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注射器法取材

脂肪移植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脂肪的获取、供区的选择、颗粒脂肪的纯化、移植方法、受区的条件以及术后管理。有学者将脂肪移植比拟于在一块田地上播撒种子,要想实现最好的收获,就需要优化以上各个元素,并使其保持均衡的一致性,而其中种子——即颗粒脂肪组织的获取就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脂肪抽吸的方法很多,有真空负压机、超声吸脂机、电子吸脂机、共振吸脂机以及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等,但除最后一种外,其他方法所获得的脂肪组织并不适用于移植。注射器脂肪抽吸术始于1974年,因其设备简单、投资少、安全可靠,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注射器抽吸脂肪后局部无死腔,且有液体缓冲,抽吸脂肪机械摩擦小,无脂肪气化,对抽吸的脂肪损伤较小,使抽吸出的脂肪保持较好活力,有利于进行脂肪颗粒的自体游离移植;且采用注射器抽吸脂肪是在封闭的无菌系统内完成,较采用其他脂肪抽吸法的脂肪收集系统(一般的脂肪收集系统路径长、结构较复杂),脂肪污染机会减少,因此通过注射器吸脂法获取移植所需的颗粒脂肪组织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肿胀麻醉

注射器吸脂法时多采用肿胀麻醉,该方法特点:超量灌注后组织间压力较大,血管受压,局部灌流减少;大量盐水溶液的浸润,使脂肪组织机械性扩张,扩大了组织间隙;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具有亲脂性,脂肪组织能阻止其扩散吸收;肿胀的压力使溶液中的肾上腺素易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管能进一步收缩;此外,相当一部分肿胀液随着抽吸而排出。上述原因,使得利多卡因吸收缓慢,血浆中不易达到中毒浓度,同时也使得抽吸时吸管更易通过,血管损伤小,出血少,脂肪能较易彻底吸出,增加了安全度。

目前常用的配方:生理盐液1000 mL,2%利多卡因20~40 mL,1:1000肾上腺素1.0 mL。其中利多卡因较为公认的安全剂量为小于等于35~40 mg/kg。有学者报道,目前的肿胀液配方成分对颗粒脂肪的移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

二、供区选择

常用的脂肪供区有上下腹、髂腰、大腿、臀部、上臂等部位,目前尚未明确脂肪不同部位来源对移植术后脂肪组织成活率是否有影响。

Hudson发现,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细胞是最大的,这些部位的脂肪组织蛋白酶活性高,从而认为具有最强的生成脂肪的能力。Glogau认为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组织能较好地作为脂肪移植的供区,此处的脂肪相对比较稳定,不易随体重或者节食减肥而变化,脂肪细胞体积小、致密,完整的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腹部,注射移植效果优于腹部脂肪。也有实验研究证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大部分聚集在血管周围,而人类腹部和大腿的皮下脂肪中,脂肪干细胞最多。因此,最常用的供区还是大腿和下腹部。

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态度,Rohrich等对照分析了采用脂肪抽吸术采集获得的来源于腹部、侧腹部、大腿、膝关节内侧脂肪,采用体外比色法检测细胞增生的数量来分析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认为4个供区所提取脂肪在脂肪成活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von Heimburg等对比了采用脂肪抽吸术和直接切碎法获取的来源于腹部、胸部、臀部的前体脂肪细胞,发现所有部位均有94%以上的前体细胞成活,提示不同部位获得的成活细胞数相似。Ullmann等将从人的腹部、乳房和大腿获取的颗粒脂肪,注射到裸鼠体内的3个不同部位,16周后观察发现移植后脂肪的质量、体积、组织学特点都没有显著的差别。

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细胞不尽相同,不同部位的脂肪细胞代谢不同,血供也不同,因此最佳的供区选择尚未明确。很多人选择大腿外侧作为理想的脂肪来源,是因为此处的脂肪内纤维少并且属于相对的无血管区;另外该处脂肪细胞致密,所能获取的完整脂肪细胞数目多。在选择供区时,医师更多地应是跟患者交流讨论一起决定哪个部位的脂肪组织更为合适,以及选择脂肪丰富的区域,以免造成供区的畸形。

三、抽吸针与注射器的选择

注射器吸脂法获取颗粒脂肪组织过程中选择钝锐、粗细、吸孔大小适宜及负压适宜的脂肪抽吸针非常重要,适宜的抽吸针能使抽吸量最大、组织损伤最轻、运行阻力最小并获得大小及活力满意的颗粒脂肪。Coleman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标准化方式,采用外径3 mm、侧孔3 mm的吸脂针连接10 mL注射器进行吸脂,但这种方法提取的脂肪不能用于细针头进行皮下注射。Trepsat的微小脂肪移植技术则采用外径2 mm、侧孔1 mm的吸脂针。Fournier的注射器吸脂技术,以直径2.5 mm锐头吸脂针连接20 mL注射器,保证全部吸脂过程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且不会产生过大的负压(<40 kPa)。

有学者研究认为,抽吸脂肪的针头粗(直径4 mm)移植成活率高于针头细(直径2 mm)的。Erdim等研究显示使用直径为6 mm的钝圆针头抽脂针吸出的脂肪组织活性较直径<6 mm的吸脂针吸出的脂肪组织活性更高。但Gonzalez等应用3 mm吸脂针连接60 mL注射器以及2 mm吸脂针连接10 mL注射器,以两种方法进行脂肪抽吸,后一种方法抽吸的脂肪中甘油3-磷酸脱氢酶(G3PDH)检测低于前者,说明其所得脂肪细胞在细胞活力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并由此推论:大口径注射器抽吸脂肪细胞在脂肪细胞成活率上并不占优势,在保持极低负压抽吸脂肪时,用10 mL的注射器更为合理。

国内有学者对注射器抽吸压力进行测定。5 mL、10 mL、20 mL、60 mL注射器抽拉容量相同时,所产生的负压是相同的;当注射器抽拉容量小于20 mL时,其所产生的负压随抽拉容量增加而明显增加;当注射器抽拉容量介于20~30 mL时,其所产生的负压随抽拉容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减小,当抽拉容量大于30 mL时,负压不再随抽拉容量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加。因此建议注射器抽吸容量不应大于30 mL,同时指出在临床进行脂肪移植时,当注射器抽吸到一定的容量去获取脂肪颗粒时,伴随着脂肪颗粒进入注射器内,注射器内的容量减少,其内的负压降低。Lee等利用裸鼠模型检验压力和剪切力在人类脂肪移植中的作用,认为作为负压力,采取高压或低压行脂肪抽吸对抽吸物的质量和组织学影响均无差别,而剪切应力的程度,即注射推送速率,才会对脂肪移植物的存活能力造成明显的影响。

综合众多文献来看,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吸脂针应选择钝性或子弹头形,应带有主吸孔和侧孔,直径宜在2~4 mm之间,这样可以增加与脂肪组织接触面积,运行阻力较小,使劳动强度降低并减少供区损伤。尽管大直径的吸脂针获取的脂肪颗粒可能具有更高的活性,但由于颗粒较大,不宜于用于精细部位的脂肪移植,而直径2 mm的吸脂针可获得微小脂肪颗粒或超微脂肪颗粒。注射器则多采用10 mL与20 mL两种规格。

四、脂肪获取具体方法

(1)术前准备: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女性处于非月经期,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2)常规消毒铺单,画出吸脂范围,切口线长3~5 mm,尽量选择隐蔽部位。腹部切口选择在两侧髂骨旁或脐周;后腰部选择在两侧腰臀交界处;臀部、大腿选择在臀股部与腹股沟褶皱外1/3处(图3-1)。

图3-1 大腿供区注射器吸脂

(3)采用肿胀麻醉法,注入供脂区至皮肤稍发白、发硬为止(图3-2)。

图3-2 腹部供区注射肿胀液

(4)用注射器(常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连接适宜直径(多为2~4 mm)的吸脂针经切口插入皮下脂肪组织内,用力拉开吸脂注射器针芯,然后固定以辐射状扇形进行抽吸,当注射器内抽出物较多,负压不足时及时将注射器清空,再次进行抽吸(图3-3)。

(5)抽吸时,一手握住注射器,一手提起吸脂区或平放于皮肤表面,以感知和掌握抽吸的方向及层次,有鲜红色血液吸出时注意更换针头方向与部位。抽吸至浅层脂肪时,以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为度,一般至少保留1~1.5 cm皮下脂肪。应避免抽吸层次不均,引起高低不平。

总之,脂肪抽吸术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脂肪颗粒的活性,同时也会影响到ADSCs的产量。注射器获取脂肪颗粒的方法,尽管在供区选择,吸脂针直径大小,吸脂负压等方面存在争议,但该方法负压小,吸脂针直径细,对脂肪细胞损伤小,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同时具有供受区均无明显瘢痕遗留,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公认的获取脂肪颗粒的手段之一。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该法费时费力,抽到一个部位脂肪需要多次往复抽动,反复穿刺抽吸对血管神经存在一定损伤,对针孔切口处亦损伤较大,有时会出现切口延迟愈合。对于中、小量脂肪移植,常规负压抽吸法是首选,对于大量脂肪移植亦可应用。

图3-3 20 mL注射器连接3 mm吸脂针获取脂肪

(肖斌) yO/ReXIWgVunv2zuOJObHXU5+1lYMIdYMn4RDgURMvQH1sZbOE0vDCEnjJJwOr8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