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孟子如果认识与他同时代的日本人的话,会是怎样的日本人呢?

中国的古代王朝,也就是商周王朝的人,是如何获得周边其他民族的知识的呢?按照惯例,比较正式地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机会,是王朝为新任君王举行即位仪式时,要求周边广大民族的代表集中起来,也就是要求他们朝贡。该仪式的流程如何呢?《周书》 中有一篇《王会解》讲述了周王朝让周边各国代表集中到成周 ,也就是洛阳所举办的仪式。

《王会解》的最后讲到,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 让著名宰相伊尹 制定了“四方献令”,规定了各民族需要负担的朝贡物品。

“四方献令”中提到的东方诸民族的九夷,也许就包括日本人。根据该书的注释,这些民族是披头散发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穿着正式的衣冠,而且他们身上还有“文身”。中国人看见的可能是九州一带的渔民。他们文身是为了潜入海中捕鱼时,避免鲨鱼咬他们。据说他们献上了捕鱼时须臾不离身的防身匕首。

日本和中国开始有了交流之后,日本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等往来于中日两国之间。那时他们肯定穿着和中国人一样的服装。而且,像《孟子》这样的专门书籍也应该很自然地传到了日本。

孟子是儒学创始人孔子的继承者,至今孔孟并称,人们也一直认为孟子是圣贤,体现了儒学道德的理想人格。而我则试图将孟子当作一个在中国古代的战国这一时期出生并去世的、活生生的人。

如今出版的《孟子》的文本、译本、注释书可谓汗牛充栋,但却很难找到能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的。因此,尽管我不是专业研究孟子的,却仍然接受了写这本书的任务。

昭和六十年 六月
贝冢茂树 YsJQX8b3dXGfIx6dUZMLgRVBZcLhq/A31SFKtlYAAqesiM8ga4pUjuh8Lb9tMf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