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的历史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89年,Van der Meulen首先将脂肪组织游离移植应用于临床。1893年,Neuber在采用大块脂肪组织移植失败的基础上,改良为采用多个小块脂肪组织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畸形获得成功。1895年,Czerny报道采用切除的脂肪瘤组织移植进行乳房整形获得成功。1909年,Lexer采用腹部脂肪组织块移植治疗眶下区凹陷与半侧颜面萎缩等取得满意效果。1911年,Bruning尝试采用脂肪注射技术进行鼻成形术未获成功。但到1925年,脂肪移植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表软组织凹陷、半侧颜面萎缩、小乳症等的治疗。1938年,脂肪移植已成为整形与再造外科中被确认的一种治疗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游离脂肪移植被用于充填额窦清除后残留的死腔,也被用于覆盖神经与肌腱,以及腰段脊髓手术中覆盖硬脊膜。随着脂肪移植应用范围的扩大与经验的积累,临床医生发现,游离脂肪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移植后吸收严重,吸收量高达30%~70%,而且容易发生移植物中心部位无菌性坏死、液化,形成囊肿,并最终被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几乎被弃用。

要提高游离脂肪组织移植(free adipose tissue transplantation)的成活率,其关键在于血供重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临床工作者认识到真皮具有丰富的血管,与之紧密附连的脂肪组织可以从真皮血管网中获得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脂肪组织的存活,减轻脂肪移植后期移植物体积的丧失。因此,对真皮脂肪组织复合移植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1959年,Watson成功地实施1例真皮脂肪组织复合移植,该移植物为20.32 cm×22.86 cm×7.62 cm大小,重200~250 g,移植后未发生组织坏死、脂肪液化和感染。1972年,Leaf和Zarem运用真皮脂肪组织进行面部凹陷充填,并强调切取、移植组织块时,操作应轻柔,这样可以减轻组织吸收,而且证实移植的真皮内也无明显的囊肿形成。到1992年,仍有采用真皮脂肪组织移植治疗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PHA)(Romberg病)等轻、中度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报道。此外,也用于治疗腮腺切除后下颌区凹陷、后天性与先天性软组织凹陷、半侧颜面萎缩和小乳症,认为真皮脂肪组织是软组织凹陷最好的填充材料。但Sawney在1969年以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真皮脂肪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移植后1周、2周、4周与8周时,移植物体积分别丧失6.7%、9.0%、20.0%与33.3%,并观察到血管生长仅限于真皮部分,没有血管自真皮长入脂肪组织。根据实验结果,Sawney认为真皮血管形成良好并不能提高脂肪的存活,真皮脂肪组织移植优于单纯脂肪组织移植的关键在于操作方便,减轻损伤,从而降低了移植物的吸收率。其他学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真皮脂肪组织移植后仍存在明显吸收,吸收率达40%~50%或更高,必须再次手术充填。综合此类研究结果,真皮脂肪组织移植较单纯脂肪组织移植效果有所改善,但最终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20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与显微解剖学的发展,为脂肪组织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吻合血管的大网膜游离移植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用于头皮缺损的修复和半侧颜面萎缩的治疗。随后带血管蒂的大网膜移植、筋膜脂肪组织瓣游离或带蒂移植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移植的组织瓣无须过多地固定,植入时也易于塑形。因此,不带血供的脂肪组织块移植因不易成活而较少被选用。

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问世,使得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新技术——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之一。 yvpzrjywFAu3uT0OX8MHdKvVLeVq31ve0PDKq+zEcW6Hvq/R6JkqqITmKECns18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