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弃我去者,昨日之时长

针对中国同学的英语学习,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Guiora的评论是:说汉语的人在学习英语时,面对的挑战是需要整体建立一套对时间的全新认识和描述(Guiora,1983)。中国同学建立对英语动词时间性的概念思考的前提是,要认清汉语和英语在对动作发生的时间概念的思考内容上有何具体差异。

我们先从动作思考的信息归类的角度来解释到底什么是英语动词的时态。所谓时态,其实是“时”(tense)和“态”(aspect)两个不同但紧密相关的概念,我们需要分别介绍。

说汉语的人在学习英语时,面对的挑战是需要整体建立一套对时间的全新认识和描述。

动词的“时”,描述的是动作在时间轴上发生的具体位置 (location)。说起来,英语的“时”这个语法概念非常简单,严格说英语只有两个“时”,即“过去时”和“非过去时”。所谓的“将来时”只是“非过去时”的一个部分,是通过will, be going to等助词来表明,而动词的形式仍是原形,并没有变位。但在外语教学中,为了教学方便,适合把“将来时”分离出来单讲,这样就有了大家习惯的“过去”(past)、“现在”(present)和“将来”(future)三个时。但中国同学在将来时的使用上一般不出错,因为英语的将来时的应用方式跟汉语非常类似,所以我们学说英语,只要重点关注“过去”和“现在”概念的差异即可。不是还有什么“进行时”,“完成时”吗?这些其实都不是“时”,而是“态”。

我们学说英语,只要重点关注“过去”和“现在”概念的差异即可。

所谓动词的“态”,是动作发生和发展的“形状”(shape)。 “态”跟动作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英语的“态”主要有三个:“一般态”(simple),“进行态”(progressive)和“完成态”(perfect)。但在同一个动作中,“完成”和“进行”两个态可以同时具备,所以又分离出了一个独立的“完成进行态”(perfect progressive),变成了四个常用的态。

对什么是英语的“时”,什么是“态”,什么是“时态”,国外的语言学界一直以来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所以造成汉语的学术翻译也跟着出现概念混乱。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上面两段中对“时”和“态”的介绍,被公认是最简单和最实用的定义方式。所以在由美国UCLA的Celce-Murcia、密歇根大学的Larsen-Freeman和哥伦比亚大学的H. Williams三位知名的外语教学专家合作编写的广受全球英语教师膜拜的《语法书》(The Grammar Book)中,也明确建议广大英语教师用上面这种对“时”和“态”的定义方式,把一套简单明了的“三时四态”的英语语法体系介绍给学英语的学生。英语所有的动词在句子中,都是以同时有时又有态的状态出现的三个时与四个态组合,就有了12个“时态”。如下图。

相信中国同学对这个英语时态体系的描述非常熟悉。即便是初学者也不会感觉有什么难度。很多同学把以前学过的大部分语法知识都忘掉了,但这个时态体系大都没有忘记。问题是,对这个英语时态体系再熟悉,也无法保证口语中能正确运用。在说英语时,一定要在概念生成时思考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才能在接下来的词句编码中选用动词的正确时态形式。但是习惯说汉语的人,对动作和事件的描述缺乏时间信息。而追究其终极原因,则是说汉语的人在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性的认知方式上,和说英语的人有很大的差异。

想要说英语时正确运用时态,必须在概念思考层面建立起一套对时间的全新认识体系。

我们首先来看在对“时”的认知上的差异。语言学家通过对用不同语言表达相同事件的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同样背景条件下的动作,在说汉语的人头脑中的动词指代的时间跨度,比说英语的人头脑中同样含义的动词指代的时间跨度要长(Chen, Su, Lee and O'Seaghdha, 2012)。如下图:

在说英语时,一定要在概念生成时思考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才能在接下来的词句编码中选用动词的正确时态形式。

Chen, Su, Lee, and O'seaghdha.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5.02 (2012): 413-421

说英语的人,在概念中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使用“间隔分段”(segmented)的方式进行概念化思考,每个动作的发生都要归类于某个具体时间分段中,每个时间分段的跨度较小,动词发生具体时间概念较精细;而说汉语的人,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概念,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的整体,对动作发生的具体时间归类跨度大,可以把发生在过去和将来的事件,都容纳到“现在”的时间概念中去思考,对动作发生的具体时间的思考笼统而含糊,被称作“延伸当前”(extended present)的思考方式。

语言学家认为,汉语里无论事件是何时发生,在概念思考中都被默认为现在。

所以说汉语的同学有喜欢用英语动词原形的习惯,是源于说汉语的人认为所有动作的发生,都可以笼统地归类于“当前”。这种“穿越式概念认知方式”正是根源所在。举一个汉语故事的例子:

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

这个故事汉语可以用一模一样的词句不断地重复讲下去。不管各种动作发生于何时,说汉语的人在思考中都可以一直保持着“当前”的观察角度,跟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当前观察点自动能穿越到“过去”的和“过去的过去”的“当前状态”,经过N个不同的时间点,登上N座不同的山,进入N个不同的庙,听N位不同的老和尚讲故事。

同样一个故事,如果用英语来讲,讲故事的人思考中的时间观察点是固定在“真正的现在”不能移动的,故事中不同事件的发生,都是相对于当前固定观察点的不同的时间段,所以用英语讲出来是这样儿的: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temple on a mountain. In the temple there was an old monk telling a story. What did he tell? He told tha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had been a temple on a mountain. In that temple there had been an old monk telling a story. What had he told? He had told that a long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had had...?!

说到这里,讲故事的人就已经崩溃了。

有些文化学者认为,时间描述的模糊性,是汉语文化的思维特征。以至于一些在时间尺度上明显不合逻辑的观念,却仍能被一些说汉语的人接受。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这是因为汉语思考中对动作的认知概念,是只关注动作结果,而对动作发生的过程和具体时间不关心。举例来说,说汉语的人很喜欢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于说汉语的人来说,“是”的引申含义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所以过去某段时间内有效的状态,也可以作为现在也有效的证据,比如动不动就说什么东西“自古以来就是”,丝毫不觉得这句话中有什么逻辑错误。而以这种思维去表达英语,就会经常出现问题。比如汉语:“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中动词“是”的概念涵盖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以中国同学在英语表达时,按照汉语“延伸当前”的思考方式,就会把这句英语说成:“*Einstein is a great scientist.”中国同学在听到这句英语时也不会感觉有什么问题,但英语是母语的人,听到“*Einstein is a great scientist.”当即就会感觉很别扭,因为is的时间概念为当前,这样表达意味着爱因斯坦现在还活着,这显然是谬误。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应该说成:Einstein was a great scientist.同样,中国同学把将来的事情也用现在时表达。比如“今晚会有暴风雨”的英语,经常被中国同学说成“*There is a storm tonight.”。准确的表达形式应该为:“There will be a storm tonight.”“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tonight.”或者“There's gonna be a storm tonight.”

在英译汉的时候,情况是倒过来的。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丢弃英语中的时态造成的时间分割,放大动作发生时间的概念跨度。比如英文儿歌“There was a farmer (who) had a dog, and Bingo was his name-O.”翻译成汉语后普遍都是这个版本:“有个农夫养了条狗,狗的名字叫宾果。”通过动作的“延伸当前”,笼统地涵盖了过去和现在。歌词中的“养了”这个动词尽管带“了”,但汉语“他养了条狗”一般是表示他当前还在养着这条狗,并不表示“过去的事情”。如果非要尊重英文原文的准确时间分段,表明每个动词的时间性,就会翻译成:“过去有个农夫,他养过一条狗,宾果曾经是它当时的名字噢。”

要做到使用英语进行正确的时态表达,难道一定要在思维认知层面,建立起对动作发生具体时间的概念思考吗?的确如此。

要做到使用英语进行正确的时态表达,难道一定要在思维认知层面,建立起对动作发生具体时间的概念思考吗?的确如此。研究发现,英语水平高的中国同学,在对动作时间的思考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甚至在理解汉语的时候,也出现了关注动作发生具体时间的思考习惯,所以对汉语中动作发生时间的判断也很高。而英语水平低的同学,在听到或读到同样的汉语内容时,对动作发生时间的判断准确度很低(Chen, Su, Lee and O'seaghdha, 2012)。

中国同学必须尽量放弃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物都使用“默认当前”的观察视角,在概念思考中增加事物是发生于“现在”还是“过去”的概念区别

我们怎么才能建立起对动作发生具体时间的概念思考呢?在讲具体时间性概念思考的训练之前,我们还要弄清楚汉语和英语中动作发生的时间概念的另一个差异,即动作的“态”。因为英语动词的“时”和“态”永远是同时出现的,无法分割开来独立使用,所以下一小节中我们先来介绍“态”的概念思考特点,然后把“时”与“态”结合起来给大家介绍如何从认知上建立起英语时态的概念思考。 QdW9qIZ3u2hDVSoUb6zb57IeNzIKwzSZ+jlY3t5xjFyaGLtV6OjR3V5pEa0SHZ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