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时实事是事实世事

中国同学要学会正确使用英语的时态,必须首先从概念生成开始,在对事物发生的思考方式上引入时间概念,进而在接下来的词句编码过程中,才有可能赋予动词正确的时间信息,从而选用正确的时态方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

Acts, not tenses!—Francois Gouin.

中国同学要学会正确使用英语的时态,必须首先从概念生成开始,在对事物发生的思考方式上引入时间概念,进而在接下来的词句编码过程中,才有可能赋予动词正确的时间信息,从而选用正确的时态方式。

一百多年前,那位最先对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宣战的古恩老师,在《语言教和学的艺术》中写道:“是行动,不是时态。语言中动词之所以有不同的时态形式,是为了表达行动的不同含义。所谓的时态,是语法学家创造出来的术语,为什么要用这些专业术语来把学生搞糊涂呢?”这个简单清晰的逻辑,在100年前是个超越时代的见解,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先进性。 建立对行动时间状态的概念思考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巧妙地利用动词不同时态形式所带有的时态含义。 时态还具有含义?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两个由动词时态引发的惊天大案。

案例一 浑水摸鱼

每当听到“又一官员因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双开”的时事报道时,都自然会联想到当年令美国政局产生地震的克林顿“实习生门”事件。克林顿东窗事发,被检控官质询“是否与莱女士有不正当关系”时,他是如此回答的:There is no improper relationship.(没有不正当关系。)后来斯塔尔报告显示的确“有不正当关系”,小克随即被追究“向陪审团说谎”的罪行,差点被弹劾。但要赶他下台的理由是对此事“说谎”,而不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最后怎么没下台呢?原因之一是:严格来说,可以认为他当时没有说谎。怎么没说慌?俗话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但是白纸黑字,当时听证过程还是录了像的“有图有真相”,这如何抵赖得掉?检控官当时也是这样义正词严地发出质问:“总统先生,你当时提供宣誓证言时,明明说的是‘没有(there is no)不正当关系’,现在看起来这纯属谎言!”。此时克林顿嘴角露出了一个只持续了十分之一秒长的掩盖不住的得意笑容(a smirk),接着立即又一脸严肃地说:“这就要看‘is’是什么意思了。”

“is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克林顿淡定是说:

It depends on wha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is"is.

If “ is ”means is and never has been , that 's one thing. If it means there is none, that was a completely true statement....I mean that at the time of the deposition, it had been —that was well beyond any point of improper contact between me and Ms. Lewinsky. So that anyone generally speaking in the present tense, saying there is not an improper relationship, would be telling the truth if that person said there was not, in the present tense; the present tense encompassing many months. That 's what I meant by that.

此段汉语译文大致如下:

如果“is”的意思为 (一般现在时)且从来 没有 过(现在完成时),那 (一般现在时)一种情况。但如果它的意思为‘现在 没有 ’(一般现在时),那就 (一般过去时)完全真实的声明……我的意思是说当时听证的时候,那时已经 (过去完成时)——我和莱女士之间已经很久 没有 (一般过去时)不正当关系了。所以任何人如果用现在时泛泛地说 没有 (一般现在时)不正当关系,都算 (过去将来进行时)在讲实话,如果这个人说当时‘ 没有 ’(一般过去时),用了现在时;这个现在时涵盖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嘛。那就 (一般过去时)我当时的意思。

检控官倒!

克林顿的这段回答,现被语言学界公认为是有史以来在英语动词 时态含义 应用技巧上展现出的最高境界。由于is这种时态的精确含义为“当前是”,there is none(没有)的精确含义即为“现在没有”。听的人如果没有特别深究其准确的时态含义,就被蒙混过关了。而汉语动词“有”和“是”,只表明结果,不管发生的时间。所以如果国内的官员们被请去喝茶,当被问到“你和某电视台女主持人有没有不正当关系”时,克林顿的这招儿就不能用了。如果回答:“现在没有”或“最近一段时间没有”,等于是不打自招说“过去有”。但如果简单地回答说“没有”,就是连过去也否认了。等证据表明“过去曾经有”时,就会因没有老实交代被“抗拒从严”了。

案例二 欲盖弥彰

英语动词时态的含义,不但能被利用于混淆真相,还会暴露出说话者试图掩盖的事实真相。1994年10月25日,七零后单身母亲Susan Smith报警称自己的两个孩子被一抢匪连车带人劫持了。面对蜂拥而来采访的媒体,她在摄像机前发表声明,通过电视转播恳求绑匪放了自己的孩子。她当时是这样说的:My children wanted me, they needed me.使用的是动词的一般过去时needed, wanted。而孩子父亲在一旁安慰时却是这样说的:There're OK. They're going to be home soon.使用的是非过去时are和are going to be。正是needed和wanted这两个动词时态的使用,引起了警长的怀疑。经过讯问,警方很快拆穿了Susan Smith的谎言。原来是这个毒妇自己杀害了两个孩子,然后把汽车和孩子沉入湖中藏尸灭迹后报假案。案情的揭露震惊了全美,而该案用动词时态破案的经过,也成了美国“供状分析学”(Statement Analysis)中的经典案例。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讯课程教官,是这样给在Quantico基地培训的FBI学员讲解这个案例的:“被绑架的孩子们现在应该是需要他们的母亲的。但Susan Smith在说话中使用的needed和wanted却是过去时,其时态含义表示孩子们现在已经无法需要她了,那原因就只能是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Adams, 1996)说话者会下意识地根据实情思考事件的真实时间,随即生成了相应的动作概念,进而在语句编码时自动选用了动词的过去时形式,就这样无意中暴露了真情。在当时所有人都还不知道孩子下落的时候,只有罪犯本人才确切知道孩子已经不在世了。而孩子父亲说的是“They are OK.”,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表现出对事件的时间概念思考完全不同。事后也证明他当时对孩子的下落的确毫不知情。

FBI供状分析教程中用动词时态分析罪犯心理的章节

这两个案例,充分展现了时态形式本身能够向听众和读者传递深层次的含义信息。

时态含义不仅能够通过句子提供信息,还能通过整段文字的时态使用方式,给听众和读者造成心理状态差异。 比如使用一般现在时描绘一系列动作,会给听众和读者带来很强的“当前”和“真实”的感受。所以在体育解说中,就使用一般现在时。例如:“David gets the rebound, passes the ball to Johnny. Johnny shoots—and misses again. The team is losing momentum.”严格地讲,David抢到篮板球并把球传给Johnny,已经是发生过的事情了,按理是可以使用过去时的:David got the rebound and/then passed the ball to Johnny.但如果使用过去时,则会让听众感觉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一下子就失去了“现场”效果。如果都换成现在进行时David is passing the ball to Johnny...听众的观察点则被安置到了动作过程中,会感觉这个球还没传到队友手中。所以除非是某个动作或状态能够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在动作持续性和未完成性的含义概念带动下,才应该使用一般进行时态。我们看解说中的最后一句:The team is losing momentum.(这个队刚才的冲劲儿现在越来越弱了),就符合可发展的含义,所以使用了现在进行时。

时态的输出方式,反映了语言表达者内心对动作和事件的时间概念化方式和对动作的观察角度;反过来,特定时态形式的输入,也限定了语言接受者对动作和事件的观察角度和现实感受。

现在时带有现场感,所以在讲笑话和写剧本时,也会用一般现在时,让语言具有很强的舞台戏剧性,从而给读者和听众带来生动的体验感。 对事件进行报道或描述,到底应该使用哪种时态,并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经常会取决于作者的选择。用不同的时态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比如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报道:

The largest study to date, a joint project last year by the NIH'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AARP that follows 400,000 men and women ages 50 to 71 for more than 10 years, finds that those who regularly drink coffee—either decaf or regular —have a lower risk of overall death than do nondrinkers. In particular, the coffee drinkers are less likely to die from heart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stroke, injuries and accidents, diabetes, and infections.

作者是在描述一个跟踪调查了(followed)40万人的有关饮用咖啡的研究项目,发现(found)长期喝(drank)咖啡的人,有(had)相对低的死亡风险,特别是(were)死于心脏病、呼吸病、脑血栓、伤害事故、糖尿病和感染的风险小。该报道通过现在时“当前真实”的含义,确立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程度,同时也引导读者在心理上把文章内容接受为事实。所以通常学术论文或学术研究著作,都会用这种一般现在时的形式来写作。

用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是典型的事件新闻报道写作方式,读者会自然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个发生于过去的事件来对待。比如过去时的形式为:

The largest study to date, a joint project last year by the NIH'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AARP that followed 400,000 men and women ages 50 to 71 for more than 10 years, found that those who regularly drank coffee—either decaf or regular —had a lower risk of overall death than did nondrinkers. In particular, the coffee drinkers were less likely to die from heart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stroke, injuries and accidents, diabetes, and infections.(Candy Sagon, 2013. Healthy Living, AARP.ORG)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 讲故事、写小说和媒体新闻,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使用过去时来描述。 故事和新闻报道是讲过去的事件,而小说中的故事不但是过去的,更是虚构的事件,所以写小说使用过去时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近年来,用现在时写小说,突然成了流行趋势。最近五年高居畅销排行榜的小说中,竟然有一半是用现在时写的。比如《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就是从女主角第一人称的角度,使用的一般现在时来叙述:“...He opens the door and stands back to let me in. I gaze at him once more. I so want to know what's in here. Taking a deep breath I walk in...”用现在时来描写女主角走进男主角卧室的过程,具有身临其境的高度体验感和期待感。另一个三部曲小说《饥饿游戏》(Hunger Games),也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的写作手法:

Now's my chance to finish him off. I stop midway up the horn and load another arrow, but just as I'm about to let it fly, I hear Peeta cry out. I twist around and see he's just reached the tail, and the mutts are right on his heels. “Climb!”I yell. Peeta starts up hampered by not only the leg but the knife in his hand. I shoot my arrow down the throat of the first mutt that places its paws on the metal...

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的紧张快节奏的,正在进行中的生死搏斗场面的刻画,让青少年读者看得激动兴奋、血脉贲张。现在时让读者感觉事情正在发生,结局还无法预知。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新潮”写法。一些读者很反感这种现在时的写作方式,认为其格调不高,是作者运用动词时态含义绑架了读者的视角。比如美国《作者文摘》网站上的一则对使用现在时态写小说的评价如下:

I loathe present tense in books and stories. It irritates the crap out of me...I am not the only one. I have only one friend who will even try to read these books anymore.

很多作家和读者,更是联名对这种潮流口诛笔伐,甚至组织对出版商的抗议示威,要求“立即把过去时还给读者”。如果不是因为不同时态会对听者和读者心理产生巨大影响的话,人们是不会为此大动干戈的。 事实告诉我们,英语的时态不仅是个语法条目,它还能通过其带有的含义来影响听读者的概念思考。

抗议标语上写的是:“我们要什么?过去时!”“我们什么时候要?现在要!”

英语动词的时态含义,是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时态系统的极其重要的工具。

由于很多人对此缺乏认识和了解,时态含义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专家认识到了英语动词的“时态含义”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著名的《语法书》(The Grammar Book)中也明确地指出:英语动词的时态含义,是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时态系统的极其重要的工具(Celce-Murcia and Larsen-Freeman,1999)。《语法书》中对多年来众多语言学家研究英语动词时态含义的成果进行的评价和总结如下:

当代语言学家认为英语的时态不仅是一种语法描述,而且其本身就带有准确的含义。所以可以借助不同时态的含义来建立相关的概念思考,从而实现在表达中正确应用。

• 现在时 (present tense),是“当前/近期的真实性”(immediate factuality)的含义(Lewis, 1986)。

• 过去时 (past tense),核心含义是行动“遥远感”(sense of remoteness)的概念(Knowles, 1979)。

• 将来时 (future tense),核心含义是对行动的“预言”(prediction)。

• 一般态 (simple aspect),是把行动概念化为“不允许继续发展的完整体”(complete whole, not allow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的含义(Hirtle, 1967)。

• 进行态 (progressive aspect),核心含义是行动“未完成的、临时的和继续的”(incomplete, temporary and ongoing)的状态(Celce-Murcia and Larsen-Freeman, 1999)。

• 完成态 (perfect aspect),其核心是描述行动“在过去发生的但影响持续到此刻”,即“回顾此刻之前”(retrospectively referring to a time prior to now)的含义(Celce-Murcia and Larsen-Freeman, 1999)。

对于中国同学来说,建立起自己语言中原本不存在的思考方式,其难度的确很高。但如果能借助不同时态形式在描述行动时的不同核心含义,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家建立动词所带有的时间性的完整概念思考。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述这种思考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KeSi6GhOe0+hT1OAkSmpHOh29lsBxv9yDOh2pniW7+YavKut8K6FIIibk0c6Dj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