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最关心的就是商品本身,害怕花了钱却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然而,产品的质量单纯靠理性说服是远远不够的,客户需要“体验”。
只有亲身感受产品的功效,客户才会更加懂得商品的真正价值,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拥有这一商品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做出购买的决定。而作为销售员,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让客户体验的最佳时机,在最佳时间让他们参与进来,并且恰到好处地让客户感觉到产品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推动交易进程。
例如,如果你卖的是床垫,就请客户躺在上面试试;如果卖的是相机,就让客户拿着相机对焦,空拍几张;如果卖的是服装,就鼓励客户试穿一下;如果卖的是快餐食品,就准备一些让客户品尝,等等。在体验产品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投入感情,产生希望拥有的心理暗示,这都无疑是促使客户更快地做出购买决定的动力。
事实上,除了让客户亲身体验外,作为销售员,我们还可以给客户一种无形的产品体验——讲故事——有时,这种方式甚至更好。
我们以电动车售卖为例,许多导购员都是将电动车的材质、工艺、好处等一一为客户“背诵”、展示并请客户“验证”。但这种千篇一律的推销方式,能点燃顾客的认同,激发购买的欲望吗?
实际上很难,因为对于客户而言,你的专利技术、荣誉证书离他很遥远,试骑体验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要知道,谁又比谁差多少呢?
其实,对于销售员而言,会“背”产品知识不如会讲,会讲就需要深入浅出,帮助客户建立产品联想加强感知,而这,就需要故事来帮忙了。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聪明的导购员怎么讲:
“后街那个摩托城你知道吧?那儿有个卖摩托的叫雷子,上周末他来这儿买车才叫专业,来了二话不说,把前把一逮(dǎi谐音,猛拽一把丢开),然后说你这个车不错,我就问他:你这么一逮咋就知道我们这车不错呢?他说,车好不好先看车架,前把一逮,车架就会晃动,看车尾晃动后几下能停住,你这车,两下就停了,车架不错。”
当然不止这一个故事,有时候他还会这样讲:“上个月在建设路上有电动车杂技表演你看了没?人家骑的就是这款车,上面坐了6个人,当然人家是玩杂技的,人家会骑,但咱这车能载得动6个人,车架没的说。不信你来试试!”
这种讲故事所营造的无形产品体验,是不是比客户亲自体验还要好?客户听你讲别人的故事,潜意识里就会放松戒心。
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员在讲故事的时候,切忌肆意夸大其中的细节。也许你希望的是它可以帮助你增强说服力,但实际上,谎言终究是谎言。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客户真的对故事进行求证时,你甚至会完全失去这个客户。
任何销售员,即使是最优秀的销售员,也免不了客户的质疑或责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总有一些销售员忍不住地要为自己或产品进行一些抗辩。但你只要一开口争辩,不管结果如何,就已经输了。原因就是:“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然而,客户的质疑声,又是必须要完全消除的。客户不再反对,你才有机会将产品卖给他。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不战而胜”的方法。真的有这种方法吗?
当然有。
有位做了4年的保险推销顾问,经常面对“保险是欺骗”“你是骗子吧”等质疑,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客户:“保险都是骗人的!”
推销员:“您认为我是骗子吗?”
客户:“是啊,你难道不是骗子吗?”
推销员:“我也经常疑惑,尤其在像您这样的人指责我的时候,我有时真不想干保险了,可就是一直下不了决心。”
客户:“不想干就别干,怎么还下不了决心呢?”
推销员:“因为我在四年时间里已经同500多个投保户结成了好朋友,他们一听说我不想继续干下去,就都不同意,要我为他们提供续保服务。尤其是13位理赔的客户,听说我动摇了,都打电话不让我走。”
客户:“还有这事?你们真的给投保户赔偿?”
推销员:“是的,就拿我经手的第一桩理赔案来说……”
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客户对保险推销的偏见和拒绝。
看,这就是故事的魔力!顺从客户的意思,让他放下戒备心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来证明给他看,增加信任感,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简单多了。
有一句销售行话是:“占争论的便宜越多,吃销售的亏越大。”一位客户也曾经这样说过:“不要和我争辩,即使我错了,我也不需要一个自作聪明的推销人员来告诉我(或试着证明);他或许是辩赢了,但是他却输掉了这笔交易。”所以,一个真正成功的销售员,是绝不会与自己的客户进行争辩的,即使是最细小的争执也要避免。
当年,苹果在研发麦金塔计算机的时候,乔布斯坚持要对开机速度做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程师们很气馁地说他们尽力了。
但是,乔布斯仍然坚持说要再缩短十秒,他没有利用权威、命令,而是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未来会有500万人用我们的产品。假设一台电脑省出来10秒,500万台就是5000万秒,一年就是3亿多分钟,就相当于10个人的一生。所以,为了拯救这十个人的生命,恳请各位加把劲吧!”
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甚至大大超出了预期,把开机时间缩短了28秒!
没有命令,没有说教,乔布斯用故事的力量,绕过了逻辑,直接唤起了工程师们内心的感受,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实际上,不管是职场沟通,还是广告营销、日常交流,甚至文学表达,故事都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它都在改变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虽说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销售场上是绝对不需要逆耳忠言的。如果能用一个好故事就能改变客户的想法,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记住:不去争辩,而是以一种稳重有礼、正面积极的方式处理质疑,那么你也许就能够换回客户的“笑脸”,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