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生产力革命与制度规则演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回顾、分析人类已有的三次工业革命,展望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样的规律将给我们以根本的方向指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替代了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金融资本的游戏规则统治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全新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而且带来了深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市场结构等诸多方面的进步,使世界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建立了崭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的游戏规则。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除了封建压迫和统治,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来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资本家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工业革命的胜利使得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得以确立,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演变。新城市兴起,旧城市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业的大趋势,促进了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资本家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巩固自己的统治,引发了社会的重大变革。工业化的推进形成了资本的快速累积,获得解放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人格化的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日益分裂成为对抗的两大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创造了财富,却日益陷入了马克思所说的绝对和相对的贫困,由此开始了与资本家阶级进行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代表着不同阶级与阶层利益的政党诞生问世,逐渐开始了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殖民制度也开始在世界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大批的新型产业,像冶金、汽车、航空、无线电、电子和化学工业等,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再次发生根本改变。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行业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协调生产社会化与资本所有集中化的垄断,以适应新的形势。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最初产生于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继而深入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他们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使得国家组织逐渐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到19世纪后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都出现了这样的巨型企业,由于这时的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对所需原料、市场形成压力,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成为必然。这些巨型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经营,形成国际垄断集团,世界经济因此得到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初步形成。在那个时代,有些国家如日本,事实上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在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直接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技术,因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发展不平衡,竞争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激烈,同时孕育着危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金融资本取代了工业资本,形成了绝对的统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流通和就业各领域发生连锁反应,经济的游戏规则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基础上逐渐趋同,社会政治的游戏规则再次重构,以此来协调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日益集中化趋势。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产业规模比以往更加庞大(但企业规模却可能不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长,只有人口规模大的国家才能维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完整供应链、产业链或者是支撑核心技术和产业的运行,在世界经济中这些国家的大国地位与日俱增。今天无论是信息工业、核工业,还是航天和航空工业,一个产业的人员规模至少几十万、上百万人,上下游连带产业的人员规模则达数百万上千万人,更不用说需要不同学科大量的科技人员为其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任何人口规模不大的国家都不可能支持这样庞大的工业体系,因此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受益的国家往往是人口大国,即便当前它们未必很发达,但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而欧洲由于是以中小型国家为主,为应对这一趋势,建立了欧盟,以集体的力量适应新的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价值观的普世性和差异性、文明生活的一元化和文明自身的多元化,成为现实世界的基本存在。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成为艰巨任务,教育被认为是未来人类自身进化的重要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深远,虚拟空间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的开创,让人类产生新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并开始将探索太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已经从自给自足的求生状态、追求生活质量状态上升到了探求自我、宇宙来源的精神追求层面,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更多地运用在了第三产业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以及在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暖、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对人类已经形成了巨大挑战。此外,世界各个经济体中收入分配的差距日益分化,社会呈现分裂趋势,难以形成共识。

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必然会对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的基本游戏规则产生巨大冲击,这一冲击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容和归宿之一。新的科技革命与新的工业革命持续发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量子计算、无人化生产、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日新月异,并且跨界融合、叠加突破,在更加方便与造福民生的同时,也蕴含着人员失业、分配不公、安全失控、伦理失序等风险,人类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面临颠覆性挑战,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未在世界经济中完全展现出真实的面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展现突破之前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叠加上社会的惯性,所以人类对于游戏规则的变革会存在莫名的恐惧和抵制,但是变化迟早都会发生,只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时间能够说明一切。我们探讨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根本变化,以及游戏规则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大概包含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

第一,世界经济真正进入了规则统治的时代,经济的游戏规则和指导规则产生的理论将会出现变化。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圣经《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1776年应运而生,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关系的迭代,什么样的经济社会游戏规则将居统治地位值得关注。从理论上讲,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提高(追求是无限的)的时候,使用的资源,例如石油、铁矿石供给存在着可持续的问题,在一个时间节点上,甚至是一个时间段中,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但资源供给却是有限的。资源的有用性和供给的有限性构成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出发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信息资源、基因资源、人工智能资源的使用在一个时间节点上有限,但在总的阶段、时空中供给是无限的,这奠定了全新经济理论产生的可能。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出现了目标与手段的根本矛盾,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许多边际报酬递增的新行业,资本在目标与手段上的矛盾有了新的解决方向,甚至出现了各种人类使用的资源(包括资本在内)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所有化的趋势苗头,这将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冲击,迫使经济理论出现新的突破。

第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产业结构上会产生巨大的推动,除了原来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外,可能会有全新的产业重构,以及新的经济链条的出现。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用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产业,可能无法被归纳进已有的第一、二、三产业,如科技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意性产业,当这些创意性融入物质、非物质生产过程而成为决定性因素时,可能会形成不同于过去的新兴产业。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在人类生产历史上是革命性飞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演进,产业不再是封闭型的组织系统,而是成为包容性和扩展性很强的平台,生产的不同阶段被信息数据有序串联起来,通过产业链中核心企业进行整合,即整合研发、市场、生产、融资、运营、商业模式的全过程,将产品或服务生产出来并传导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些在生产链上的核心企业掌握着上下游用户和数据资源,承载着整合各种资源的功能,同生产链上不同阶段的供给者一起分担责任、分享成果,组成生产的全体系,按各自在供应链上的贡献分享回报。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促使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发生横向、纵向变化的同时,可能会出现随社会生产和生活变化而产生的其他新链条,比如区块链、物联链。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企业是围绕物流和资金流来组织生产的,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企业则是围绕信息流,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来组织生产的,信息和人工智能革命正在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将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在医疗保健领域,即人类的大健康上发力,各种人工智能诊断设备、机器人手术设备、自动医疗检查设备会应运而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和劳动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数在劳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从事新产业的人员比例则不断上升;劳动工时也会在不同产业中重新分配,非人工提供的工时占比会越来越大,将会影响到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分配。区块链或将使人类能够建设新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态,未来新的金融体系(美国提出的Libra,中国提出的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DCEP)将以社会信用为基础,使金融更安全、更好、更高效,发生颠覆性革命。

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促使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环境、资源、生态的模式问题将在后面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如荷兰模式、英美模式、德国模式、瑞典模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西方模式,这些模式将10亿左右人口带入工业社会。发展模式是多元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203处讲到人民,还有43处讲到群众,中国用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花费了40年左右的时间,将14亿中国人带入小康社会,中国成为唯一的从联合国低人类发展指数进入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 ,但这20多亿人在世界76亿人口中毕竟还不是大多数。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完成之后,又提出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在新的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创造消除贫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奇迹。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导致经济运行方式、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会交给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构成,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和运用者的权势与影响力可以变得超乎寻常,并能引导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的巨大变革,形成新的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元的,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提供新型的发展模式,对发达国家而言,它有可能为社会进步贡献新选择。我们分析认为,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财富的存量和增量由国家向个人倾斜,继而再向少数人倾斜(如比尔·盖茨、巴菲特),财富占有的不均成为普遍现象。第四次工业革命肯定会使一个国家财富总量快速增加,但其如何能够带来公众财富的普遍增加,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技术积累比劳动积累快得多,体现在财富积累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整个社会高收入阶层财富积累加速的同时,财富社会化的普及却会继续缺位,支撑社会稳定的中产阶层在分化,他们之中的多数会滑落到低收入阶层。政府也会因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区块链、大数据、智能化的快速使用,对增量财富的再分配能力下降。希望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方面能够有新的解决方案问世。

第四,新的工业革命将有可能使得普通民众眼界开阔,思想得到新的解放,人类社会因此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形成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存在的。过去,社会模式结构板结、教育普及程度低、科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文化之间互不认同、社会传媒手段水平差、各种理论接受程度不一等因素,制约了普通民众对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知和参与水平。基于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践,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自上而下式的垂直社会结构产生冲击,网络粉丝拥有及流量占有逐渐与职务、财富、地位等传统标准,共同成为衡量社会权势和影响力的标准。信息与人工智能工业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的传媒工具,使得信息获取轻松、获取方式多元,影响民众的效果提升,为人类提高认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泛而实际的基础。民众的思想解放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对自身权利的认知加深,对政治和社会活动参与和发表意见、建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方式更加多元。与此同时,各种思潮传播迅速,思想碰撞日趋激烈,社会和政治比过去更容易出现不稳定,社会权势的结构将会出现变化。一是权势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社会活动有很大的导向力,对政治与政策决定的参与兴趣很大,试图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力;二是过去作为社会稳定中坚力量的中产人群数量减少、影响力下降;三是社会底层人群的思想和行为存在着日益走向极端的倾向;四是政府、企业、民众的关系体现为非国家的实体单位(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权势和影响力在提升,而国家的传统权势和影响力在下降。目前,各类媒体平台为了争夺关注度而精心设计算法,编排内容,推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的讯息甚至是虚假信息,这样做的后果是社会的撕裂,法国的“黄马甲”群众运动便是一例,这在将来会增加政治平稳运行、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复杂程度,甚至是难度。

第五,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得经济发展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可持续性的要求愈发迫切。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巨大的发展,但在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压力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通过新的工业革命建立节约型社会,形成高质量发展,建立人、自然、社会的动态平衡,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哲学理念的突破和重建。近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已发生许多环境污染的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事件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事件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年印度帕博尔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数十万人中毒,数万人死亡;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重大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超过10万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导致气候变暖,使得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升高,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的活动范围扩大,相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二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三是酸雨。酸雨除了对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外,也可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四是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合理的滥采滥伐、过度捕捞狩猎等使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加速了大量遗传基因丢失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人类自1760年大规模开采矿物供工业使用后,开采量一直在持续增加。据世界相关部门的估计,地球在46亿年间积累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人类用了几百年就差不多开采殆尽,世界化石能源还可维持的年数是:石油46年,天然气65年,煤169年。今天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和资源可持续的要求,环境和资源问题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相信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在这些方面给出不同于过去的答案。

第六,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会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术上会加大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将会不断涌现,显示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新的工业革命也会挑战人类已有的伦理道德,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会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应用于工厂、餐饮、超市、家庭服务的机器人会得到广泛应用,应如何看待、对待人机相处;人口再生产如果无须以婚姻的存在为前提,基因编辑以及人类永生术的诞生与运用,这些触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会一一浮现,应如何解决。因此可以判定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解决了人类在发展中已经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但又会因为新的技术革命而产生新的矛盾以及必须考虑解决的新问题。 4wOKpfxvzOU/P/fjLAxTbUqpe05kKHJuxyKsLDQpEb/AHcGhD3w1BllA7nsUAZ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