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小节

卷上讲的主题,即所谓内伤外感之辨,其实质就在于虚实辨证。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大的纲领,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虚实者,有余不足也。”实主要指邪气盛实,即李杲讲的外感八益之邪;虚主要指正气不足,即李杲讲的内伤饮食劳倦。所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分析疾病过程中邪正的虚实关系,是辨证的最基本要求,因而《素问·调经论》有“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之说。

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当泄其有余,虚证当补其不足。虚实辨证准确,攻补方能适宜,才能免犯实实虚虚之误。“虚虚实实,医杀之耳”是李杲对我们的告诫。

虚证指以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以“精气夺”为主要矛盾的证。其基本病理为正气亏虚、邪气不著,此处的“正气”不一定是气,气、血、阴、阳、津液都可能出现不足。形成虚证的病因病机,虽可以由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所产生,如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等,耗伤气血营阴;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等,使阴液气血耗损等,均可形成虚证。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中特别强调饮食劳倦对虚证形成的影响。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证。其基本病理为邪气盛、正气不虚。实证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所致;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气机阻滞,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所致。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参看表1,主要可从病程、体质及症状与舌脉的特点等方面加以鉴别,同时表2是《内外伤辨惑论》关于内伤外感的鉴别表格,二者的基本思想很相似,读者可以相互参看。

表1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表2 内伤外感辨证小节 OGLMFIUf10E0YHCUAKYlDYWkfX7rfM1UnmIxE1uSF4hiMP58vO1N+2PM1b3OAN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