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道冲
(“道”的作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 ,和其光,同其

湛兮似或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

【译文】

“道”是空虚无形的,仿佛没什么用处,实际上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份虚空不会也无法被任意事物填满。这是因为,如若它是能够被填满的,则说明其终究还是个有形、有限的存在;且正是因为这份虚空,才更能显示出它无限的存在与作用。它就像那遥不见底的巨渊一般深奥,看来确是万物的根源。

它能够消磨一切锐气,消除一切纷扰,调和一切光辉,与所有的尘俗融为一体。

仿佛窥探清澈盈满的水底深处,它模糊不清却又好似实际存在一般,若隐若现。

我不知道它是何物之子,但比起孕育万物的天帝,它才更称得上是祖先呢。

【解说】

此为有关于“道”的内容的解说之章。既然是在谈论无法单靠语言完全解释清楚的东西,所用语句便会写成看似含混模糊的诗句,这反而是极其自然的现象。“道”是虚无的,所以其效用才可说是无尽、无限的;如同紧接着的第五章中的“橐龠”一例所述,“正因其虚空之处才得以诞生出作用”,还有第四十五章中的“大盈(最为充盈的)若冲,其用不穷”,均如此记载着相同的见解:“道”虽看似虚无,实则“大盈”。它既是万物的始源,亦是一切的中心,它是比一切的始源更早诞生的存在,而一直以来留给人们的却只有它那朦胧的身影。

“冲”字之所以被解读为空虚之意,是因为它是“盅”的借字,有不同版本的文献中将此处记载为“盅”字。将“或”读作“又”也是如此,它俩互为借字。大多数版本的文献中使用的都是“又”,帛书中使用的是“有”,因而这三个字都可以通用。下文“似或存”中的“或”字在唐代的敦煌本等本中则是以“常”字替代。根据这个说法,则解读作“常存(好似永恒不变的存在)”。虽然这样意思也说得通,但似乎更符合第二十一章中“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朦胧感。看上去绝非普通,其中的确有什么东西存在着,文章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挫其锐”这四句与“和光同尘”这句成语一样,很是有名,同样的内容在第五十六章中也重复出现。所谓“道”的作用,是指遏制自己的锋芒和花里胡哨的杂念,从而使得人们变得能够遵从自己内心平凡又真实的想法。但此处在上下文的衔接上实则说不上做得好。除去这四句的话,前面的“深不见底的深渊”与后面的“清澈盈满的水底深处”作为比喻互相对应,这样就很连贯了。因此有人认为这四句是后来才被混添进去的,也有人认为应该将“渊”这一句挪到“挫其锐”这四句之后。

此处的“帝”是指天帝。在当时,天帝普遍被认为是创造天地的造物者,而老子则认为“道”是超过天帝的存在,它才是一切万物的始源。 3/lHhOZYy4JRNrx+3YmroGQ/TAV9vF/iBOyzM1H6kVhOIZL7HjArXJqLUG0G4x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