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是什么?
我猜大部分销售员会把客户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作为销售方,你希望的是客户掏钱购买;而作为购买方,客户认为握住金钱更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每次与客户接触的过程,都成了一次你与客户的理性博弈过程。
比如,你要推销你的健身卡,当客户表现出没有时间的时候,你认为:“只要你规划一下,时间一定是可以有的,每周只要3~5次,你可以用一些零散的时间……”而这时,客户就会在心里与你对着来,回想哪些重要事情是不能耽误的,哪些时间是不能被占用的。毫无疑问,这一定会是一次失败的教训。
其实,你要想到,客户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感的人,然后才是其他。如果可以让他的感性战胜理性,你的销售工作一定会简单得多。
事实上,科学的营销规律也证明了:消费者做购买决策时,往往是感情用事,然后在逻辑上将其合理化,从获得内心的安宁。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大多是不用做什么判断的,感情占了大多数。所以,对于销售人员而言,与客户之间建立起“非理性”的联系,让客户的情感和冲动战胜理智,这正是销售成功的关键——这不是欺骗客户,而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与客户之间建立起“非理性”的联系呢?
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德曾经说过:“人类的大脑是故事处理器而不是逻辑处理器。”人类天生就爱听故事、记故事。不信你可以回忆一下,一个月前领导跟你讲过的业绩数据还记得吗?但是,同一个早会上,客户的案例故事,你一定是记忆犹新。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将想要表达的产品信息,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来,就能让客户把耳朵先打开,产生共鸣,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销售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比如,你可以用一个故事来传递你的观点:“去年年底,我有一个会员,他来的时候是想减掉20斤。但他跟你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平时工作非常忙,在×××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你想知道最后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那么,效果一定好得多。
人们排斥大道理,但是并不排斥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故事很少以理服人,也不以利诱人,而是通过一些起伏的事件,带动人们的情感起伏,最后让人们接受它所蕴含的道理。
所以我们说,销售需要故事。在销售工作中,一个好故事既能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也能激起客户了解的兴趣,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化解客户的抵触,让他们产生信赖从而潜移默化地被说服。
丈夫出差回来,突然发现家里客厅角落里多了一个家用灭火器。
这是妻子买的。一个家用灭火器公司去她任教的学校做活动,现场展出很多照片。“全是火灾现场,吓死人。”妻子向丈夫还原了活动现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会场里,血淋淋的照片,满目疮痍的火灾现场,痛不欲生的当事人,都告诉消费者发生在家庭里的火灾是如何的恐怖。相信没有人不为这样的场景感到恐惧,尤其是那些参会的家庭主妇。
与此同时,营销人员不失时机地向大家推荐这种家庭用的灭火器,他并不告诉你拥有这个家庭灭火器就可以避免一切火灾,而是告诉你:有一个灭火器,总比没有好吧,况且才100多元钱,100多元也就是两人出去吃顿饭的钱,用这个钱来避免火灾,太值了!于是,在恐惧故事的气氛中,这个冷冰冰的罐子,被家庭主妇们抢购一空。
故事,可以将客户的购买热情从99度推向100度。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客户心有感触地意识到该为自己的生活保障行动起来了,当然,这种画面感的营造,就依赖于销售员讲故事的能力了。
其实,很多时候,客户消费,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更需要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中,得到充满感性的享受和难以忘怀的体验。而这绝不是靠销售人员刀斧硬砍般地讲大道理所能实现的,而是用客户能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激起客户聆听的兴趣,点燃客户心里埋藏的认同,“嘭”一下再放大,蔓延到大脑做出判断:你说得很对,有道理,是真实的。
事实上,销售高手与普通销售员之间的一个最显著差异就是讲故事的能力。顶尖的销售高手,他同时一定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们可以在销售谈单的任何环节——无论是吸引客户关注、建立客户信任,还是做客户背调、签约收款——只要他们需要,就能把一个个故事从大脑中调出来,加以润色,在合适的时机,结合不同的产品,用合适的方式讲给他们的客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