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孟子的性善说

遵从理性

孟子的学说中最有名的是主张人性本善的性善说。对于性善说,告子等学者有过争论,争论的内容记载在了《孟子·告子章句上》。

我之所以说人都有对别人的悲苦感到同情的心,其道理就在于:假设现在有人看到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孩子将要跌到井里去了,不管这个人是谁,都会感到惊慌和难以忍受,一定会跑过去救孩子。这不是别有用心地为了和孩子的父母套近乎,也不是为了在乡亲和朋友之间博得救人一命的名誉和好评,也不是因为如果不去救孩子就会背上冷酷无情的恶名。从这点来考虑,没有不忍之心的人就不是人,没有羞耻之心的人也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的人也不是人,没有以是为是、以非为非的是非之心的人也不是人。这种不忍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具有这四种发端就好比人有四肢一样。拥有这四种发端却无法实行仁义礼智的人,是杀害自己君主的人 。只要是身上具备这四种发端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将其加以扩展和充实。就像刚开始燃烧的火和刚从源泉里流出来的水一样,只要加以扩充,完全可以统治整个世界。但如果无法加以扩充,则连服侍父母都不行 。(《公孙丑章句上》)

上面这段话是关于性善说的陈述,认为所有人的人性本善。

对此,墨子学派的告子提出了反对。

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有人说:“人的本性可以做善事,也可以做恶事。所以,当周文王、周武王出现的时候,人民喜欢善;而当周幽王 、周厉王 出现的时候,人民喜欢暴虐。”也有人说:“既有本性善良的人,也有本性凶恶的人。所以当尧那样的圣人当君主时,臣子中间也会有象 这样的人;瞽瞍 那样的父亲也会生出舜这样的圣人;虽然有纣王那样残暴的兄弟和君主,却出现了微子启 、王子比干 。” (《告子章句上》)

对于告子的上述反驳,就连善辨的孟子似乎也有点为难了。孟子的答辩有些情绪化,逻辑上有很多跳跃的地方;客观地说,很多地方都构不成反驳。

孟子的性善论受到杨朱的基于感觉论的唯物论影响,也是从感觉的普遍合理性出发来论证思维的合理性。正如侯外庐 所说的那样,孟子区分了感性和理性,认为恶的根源在于感性,所以要抑制它;而善的根源在于理性,应该加以伸张。只要遵从排除感性干扰的理性,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善良。这就是孟子的主张。

养浩然之气

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与孟子的为人不太一致。以大丈夫自居的孟子承认,为了顶住外界压力,将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扩充人的善的本性,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需要有超常的意志力。为了达到性善,孟子认为重要的是蓄养精神,不被外物吸引,做到“寡欲”(《尽心章句下》)。另外他还认为,为了让精神安定,必须养浩然之气。从这点看,孟子不能算理性主义者,意志主义者和道德家才是他的本质吧。因此,性善说的哲学是一种朴素的主张,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在理论上虽然没有超出常识论的范围,但对后世儒家的影响是深远的。人性本善这一信念不仅是儒家,而且是中国的人性论的基调,在现代仍有影响。在日本,随着德川时代以来人们对《孟子》的学习,性善论在现代日本的人性论中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凡 例

一 本书从《孟子》七篇十四卷中抽出我认为对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来说不可或缺的部分,开头的汉字数字表示章数。

二 《孟子》的注释书在中国和日本数量众多,我以赵岐 注《孟子》为主要文本。关于翻译,则以后藤 标点的朱子的《孟子集注》为主,并参考了竹内义雄、小林胜人译注的《孟子》(岩波文库)和金谷治的《孟子》(朝日新闻社)。

三 原文略去。在我觉得有必要的地方加了简单的注、解说和标题。 hr8K5v+qBg5z/Lew7WvKlYJOEBLzF3q6UzCYWK3W2kywH5LcXifwa5aXjJsJCZ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