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学院的筹建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一系列国家重大设计活动的开展,工艺美术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和学校都发出了创办工艺美术学院的呼声。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检查建国瓷工作时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悠久的文化,工艺美术有光辉的艺术传统。我们又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工艺,对工艺美术要进行全国性的调查,要关心艺人的工作和生活,要成立工艺美术学院,要培养不同专业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

周总理的讲话,使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务长兼绘画系主任的庞薰琹增加了创建工艺美术学院的信心。1952年4月,他带着建立学院的方案专程到北京与江丰、华君武商议。他的努力得到了中国美术界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的普遍支持。

1952年,中国学习苏联的教育体制模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此契机下,3月24日中央美术学院致函文化部,建议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迁至北京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合并,作为将来成立工艺美术学院的基础。文化部将建议函转交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核实。4月,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同意合并。

1952年10月,根据全国院系调整要求,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建筑组22名学生并入同济大学。同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22名学生合并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1953年2月16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庞薰琹、雷圭元、柴扉、顾恒、程尚仁、袁迈、柳维和、田自秉、温练昌、程新民等教师及家属与实用美术系学生从杭州北上北京,并带来大量工艺美术图书资料。同时,清华大学营建系部分教师也并到中央美术学院,其中调到实用美术系的教师有高庄、常沙娜。合并后,张仃任实用美术系主任,雷圭元任副主任,庞薰琹任实用美术系研究室主任。

1952年4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致函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转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合并,作为将来成立工艺美术学校的基础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为实用美术系迁并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所附的教员名单,1952年8月21日

1953年,实用美术系组织人员收集、临摹、整理传统图案,编辑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专题性质的传统图案教材:《中国锦缎图案》《敦煌藻井图案》《北京皮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为图案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此时,温练昌和常沙娜接受建筑工程部和文化部的委托,先后参与了苏联展览馆电影馆(今北京展览馆电影馆)装饰雕塑及彩画拱顶设计和首都剧场装饰设计。

北京展览馆(原苏联展览馆)大门,奚小彭设计,1953年

北京展览馆电影大厅天顶,温练昌、常沙娜设计,1953年

北京饭店大宴会厅前厅装饰,奚小彭设计,1954年

1953年上半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领导,在各省文化局的支持下,实用美术系全体教师对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做了普遍调查和搜集整理工作,同时筹备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提高。这项工作对了解当时的全国工艺美术状况,开展工艺美术教育和研究,培养师资,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收集、临摹、整理、出版的传统图案教材:《中国锦缎图案》《敦煌藻井图案》《北京皮影》,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

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3日,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参观了展览。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这次展览,观看展览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办工艺美术学院,要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要结合生产,要关心人民生产的需要,要学习先进技术。” 这个指示对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对民族传统的认识、办学方向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部邀请陈之佛、沈福文等在南方的艺术家和各地著名的民间艺人来京参观,交流经验,并与在京的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祝大年、高庄郑可、周令钊等举行了座谈。展览结束后,3000件展品的大部分展品转交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收藏,用于教学和科研;1956年又转入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雷圭元:《匈牙利工艺美术品选集》;雷圭元:《捷克斯洛伐克工艺美术品选集》;袁迈:《罗马尼亚工艺美术品选集》;袁迈:《保加利亚工艺美术品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1954年初,实用美术系改为工艺美术系,庞薰琹任系主任,并设立工艺美术研究室,庞薰琹、雷圭元任正、副主任。此时,实用美术系暂停招生,全力投入研究工作。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实际,改进工艺,培养师资,准备教材”,为筹建工艺美术学院做必要的各项准备。

1954年8月,为打开我国工艺品的外销出路,同时对外介绍中国民间工艺的艺术成就,文化部委托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筹办了四个规模相同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其中,庞薰琹带队到苏联,雷圭元带队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瑞士、芬兰,吴劳带队到波兰、民主德国,袁迈带队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举办展览,并对苏联及东欧各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及研究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带回了有关工艺美术教育的资讯,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办法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雷圭元和袁迈回国后还编了四册有关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工艺美术品选集,195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四国的工艺美术,为中外工艺美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选派工艺美术系部分青年教师出国留学,以培养师资。1954年,选派李葆年赴苏联穆希娜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装饰雕塑(1954—1960)。1955年,选派王学东赴捷克斯洛伐克,翌年入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玻璃工艺(1956—1961)。1956年,选派白崇礼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染织、服装设计(1956—1961)、邱承德在捷克斯洛伐克高等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书籍装帧设计(1956—1960);选派朱济辉赴波兰学习装饰壁画。此外,还有其他院校由国家选派赴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学成陆续到学院任教的教师:奚静之在苏联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系留学(1955—1960);1955年,严尚德赴波兰弗洛茨瓦夫造型艺术学院留学(1956—1961);林福厚在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实用建筑系留学(1956—1961);张国藩在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留学(1956—1960);余秉楠在东德莱比锡书籍艺术与版画高等学院留学(1956—1962)。

1954年5月26日,张光宇、雷圭元、柳维和、张正宇、周令钊、郑可、夏同光、钟灵(美协)、王品渠(军委)在中央美术学院讨论中央军委委托设计荣誉奖章、荣誉勋章、红星勋章的具体问题。1955年,接受国家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授衔制度的设计委托,由张光宇主持,周令钊、温练昌、常沙娜、陈若菊共同设计完成了元帅服;周令钊、陈若菊等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勋章。其中,八一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八一,独立自由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解放勋章的中心图案是五角星和天安门,勋章分一级(金质)、二级(金质)、三级(银镀金)评授,另有铜镀金奖章。

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周令钊、陈若菊主持设计,1955年;图为一级勋章

元帅服,张光宇主持,周令钊、陈若菊、温练昌、常沙娜共同设计,1955年

1955—1956年,工艺美术系恢复本科招生,并开设两个专修班,培训展览设计和染织设计方面的干部。1955年,第一次接受两名波兰籍的本科留学生,分别学习染织和陶瓷,接受保加利亚籍万曼为染织系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万曼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纤维艺术家)。工艺美术研究室编绘出版了《图案的组织:牡丹花的写生和应用举例》《民间染织刺绣工艺》《民间雕塑工艺》、 Indigo prints of China (《中国蓝印花布》英文版)等系列教材,丰富了当时的工艺美术教学,同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5年,工艺美术系染织、陶瓷、室内装饰三个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民间工艺美术调查研究工作;3月20日,《人民日报》以《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调查研究民间工艺美术》为题进行报道。

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图案教材:《图案的组织:牡丹花的写生和应用举例》《民间染织刺绣工艺》《民间雕塑工艺》,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 INDIGO PRINTS OF CHINA (《中国蓝印花布》),外文出版社,1956年

1956年3月4日,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备委员会主任白如冰及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邓洁、国务院第四办公室(分管轻工业、手工业)主任贾拓夫汇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汇报后说:“手工业要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护民间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 这些指示直接促成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委员会的成立。

4月25日,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中央美术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任主任,委员有邓洁、谢邦选、陈叔亮、朱丹、蔡若虹、江丰、庞薰琹、雷圭元、吴劳、刘鸿达。筹备会决定,在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同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归中央手工业管理局领导。4月30日,为强调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艺术干部的迫切需要,文化部、高等教育部、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联衔送呈国务院关于调整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的报告。同月,根据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党组的决定,研究所开始筹建。

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65页。

5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委员会设立筹备委员会办公室,由学院代表庞薰琹、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代表谢邦选、文化部代表吴劳三人具体负责筹建工作,由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邓洁总负责。筹备委员会先后召开三次会议,讨论机构设置、院务委员会条例和人员配备等问题。由于经费和校舍问题,文化部建议在无锡试办学院,庞薰琹则坚持在北京,邓洁、谢邦选、吴劳积极推动解决学院成立急需的校舍、物资、经费等事宜。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提供了北京阜成门外白堆子75号的一座楼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提供30间宿舍和一个汽车房。校舍暂定在阜成门外白堆子75号。

1956年,吴劳(左)、谢邦选(右)在学院筹建会上 tsadn3nwp77guzu5BTZ9BA/YCG0zrGmAiXL393/UXByH8AR8vY/3C4M75rV6ba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