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部分
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的经济全球化变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中国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调整、新的变革和新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越来越成为现实,例如环境影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抗击各种疫情时的相互协作。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继续进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彰显,经济全球化进步的一面,不断遭遇逆全球化说法的抹黑,经济民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因素和非周期因素造成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前行的方向成为被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固有的内在规律,是新时代的世界潮流,有起有伏很正常。正如习近平主席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江河为喻,“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

经济史学家通常将1846年视为经济全球化的起始年份,那一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谷物法》,单方面、主动地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他们认为,15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波经济全球化高潮发生于1870—1914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由于蒸汽机替代帆船、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大机器生产普及等,提高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彼此的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通过谈判降低关税壁垒,增加商品、资本和劳动诸要素的全球流动,使得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展开。第二波经济全球化高潮出现于1950—1970年,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框架下,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计价与结算货币,世界贸易量大幅增长,资本的跨国流动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开展了多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谈判,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生产的跨国化以及技术和产业的转移。第三波经济全球化高潮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贸易、金融、投资、技术、人员、服务在全世界的流动频繁,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参与或被卷入国际经济分工,全球化势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虽然有着今天很多人谈及的逆全球化现象,但迄今全球化仍在逐步变革和发展之中。正如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1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述:“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 FKOWkNdKXUAVhtbJdKc1EARd5uP1kzwQ8uRJEyrDQcppzcykG7EUr50etLoHPk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