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天地不仁
(理想中的政治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动而愈

多言数 ,不如守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如同对待蒿草扎成的刍狗一般,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的治理方式也是不讲仁爱之德的,对待百姓亦如同对待刍狗一样,没有用处之后便抛弃一旁,放任自流。

在天与大地之间的这个世界,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这便是天地自然间无心的作用。

喋喋不休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不如保持缄默,守护内心的虚静,这才是圣人的自然做法。

【解说】

天地自然之间看似是充满慈爱地运作着,实际上则早已不被仁德之类所束缚,无情无心地自然运作着一切。圣人的治理之道也是如此,讲究的是保持虚静、无心的境界,而非洋溢着慈爱、一起谈天说地这般。执政者用温润的语调,使用柔和的词令,这里面都是大有文章的。令人意识不到的治理才是真正的平和治理。

“仁”是儒家提倡的以慈爱为主旨的德行之一,本章发表了针对“仁”的一系列反对意见。当时的群众中有大批尊崇儒家圣人论的人,“圣人不仁”这一说法可说是震惊了整个思想界。

“刍狗”是一种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便会将其烧掉或扔掉(《庄子·天运篇》第四章),用来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此处比喻天地对待万物是如何地不留情。

“橐龠”是锻冶师或铸工师在提高火力时所使用的鼓风器。外形一般都像是箱子或大袋子,将把手一按一拉便会有强力的风送出来。正因为它内里是空荡荡的,所以里面能容纳空气且将其变成强风,这是对天地运作方式的一个比喻。

“多言”的本意是话很多,在这里是指说很多关于仁爱的温吞语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只是把好听的话挂在嘴边而从不真正去做些什么,往往都很难令人信服,没有什么好结果。就好像孩子们成长于只有甜言蜜语的环境当中时,不良儿童的数量会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就是很好的证明。法家的韩非子也认为,人是容易恃宠而骄的生物。在帛书中,甲乙本均记载的是“多闻”,与《老子想尔注》所记内容相同,由此可确定此句本意并非针对“多言”,而是对于博闻的否认吧(注:老子认为人见多识广便有了智慧,反而会导致政令繁苛,破坏天道)。第二十章的“绝学无忧”等内容虽和本章前文联系不深,但在主旨上与此章是相当一致的。

本章分为三段,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叙述了天地的生成,第三段则是接着第一段的后半部分继续描写圣人的治理之道,但据说这三个段落原本都是各自独立的文章。特别是第三段,我们还可以把它单拿出来,视作关于处世多言的训诫。若说如此,想来将“不如守中”里的“中”解读为适量发言、不要多话也未尝不可。“中”还有“认真直视自己的内心”这一层意思,与前一章的“冲”一样,同为“盅”的通假字。 EbMqwKwXaye6mkA3Hb0VRhlAlL4Oubdfqg/RKPZXvUobsygV84OrCs59pzY7DL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