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发展阶段的现实依据

任何理论的创立都是扎根于深厚的社会现实之中的,是现实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提出,同样扎根于深厚的社会现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就提出的目标,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制度成果,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科学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形成了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这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就是有好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对制度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经过百年奋斗和探索,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强调“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等六个方面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领导核心,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是坚持和完善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等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政体是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关于国体和政体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实践发展进一步进行了制度创新,形成了更为完备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进行了系统概括,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制度保障。

三是坚持和完善了“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制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创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体系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军队、国家统一、党和国家的监督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此概括为11个方面,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是实现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呈现了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我国不仅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而且这一科学制度体系呈现出多方面的显著优越性,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制度理念的先进性。一个制度的优越性,关键取决于制度理念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念先进性,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还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其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理念先进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也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最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制度区别于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统一,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制度的基本功能和实现国家制度的最大效能。

三是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度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其是对制度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趋于成熟和定型的制度要素和结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个方面的制度子系统,全方位覆盖各个领域。这13个方面的制度及其各自内含的具体制度都是全面的、具体的、稳定的,而且它们所形成的制度结构也是稳定的。同时,随着实践创新,制度也需要创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发展的、开放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就是其重要的优越性。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创造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我国的制度体系不仅是科学的,具有显著优越性,而且有丰硕的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这种实践成果主要表现在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种奇迹。一方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另一方面,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二)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已经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1.我国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货物贸易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获得全面提升、跃上了新台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中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比较而言,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2010年,按人民币现价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后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达到30%左右。从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进行比较而言,中国经济总量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据普华永道等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GDP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统计,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是世界各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普遍在6%—15%之间,比同时期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要高很多。1979—2018年,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8倍,年均增长9.4%,其中1979—2011年是我国经济高增长时期,年均增长9.9%,持续了33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主动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经济增速依然比较高。

二是我国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历史性转变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就把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工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正逐渐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据联合国统计,50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占据着世界第一。我国的钢产量、汽车产销量、水泥产量等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三是我国贸易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美国等对中国的排斥、干预和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低位。1950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占全球总量的不足2%,为11.3亿美元,到1978年也仅为206.4亿美元。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重大改变,2012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8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6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获得飞速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第五位。

2.我国科技实力取得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技某些方面和方向已经领先世界,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科技成果初具规模。1956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听取中国科学院院士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报告时就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此后,党始终把科技工作作为党的重要工作来抓,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有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标志性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迅速。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并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并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出现了格局性、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比如取得了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信、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重大成就。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正迈步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上。

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军事硬实力等都获得了极大发展,这些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

3.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我国最终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使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一是我国的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党团结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二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的民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三是我国的文化更加繁荣发展。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活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四是我国的民生福祉显著提升。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得以更好实现。五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辽阔大地山川更加秀美,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

我国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不让一个民族滞后。这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小康的阳光照亮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我们实现了每个人和每个民族的发展,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的全面小康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三)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作为灵魂与旗帜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信仰,二是作为深厚基础的立于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之上的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三是作为“根”与“魂”的伟大建党精神。

1.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信仰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灵魂与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促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实现了中国人从“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到“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性转变。从历史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跟上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转变。曾经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丧失了主动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觉醒,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跟上时代、赶上时代到走向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从理论维度来看,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引领着我们进行了伟大斗争、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从现实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新时代条件下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有着决定性意义。

2.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深厚基础是建基于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之上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的深刻认知和把握,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时,具有更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呈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征程上,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律的深刻认识,使得我们取得了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发扬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自党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认知和把握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律,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取得了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我们党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从而发扬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使我们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发扬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100多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使我们取得了有益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发扬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体现在中国的发展之中。中国与世界历史紧密相融,不可分割。正是由于我们党对世界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知和把握,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和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选择路径。在这条新道路实践基础上,我们创立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3.伟大建党精神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根”与“魂”。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遭遇种种白色恐怖,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没有变,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使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困难局面,克服了长征路上的雪山沼地,克服了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克服了中国遭遇的各种灾难,最终走向了成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取得种种伟大成就,就在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

伟大建党精神建构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与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形态,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伟大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之路上的不竭精神动力,使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和激励着新时代赶考之路。新的伟大征程,需要伟大精神来引领和激励。党的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成就,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之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充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

总之,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显著优越性的制度基础和主动的精神力量,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一阶段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我们党已经为新发展阶段规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了新目标和新任务,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xyM0Rmap27hOHkoBePg3yxsh6+sOzbI1s/59PZQm6w2oMZv3Pkf1lsjHF3MN9M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