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新发展阶段战略判断的确立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也具有深刻的历史依据,表现在党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
第一,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鸦片战争以来,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艰辛探索着各种救国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失败了,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的28年中,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而且郑重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使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站稳了。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严峻挑战。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我们就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等。这些成就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从1953年到1956年,我们党又带领人民实行了“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即“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这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扎实基础。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我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是同频向前推进的。政治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此确立。党领导人民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经济上,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上,我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站得更稳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发展水平。
第三,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准确判断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由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和发展。
第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使得我国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
总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中走出来的。
新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但是,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多少认识,只能在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且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一是明确树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意识。1956年4月,毛泽东就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他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特点,要以苏为鉴,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后来在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已经具有了探索明确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意识。
二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中国人民曾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确立,而后通过“三大改造”,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主义制度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同时,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这些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取得了卓著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论十大关系》、八大政治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8年成都会议和两次郑州会议以及七千人大会等一系列会议、报告和决议等,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理论成果。当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些理论成果没有完全贯彻到底,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其应有价值。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成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指引了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一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邓小平科学、准确、系统地理解了毛泽东思想,并科学完整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恢复并确认了曾被遮蔽了的实事求是精神。二是正确确立了在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地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并用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创新的理论成果。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危机面前,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三是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再次,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发展。一是着力于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着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着力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等。
最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的新征程,形成了我国发展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必然结论。
一是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要矛盾是划分社会发展阶段性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是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轫开始,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回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性变革。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程中,我们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实现了奋斗目标的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引领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前进和迈向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安排,战略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发展已经迈进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四是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世界历史”的特质。中国与世界是同频共振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两个大局,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成为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我们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重塑,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总之,新发展阶段实质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轫、创立、丰富和发展的历史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走出来的,也就是说,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必然。
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道路探索历史的必然,实质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起点。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回顾历史,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其核心就是使国家强起来,赶上世界时代潮流。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就是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思想结晶,此书从心理建设、实业计划和社会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但是,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并没有实现,其思想最终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真正实现孙中山现代化宏愿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实现了中国现代化从被动型到主动型的历史性转变。
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坚实基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自己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机会,只能是被动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才为中国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性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很显然,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现代化建设是难以进行的。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现代化建设之所以没有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领导核心,没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新型政党来领导现代化建设,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则在革命性锻造中造就了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纪元的关键因素。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56年,毛泽东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周恩来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在这一时期,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理论原则等重要条件。
一是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是打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国际有利条件。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我们党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党还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虽然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获得了改善,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了有利条件。邓小平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三是形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和理论原则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新道路。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小康,并且,我们成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发展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概念。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进一步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思考,他在1983年会见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论。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四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是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第一个10年,即到2010年左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即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是提出了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是提出了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观点。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四是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同时,还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现代化建设思想以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领导保障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思想等。这些现代化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推进,一是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发展。二是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诉求是民生幸福,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四是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并号召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五是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这些现代化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道路历史进程也进入新境界和新水平,呈现出历史自觉性和精神主动性特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即新发展阶段,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现代化建设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观点都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特质、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认识上的理论创新,凸显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新命题。这明确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制度优势,这是西方现代化建设所不具有的。
提出了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意义。
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升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规律的把握越来越深刻、运用越来越纯熟,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历史进程。因此,这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