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传统古典学之建立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比较明朗了。既然所“疑”所“信”的是庆历以前之传统古典学,那么就需要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中国古典学可谓命途多舛,曾多次由于种种原因遭到致命的破坏。当然学者们不会任其放失,他们想方设法进行重建。

春秋以前,有关三代历史的记述,主要保存在《诗》《书》《礼》《乐》等典籍之中。但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微,到孔子的时候,《礼》《乐》荒废了,《诗》《书》也多有散乱缺失。孔子对此深感痛惜,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阐发《周易》,著述《春秋》。经孔子整理的六经,遂成为先秦古典学的典范。孔子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典学重建活动。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古典学重建活动是西汉对先秦历史的重建。秦火之后,历史典籍丧失殆尽,古典学又有中断的危险。好在汉初废除“挟书律”,广开献书之路,于是涌现出大量先秦典籍。这些典籍,有的来自民间冒险收藏,有的来自学者口传,也有一批来自秦代国家图书馆。当时的历史学家们正是利用这些文献对先秦历史进行重建的。

大致地说,西汉学者重建古典学的途径有以下数端:一是口述古典,如伏生口述《尚书》;二是隶定古文,如孔安国等学者将古文经转写为今文经;三是考证编写古史,如司马迁撰写《史记》;四是校订古籍,如《汉志》所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五是文献类编,如大小戴编《礼记》;六是杂记旧闻,如刘向撰《说苑》《新序》;等等。

这套古典学,一直为汉魏隋唐时期的学者所遵信。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学者都是信古派。这个时期学术界的主流,就是对西汉传下来的典籍,尤其是对儒家经书进行注释、发挥。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因而,总的来说,汉唐古典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先秦文献与史实的整理和梳理,二是对这些文献和史实的诠释和发挥。其基本方向是对先秦古典学的恢复和发展。 2mWoZspVcPOqD08KKHnXrH6343u9+szuosuKvoDUlzavoJ8fFou4LGkx035Okc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