至一丈四尺(如果开间太宽,则每间做两段),长度为三尺至五尺,内外都使用护缝,垂前安设沥水板。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桯:长度根据屋间宽度而定,屋子开间每加宽一尺,则其宽度增加三分,厚度增加二分。

檐板:长度根据引檐的长度而定,其宽度根据情况分开量取。(厚度六分为统一规定。)

护缝:长度同上,其宽度为二分。(厚度同上,统一规定。)

沥水板:长宽根据桯而定。(厚度同上,统一规定。)

跳椽:宽厚根据桯而定,长度根据情况裁量使用。

凡板引檐安装在屋垂之外,跳椽上安装阑头木、挑斡,引檐与小连檐相连接。

水槽 [1]

【原文】

造水槽之制( 见小木作图板引檐、水槽、地棚 ):直高一尺,口广一尺四寸。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厢壁板:长随间广,其广视高,每一尺加六分,厚一寸二分。

底板:长厚同上。每口广一尺,则广六寸。

罨头板:长随厢壁板内,厚同上。

口襻:长随口广,其方一寸五分。

跳椽:长随所用,广二寸,厚一寸八分。

凡水槽施之于屋檐之下,以跳椽襻拽。若厅堂前后檐用者,每间相接;令中间者最高,两次间以外,逐间各低一板,两头出水。如廊屋或挟屋偏用者,并一头安罨头板。其槽缝并包底荫牙缝造。


【梁注】

[1]水槽的用途、位置和做法,除怎样“以跳椽襻拽”来“施之于屋檐之下”一项不太清楚外,其余都解说得很清楚,无须赘加注释。


【译文】

建造水槽的制度:垂直高一尺,口径宽一尺四寸。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厢壁板:长度根据屋子开间的宽度而定。其宽度根据高度而定,水槽高度每增加一尺,宽度增加六分,厚为一寸二分。

底板:长厚同上。(水槽口径每加宽一尺,则宽增加六寸。)

罨头板:长度根据厢壁板内情况而定,厚度同上。

口襻:长度根据水槽口径而定。方形边长一寸五分。

跳椽:长度根据使用情况而定,宽两寸,厚一寸八分。

凡水槽如果造在屋檐之下,要以跳椽来支撑固定。如果位于厅堂前后的檐下,要使每间的水槽相互连接,使正中间屋子的水槽最高,两个次间以外的水槽逐间降低一板,在两头出水。如果是廊屋或者挟屋等偏僻处使用,则在水槽一头安设罨头板。水槽的槽缝要采用包底荫牙缝的做法。

井屋子 [1]

【原文】

造井屋子之制:自地 [2] 至脊共高八尺。四柱,其柱外方五尺 [3] 垂檐及两际皆在外 。柱头高五尺八寸。下施井匮 [4] ,高一尺二寸。上用厦瓦板,内外护缝;上安压脊、垂脊;两际施垂鱼、惹草。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柱:每高一尺 [5] ,则长七寸五分 、耳在内 [6] 。方五分。

额:长随柱内,其广五分,厚二分五厘。

栿:长随方 每壁 [7] 每长一尺加二寸,跳头在内, 其广五分,厚四分。

蜀柱:长一寸三分,广厚同上。

叉手:长三寸,广四分,厚二分。

槫:长随方 每壁每长一尺加四寸,出际在内 。广厚同蜀柱 [8]

串:长同上, 加亦同上,出际在内 。广三分,厚二分。

厦瓦板:长随方, 每方一尺,则长八寸 [9] ,斜长、垂檐在内。 其广随材合缝。 以厚六分为定法。

上下护缝:长厚同上,广二分五厘。

压脊:长及广厚并同槫。 其广取槽在内 [10]

垂脊:长三寸八分,广四分,厚三分。

搏风板:长五寸五分,广五分。 厚同厦瓦板。

沥水牙子:长同槫,广四分。 厚同上。

垂鱼:长二寸,广一寸二分。 厚同上。

惹草:长一寸五分,广一寸。 厚同上。

井口木:长同额,广五分,厚三分。

地栿:长随柱外,广厚同上。

井匮板:长同井口木,其广九分,厚一分二厘。

井匮内外难子:长同上。 以方七分为定法。

凡井屋子,其井匮与柱下齐,安于井阶之上,其举分 [11] 准大木作之制。

井屋子


【梁注】

[1]明清以后叫作井亭。在井口上建亭以保护井水清洁已有悠久的历史。汉墓出土的明器中就已有井屋子。

[2]这“地”是指井口上石板,即本篇末所称“井阶”的上面。但井阶的高度未有规定。

[3]“外方五尺”不是指柱本身之方,而是指四根柱子所构成的正方形平面的外面长度。

[4]井匮是井的栏杆或栏板。

[5]这个“每高一尺”是指井屋子之高的“每高一尺”,而不是指每柱高一尺。因此,按这规定,井屋子高八尺,则柱高(包括脚下的 和头上的耳在内)六尺。上文说“柱头高五尺八寸”没有包括 和耳。

[6] 和耳在文中没有说明,但按后世无数实例所见,柱脚下出一榫( )。放在柱础上凿出的凹池内,以固定柱脚不移动。耳则如大木作中的斗耳,以夹住上面的栿。

[7]井屋子的平面是方形,“每壁”就是每面。

[8]井屋子的槫的断面不是圆的,而是长方形的。

[9]井屋子是两坡顶(悬山);这“长”是指一面的屋面由脊到檐口的长度。

[10]压脊就是正脊,压在前后厦瓦板在脊上相接的缝上,做成“T”字形,所以下面两侧有槽。这槽是从“广厚并同槫”的压脊下开出来的。

[11]“举分”是指屋脊举高的比例。


【译文】

建造井屋子的制度:自井口上的石板至屋脊一共高八尺,四根柱子。其柱子外面五尺见方(垂檐和两际都在外面)。柱头高度为五尺八寸,下面安装井栏杆,高度为一尺二寸;以上安装厦瓦板,内外设置护缝,上面安装压脊、垂脊,在两个出际部分雕饰垂鱼、惹草。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的高度为一百,用这个百分比来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柱:井屋子高度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七寸五分(包括 、耳在内)。五分见方。

额:长度根据柱内宽度而定。其宽度为五分,厚度为二分五厘。

栿:长度根据井屋方长而定。(每一面长度增加一尺,则栿增加二寸,包括跳头在内。)其宽度为五分,厚四分。

蜀柱:长度一寸三分,宽、厚同上。

叉手:长三寸,宽四分,厚二分。

槫:长度根据方长而定(每一面长度增加一尺,则槫增加四寸,包括两边出际在内)。宽、厚与蜀柱相同。

串:长度同上(增加的尺寸也同上,包括出头在内)。宽三分,厚二分。

厦瓦板:长度根据方长而定。(方长每增加一尺,则长度增加八寸,包括斜长、垂檐在内)。其宽度根据材合缝,(以厚六分为统一规定。)

上下护缝:长度与厚度同上,宽二分五厘。

压脊:长及宽、厚与槫相同。(其宽度包括取槽的尺寸在内。)

垂脊:长三寸八分,宽四分,厚三分。

搏风板:长五寸五分,宽五分。(厚度与厦瓦板相同。)

沥水牙子:长度与槫相同,宽四分。(厚度同上。)

垂鱼:长二寸,宽一寸二分。(厚度同上。)

惹草:长一寸五分,宽一寸。(厚度同上。)

井口木:长度与额相同,宽五分,厚三分。

地栿:长度根据柱外情况而定,宽、厚同上。

井匮板:长度与井口木相同。其宽度为九分,厚一分二厘。

井匮板内外的难子:长度同上。(以七分见方为统一规定。)

凡井屋子下面的栏杆与柱子的下端齐平,安装在井阶之上。其屋脊举起的比例高度按照大木作制度的规定。

地棚 [1]

【原文】

造地棚之制( 见小木作图板引檐、水槽、地棚 ):长随间之广,其广随间之深。高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 [2] 。下安敦㮇。中施方子,上铺地面板。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敦㮇: 每高一尺,长加三寸 [3] 。广八寸,厚四寸七分。每方子长五尺用一枚。

方子:长随间深, 接搭用 [4] 广四寸,厚三寸四分。 每间用三路。

地面板:长随间广, 其广随材,合贴用 厚一寸三分。

遮羞板:长随门道间广,其广五寸三分,厚一寸。

凡地棚施之于仓库屋内。其遮羞板安于门道之外,或露地棚处皆用之。


【梁注】

[1]地棚是仓库内架起的,下面不直接接触土地的木地板。它和仓库房屋的构造关系待考。

[2]这个“高”是地棚的地面板离地的高度。

[3]这里可能有脱简。没有说明长多少,而突然说“每高一尺,长加三寸”。这三寸在什么长度的基础上加出来的?至于敦 是直接放在土地上,抑或下面还有砖石基础?也未说明。均待考。

[4]“接搭用”就是说不一定要用长贯整个间深的整条枋子;如用较短的,可以在敦 上接搭。


【译文】

建造地棚之制:长度根据屋子开间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与开间的进深一致,高度为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下面安设敦㮇,中间使用方子,上面铺设地面板。其余各部分构件的宽度和厚度也都以每一尺相对应的宽和厚的比例尺寸而定。

敦㮇:高度每增一尺,则长度增加三寸。宽八寸,厚四寸七分。(每长五尺的一根方子用一枚敦㮇。)

方子:长度与屋间的进深一致(可接搭使用)。宽为四寸,厚三寸四分。(每间使用三路方子。)

地面板:长度根据屋子开间的宽度而定(其宽度与材相同,合贴则用),厚度为一寸三分。

遮羞板:长度根据门道的间广而定。宽为五寸三分,厚一寸。

凡地棚安设在仓库屋内,则其遮羞板安于门道之外,或者露出地棚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20yZUGZ2C1Z/jZ3me4qAc+4BYNprbuEzy3vUnLZ7rfHrE5fUAbUHfLlupFxXsV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