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心理咨询的实践发现,依恋关系不仅存在于孩子与抚养者之间,即使在成年人中,特别是恋人、夫妻之间,依恋关系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儿童时期的依恋关系与成年之后的依恋关系存在某种关联。后来,鲍尔比和爱因斯沃斯等人,以及后续的研究者们,对依恋关系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了成年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很容易与他人发展出基于信任的人际关系;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常会对与他人的关系过分紧张,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与过分依赖。也就是说,依恋关系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孩子童年时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为孩子心理与性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像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前面讲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个论点。父母当年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怎样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心中大概率就会长出怎样的果实。如果种下的是爱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心中会长出安全与信任;而如果种下的是恨的种子,那么收获的将是恐惧与不安。形象地讲,依恋关系就像是亲子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妈妈能够准确地传递含意丰富的情感信息,这种情感信息的信息含量远远大于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当情感信息通过依恋关系传递到孩子那边时,孩子的内心就像一块海绵,快速吸收妈妈传递过来的感觉,并通过妈妈传递过来的感觉,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这也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用于适应环境的心理机制。

如果妈妈通过情感信息交流通道把安全感信息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会通过这种安全感,形成“外部世界是安全的”“外面的人是可信的”这样的感觉。基于这些感觉,孩子才会鼓起勇气走向外部世界,勇敢地去探索,认知,学习,结交更多朋友,未来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如果妈妈通过情感信息交流通道传递给孩子的全是焦虑、恐惧、不信任等让孩子感到不安全的情绪,那么孩子会通过这种情绪,形成“外部世界很危险”“外面的人不可信”这样的感觉。在这些感觉的控制下,孩子就会难以鼓起勇气探索外部世界,更谈不上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了。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步入成年,当年种下的那颗不安全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时,他们会下意识地观察别人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在他们的大脑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认知模式,即“我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如果别人不高兴了,那就是我的错”。这种认知模式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压力极大,生活得很累。此外,他们由于曾深深体会过不安全感,所以特别害怕失去,并且会下意识地依赖他人,而越是刻意依赖,就越难与他人建立起良性的友情和爱情关系。越难建立稳定的关系,就越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在其理论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足够好的妈妈”,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即“抱持”。“足够好的妈妈”会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时刻关注着他的需求,根据他的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地适应和改变,随着他的依赖性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为他提供的东西。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不能清晰有力地表达时,他的妈妈就能给予他恰当的回应和及时的满足,这就给他建立起了最初的安全感,让他在内心形成了对世界的基本感觉,即“这个世界欢迎你”。“抱持”强调妈妈对孩子的及时回应,这种回应的及时程度就如同镜像一般。妈妈及时回应了孩子,就相当于孩子内心的呼唤被听到了,孩子便会获得满足感和存在感。当一位妈妈能够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体会他的感受,那么孩子会感到无比安全。

此外,温尼科特还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人士,尤其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活出真正的自己,即活出生命的野性,因为生命的野性才是生命的本来面目。相比生命出现的时间,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则与文化出现的时间要晚太多,这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层建筑本应与原初生命力和谐共存,而不应该成为压制生命力的沉重包袱。尤其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原初生命力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就让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这与生命发展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要想让孩子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来,就应该在孩子的生命之初种下安全的种子,提供安全的环境。

依恋不仅是反映亲子情感联结的关系,更是人性发展的基本需求与动力。每个孩子从来到人间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妈妈,寻找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好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容器,是心灵成长的沃土,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孩子的生命力会得以伸展,他不仅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还会拥有爱别人的力量。相反,如果孩子最初的抚养者没有跟孩子建立起好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为了适应环境,为了逃避痛苦的情感体验,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就不得不在心中筑起铜墙铁壁般的防御要塞,关闭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通道。这样一来,虽然痛苦减轻了,但孩子也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失去了爱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当然,你也不必过于悲观,觉得自己没有遇到好妈妈、好爸爸,就无法做出改变了。要知道,你之所以是现在的你,是因为你有独属于你的经历和体验,特别是你构建的独特关系,这些关系造就了现在的你。心理学本身并不是什么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在你的个人发展史中,有很多关键要素藏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可以借助心理学这个工具去重新认识它们。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你面对当下,体验当下,活在当下。这些都有专门的方法,也不用着急,慢慢来。活在当下的前提,是你得先看见自己,领悟过去,这样你就有了活在当下的勇气与可能,也积累了做出改变的势能。如果你能领悟过去,体验当下,那么心理学还能帮你面对未来,帮助你认识到你究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如何活出想要的自己。所以,不用着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步一步来,过你想要过的人生。 F3YesQalOGG5x3618/+wiO/ZoWlQF5xDg3SiCHuQ1Z4iS+vXKiIx3EZ+6sHp1A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