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定义

1983年,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认为全球化已然来临,不久之后全球性公司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它们的商品与服务。随即这一术语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经济全球化迄今被认为有三次高潮,它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现代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商品交换日益跨越国境,世界市场形成并迅速扩大,除商品交易外,资本也开始走出国门,世界经济开始真正形成。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发展为先导,涉及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金融投资各个领域,涵盖了世界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发,经济全球化的渐进发展过程,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表现为社会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自我演进和扬弃,各种生产过程、生产关系和资本形态跨越国界的运动、运营。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扩展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曲折发展中发生着转型,为不同的全球化参与者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是物质基础,最初是商品的跨国流动,然后是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目前是各种要素的全面跨国流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科技、管理和数据要素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在流动过程中促成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价值链、供应链的布局。因此,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含义的重要组成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重要性的加强,世贸组织1995年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1996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的一次题为“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讨论会上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1997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至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过程,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三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我们认为,在考虑经济全球化定义时,由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应该将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参与国家的互相依存性与竞争性,而不应该将其认定为一种结果、一种制度或体系,这样可以为未来分析国际经济活动预留足够的理论空间。人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一是世界各国经贸投资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布;二是随国际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各国国内经济游戏规则逐渐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但竞争也在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多边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深刻过程。

由于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的学者大多认为这一进程带给它们的主要是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国内出现的失业、收入下降、产业外流等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并认为由于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可以自由进入发达国家,因而这一进程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这样的观点在美国、欧洲的学者发表的论文、专著甚至政府研究报告中均有反映。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比较》第91辑(2017年第4辑)上发表的文章以中美两国为例讨论了自由贸易。他运用李嘉图(Ricardo)、穆勒(Mill)等古典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如何把国外的技术变化转变成两国都获益。但是,文中的进一步分析却表明,有时一国生产率的提升可能仅对该国有帮助,这降低了两国之间的潜在贸易收益,从而持久地伤害另外一个国家,甚至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失衡。发展中国家正好持相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利益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一定利益的情况下,“边缘化”的趋势被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从经济不发达向发达转化的过程似乎比过去更为困难。在这一方面,我们通过建模、计算,基本认定世界经济失衡尤其是中美之间贸易巨大失衡的原因是双方国内因素以及比较利益优势发挥的失衡。 rBSJ8GJqUk6uo0FSiXMsmfMcG48Skx5VBeJUHyggoHaEG9OfY+kyhGtSXN6wbg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