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著作解题

成书时间

在稷下学宫涌动的各种思潮中,代表儒学的是孟子。他被后世奉作与圣人孔子并列的贤者,并称为“孔孟”。其著述《孟子》与孔子的《论语》、子思的《中庸 》《大学》一起被列为四书。重新评价孟子的思想,将其地位提高到仅次于圣人的贤者,是由唐代文学家韩愈(768—824年)所为。

关于《孟子》的成书时间,汉代的注释家赵岐曾经说过,这是孟子晚年从政界隐退之后,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时而对话和讨论,时而单方面陈述己见,然后编撰而成。但是,思想家主动将自己的意见写成书并公之于众——这一习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中国尚不存在。在那个时代,纸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甚至不知道布帛上还可以写字。当时的书是用漆在竹简上写就,然后再用绳子将竹简串起来,变成书卷。这种竹简书卷制作起来非常费事,主要用于政府的正式文书,只有政府的记录处和贵族会用它,几乎没有普及到民间。因此孟子不太可能将自己的意见和对话一一写在这种昂贵的竹简上。孟子自己的话以及他和弟子的对话,应该是听过这些话的弟子们在孟子死后聚集到一起,根据各自的记忆写在竹简上的。这才是《孟子》一书的缘起。

既然《孟子》一书不是孟子自己写的,而是弟子们凭记忆写的,那么姑且不谈孟子晚年的述怀,原则上来说,书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孟子变得有名,有弟子开始随侍其左右之后,发生的对话。因此,前半生默默无闻的孟子说过什么,在《孟子》一书中完全没有出现过,这就不奇怪,反倒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

构成与内容概要

《孟子》一书由七篇十四卷构成。从其成书过程来看,第一卷《梁惠王章句上》的第一章是孟子第一次谒见梁惠王时,针对实利主义诉求提倡仁义之道的对话。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这段对话是弟子们直接聆听和记住的孟子的话中,从时间上来说最早的。可以认为,从第一、二卷的《梁惠王章句上·下》,第三、四卷的《公孙丑章句上·下》到第五、六卷的《滕文公章句上·下》,是以弟子们所知的孟子后半生的生平为基础,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对记忆中的孟子的言语和对话加以排列的结果,偶尔也有些例外。

与此相对,后半部分的第七、八卷《离娄章句上·下》,第九、十卷的《万章章句上·下》,第十一、十二卷的《告子章句上·下》,第十三、十四卷的《尽心章句上·下》中的对话,则不清楚是什么时候进行的,编纂得比较杂乱。 zRZF6f0xtntZcTB1KlUbSqIIglFNOXocgaUlDYNEVsS9jLuag9e6g2/lhH6jzW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