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结语

从以上的考察看,现存《今文尚书》各部分的成书过程有所不同。其中,《虞书》《夏书》为西周末期周王室的史官根据传说和各种记载所补写,《商书》为西周初期的王室史官在《商书》原本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只有所记录时代最晚的《周书》为时人原作。因此,就其性质而言,《虞书》和《夏书》既然为西周晚期的史官对虞、夏两代历史的记载,则属于所传闻世文献。《商书》的情况比较复杂,其原作的部分固然属于所见世文献,但经周人改编的部分则属于所闻世文献。《周书》则纯然为所见世文献。

这样一来,《今文尚书》各部分的史料价值便昭然若揭。从形成时代看,属于所见世文献的《周书》当然史料价值最高,其次为所见世、所闻世文献混杂的《商书》,史料价值最低的当数所传闻世文献《虞书》和《夏书》。

从文献性质看,各部分中的行动史文献要比观念史文献更加客观、详实和准确。就其中的行动史文献而言,《周书》的记载最为客观、详实和准确,其次是《商书》的记载,《虞书》和《夏书》有关的记载可信度最低。这种评判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即使《虞书》中的行动史文献,也是有相当高可信度的。如陈梦家先生发现,卜辞中的四方风名,多与《尧典》相合。《山海经》东方曰折,而《尧典》作析,同于卜辞;卜辞“西方曰彝”,相当于《尧典》的“厥民彝”;卜辞的“北方曰元”,相当于《尧典》的“厥民隩”(隩、元相通) 。对作为客观事物的风的认识,可归为物质文化以及行动史的范畴。就此而言,《尧典》对这段行动史的记载,可谓信史。因而,《尚书》各部分中的行动史文献尽管史料价值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作为研究所记录时代历史的依据。

就其中观念史文献而言,《周书》中的记载最为客观、详实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商书》中的记载除了保存了商代思想观念的原貌之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改编者周人的思想观念所渗透,《商书》中出现的“天”的概念和作为道德权威的上帝等观念,就是明证;而《虞书》和《夏书》中的有关记载,则多属著作者根据其生活的西周晚期的思想观念对虞、夏两代思想观念的推测,用来研究西周晚期的观念史比用来研究虞、夏两代的观念史也许更加合适。例如,“德”到了殷周之际以后才成为一个道德性、政治性、人文性概念,“明德”更是西周时期的重要范畴,但这个意义上的“德”在这两部书中频繁出现,《尧典》更是以“克明俊德”来歌颂尧帝。如此等等,皆出自后人的推测。

假如今传《古文尚书》是可靠的,则其各部分的史料价值,当分别与《今文尚书》相应的部分相当。

这种对《尚书》史料价值的判断,特别是对其观念史文献和行动史文献不同价值的认定,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其他各种历史文献。鉴于先秦文献残缺不全,记载简略,且实录与传说相混杂,因而这一方法对于先秦古史研究尤其重要。大致而言,五经中的《诗》《礼》《易》《春秋》诸经和《尚书》的情形不相上下。孔子、老子、墨子等春秋诸子的著作和形成于同时的《左传》《国语》等文献以春秋为所见世,西周为所闻世,殷商以上为所传闻世。至于战国诸子,则以战国为所见世,春秋为所闻世,西周以上为所传闻世。

这些文献中的行动史文献多属有据,尽管所传闻世文献的史料价值要低于所闻世文献,而所闻世文献的史料价值又低于所见世文献。至于这些文献中的观念史文献,只有所见世文献最为可靠,而所闻世文献的思想观念难免为著作时代的思想观念所渗透,所传闻世文献中的思想观念则多为著作者的推测。

中国历史文献的形成始于殷代,意味着所见世文献最早形成于此时。结合观念史文献的特点可以判断,中国思想观念自殷代始有信史。此前中国思想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能依据考古资料结合后人的记述加以推测。 RXMjdv9sYysRHHzTaxRaKu2jVfaWeu8LKMgYJKvEIgnxHN/yyScWs9DSQStX7q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