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实践

1.20世纪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装饰设计

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北京从1958年年底开始兴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十座大型建筑,称为“十大建筑”。1958年11月11日,为完成在首都兴建的“十大建筑”美术设计任务,由文化部、轻工业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都国庆十大建筑美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人员分为八组,第七组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为主,包括北京市美术公司等单位人员;召集人是陈叔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赵枫川(北京市文联美术工作组组长)。参加会议的我院教师有24人(按会议分组名单顺序):吴劳、张光宇、柳维和、邱陵、袁运甫、常沙娜、崔毅、徐振鹏、周成儦、奚小彭、罗无逸、程尚仁、雷圭元、陈若菊、梅健鹰、张守智、黄能馥、王家树、梁任生、谈仲萱、陈汉民、朱宏修、温练昌及老艺人张景祜。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和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作了动员报告,与会的全国美术工作者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愿为划时代的伟大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大会堂宴会大厅前厅,奚小彭设计,1958—1959年

1958年12月,在院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学院组成75人的“十大建筑”装饰设计工作队,其中教师17名,高年级学生58名,留校上课的师生作为后援。工作队由副院长雷圭元领衔,根据工作需要把建筑装饰、装饰壁画、陶瓷、染织等不同专业的师生分为6个工作组,参加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等建筑工程的部分装饰设计工作。

人民大会堂天顶灯饰及室内设计,奚小彭设计,1958—1959年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灯饰,常沙娜设计,1958—1959年

室内装饰系承担了人民大会堂内的山东、山西、甘肃、辽宁、陕西、云南、北京等厅的室内装饰设计及顾问工作。参加设计的有奚小彭、徐振鹏、罗无逸、谈仲萱、崔毅等。在这次重大设计任务中,学院师生表现了较强的设计能力,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因为人民大会堂是重点工程,专门组织学院奚小彭、常沙娜、崔毅配合北京设计院完成人民大会堂的重点装饰设计,奚小彭、常沙娜等设计的人民大会堂顶灯及宴会厅顶部图案及其他装饰图案,为装饰设计的民族形式完美融入建筑整体设计做出了示范。北京厅(118厅)室内设计、装饰、家具、陈设、灯饰、织物等的设计制作,在当时副市长吴晗直接领导下,由雷圭元副院长、教师奚小彭、学生何镇强历时三年多完成。

陶瓷美术系1955级与1956级同学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大型中西配套陶瓷餐具的设计并参加监制生产,参加设计与监制生产的有梅健鹰、郭万隆、张守智、金宝升等教师及高年级学生霍流芝、魏之騟、胡美生、侯德昌等。同时,1956级与1957级陶瓷组还参与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与监制,指导教师为金宝升。

人民大会堂墙楣、柱头,常沙娜设计墙楣、崔毅设计柱头,1958—1959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厅铜饰,温练昌主持设计,1958—1959年

染织美术系完成了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等建筑的部分装饰设计,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北京厅与钓鱼台国宾馆的地毯设计及人民大会堂的丝织窗帘、锦罗绒沙发面料设计。参加设计的有程尚仁、温练昌、常沙娜、李绵璐、黄能馥、朱宏修、陈汉民和1955级学生崔栋良、李骐、李永平、陈圣谋与1956级学生祝韵琴等。

装饰绘画系于1959年和1960年先后组织全系师生到海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西藏等地,深入生活,采风搜集创作素材,随后完成了民族文化宫和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宁夏厅的装饰画和壁画的创作工作。参加创作的有张仃、张光宇、吴劳、邱陵、袁迈、柳维和、张振仕、周成镳、袁运甫、张国藩、朱济辉及汪钰林、卢德辉、何宝森等1956级、1957级学生。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廊装饰,罗无逸主持设计;旗徽,金宝升主持设计,1959年

民族文化宫《吉祥和美》“大铁花”屏风,高247cm,长465cm,温练昌设计,1959年;原是西配楼舞餐厅屏风的一部分,现安放在主楼三层多功能厅

学院师生进驻工地,夜以继日进行紧张的装饰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大量草图,方案经过优选后继续深入推敲,绘制施工图,审核施工大样。师生参与建筑装饰、室内装饰、灯具、家具、屏风、成套餐具、茶具、壁画、地毯、沙发面料、窗帘等设计工作,共完成设计正稿1430件。负责陶瓷、染织、装潢等工作的师生分别下厂制作。

对于“十大建筑”工程,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的艺术标准,周恩来总理更是对设计工作始终给予极大关注和具体指导。他看了学院的设计后说,一切要为人民着想,一切是为了人,不是为了建筑物的表面装饰。要使今天的人看了舒服,使用方便。我们不是盖宫殿,我们是为今天的人民设计。装饰要朴素、大方、平易近人。少而精,不要多而溢。古今中外,所有精华,皆为我所用。他还对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提出具体指示,这个礼堂既要能开会,又要能演戏,既不要像资本主义的议会,又不要像大剧院,更不宜像大宫殿,希望设计出一个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天水一色的大会堂。因此,学院师生在代表国家形象的建筑装饰设计中努力寻求现代功能与民族形式的融合,古为今用,外为中用,与建筑师、使用单位、施工单位、技工师傅精诚合作,教学相长、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从使用出发解决问题,避免复杂繁琐,加强尺度观念和整体意识,推陈出新,创造了简洁明快、朴素大方的时代感。今天,十大建筑宏伟壮丽的气势,端庄大方的民族风格及其所凝结的崇高乐观的时代精神,依然是一个时代的光辉典范。由于十大建筑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对于学院而言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实践机会,不仅培养了师资队伍,而且锻炼了一批学生。

1958年冬,雷圭元(左三)、徐振鹏(左四)、常沙娜(左六)、张光宇(左八)、吴劳(前排右二)与1957级室内装饰系学生一起讨论人民大会堂室内装饰设计方案

1959年1月,学院美术装饰设计第二轮工作的师生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同志合影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工地

1958—1959年,雷圭元的讲座内容整理稿《创作图案的步骤》,陈圣谋整理

1958—1959年,奚小彭的讲座发言稿《有关建筑装修、室内设计工作的一般问题》

1958—1959年,张镈的讲座内容整理稿《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思想》,张世彦整理

1958—1959年,张光宇的讲座内容整理稿《民族形式问题》,李永平整理

1959年1月3日,周令钊的讲座内容整理稿《民族宫的建筑装饰》,梁启凡整理

1958年12月2日,顾恒的讲座内容整理稿《建筑装修基本知识》,连维云整理

1959年10月1日,在京艺术院校领导出席国庆10周年观礼活动,在天安门前合影,左起:吴印咸、赵沨、李伯钊、沙科夫、章泯、钟敬之、陈叔亮、齐速、张仃、雷圭元

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宣传我国工艺美术十年来的成就,广泛交流创作技艺经验,促进工艺美术创作和生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和艺术质量,由中央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出。展览会规模较大,包括刺绣、织锦、印染、编织、陶瓷、漆器、金属工艺、玩具、雕塑等3500余件展品。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雷圭元的评论文章《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展览》。

1960年2月,由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82位工艺美术代表还在会后举行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张仃参加了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题为“党的总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胜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参加首都十大建筑工程的一些体会”的发言,进一步总结学院参加十大建筑装饰设计工作的经验,并在3月10日的《人民日报》发表同名文章。 XbN+qkKQAfrmcOxqhzpb7FJbVBU30BPXvaWDvTZDBdm4T3CeCUJHcsUqdQeWnb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