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常用UISP技术

(一)超声引导颈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具体操作详见第3章)

颈椎源性疼痛是指颈交感神经、颈背根神经节、颈神经根、颈神经后支、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椎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颈椎椎间盘等病变引起的疼痛。超声引导颈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包括星状神经节阻滞、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颈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颈椎关节突关节阻滞、寰枢关节、颈2背根神经节、神经根及后支神经阻滞、枕大神经阻滞、第三枕神经阻滞等 [14-17] 。上述操作均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完成 [15-18]

患者取侧卧位,上肢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巾。从颈后部正中与枕骨交界处开始扫描,探头的方向与颈椎长轴垂直。缓慢自头侧向骶侧移动探头,当看到一弧形没有凸起的棘突声影时,可确认此即为颈1椎板。再向骶侧移动并轻轻旋转探头,可在同一个超声图像中见到第一个出现分叉声影的骨性结构,即为颈2棘突。以此类推来寻找各个节段的棘突,并标记。也可以将探头放置于颈部外侧环状软骨下缘水平,观察到前结节退化,形状如靠背的声影,此即为颈7横突,确认后,可向头侧移动探头,找到相应节段之颈椎横突,并标记。以此两种方法确认相应节段后再进行相应的注射治疗。

1.星状神经节阻滞

推荐: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由于解剖变异,星状神经节可能位于颈6椎体、颈7椎体以及胸1椎体前方;因此多采用颈长肌表面注射,局部麻醉药沿椎前筋膜扩散的方式来达到阻滞的效果。C6切面——颈中交感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干阻滞,需注意C6横突前结节的阻挡;靠内(角度过平)易阻滞迷走神经,过深易达颈长肌肌腹内。C7切面注意防止穿刺误伤椎动脉、椎静脉、胸膜顶及膈神经。

2.颈神经根阻滞

推荐:避免损伤椎血管、根动脉、颈升动脉、颈深动脉。注意控制药量,避免药物弥散进入椎管内,造成椎管内麻醉,甚至全脊麻。

3.颈椎关节突关节阻滞

推荐:注意控制药量,避免药物弥散进入椎管内,造成椎管内麻醉。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疼痛单位中的某一部分,对一个疼痛单位中的关节突关节内和上位神经根后支及下一神经根后支进行阻滞,治疗效果更确切。

4.颈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推荐:对穿刺平面的选择要准确,尤其是要避免在关节柱前方的椎动脉所在平面内穿刺。

5.寰枢关节、颈2神经根、神经节及后支神经阻滞、第三枕神经阻滞

推荐:完全平面内操作,通过对于探头的平移、倾斜、旋转调整,将探头、穿刺针和靶点放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保证能够看到完整穿刺针。

(二)超声引导胸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具体操作详见第4章)

胸椎源性疼痛指胸背根神经节、胸神经根、胸神经后支、肋间神经、肋间神经前支的外侧支、肋间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横突关节等病变引起的疼痛。胸椎源性疼痛比较颈椎源性和腰椎源性疼痛发病率低,但仍有15%人经历过胸椎源性疼痛 [15-17] 。超声引导胸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包括背根神经节阻滞(毁损)、神经根阻滞(毁损)、胸椎旁竖脊肌阻滞、胸脊神经后支阻滞(毁损)、肋间神经阻滞(毁损)、肋间神经前支的外侧支阻滞、肋间神经前支的前支阻滞(毁损)、胸椎关节突关节内注射、肋横突关节内注射等。这些操作一般都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17-19]

1.胸部背根神经节阻滞

推荐:平面内进针,在浅部调整好进针路径,避免气胸。

2.胸神经根阻滞

推荐:注射前回抽避免血管内注射。

3.胸椎旁阻滞

推荐:注意控制药量,避免过多的药物进入硬膜外,阻滞或损害邻近的神经。

4.胸竖脊肌阻滞

推荐:可采用平面内和平面外进针,针尖到达目标位置时,注射20ml药物。

5.肋间神经阻滞

推荐:目标肋骨下缘即为肋间神经走行部位。进针前通过多普勒模式,观察肋间血管的位置,进针时尽量避免刺伤血管和神经。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穿刺针从探头骶侧端进针,针尖穿过背部肌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等至目标肋骨的下缘,肋间最内肌浅面,回抽无血即可注射药物。

6.前锯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

推荐:阻滞效果依赖于药液在正确的层次扩散,因此辨认清楚前锯肌并将穿刺针穿刺到前锯肌浅面或深面至关重要。

7.胸横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前支的前皮支)

推荐:胸廓内动脉的浅面,可见条带状高回声影即为胸横肌和肋间肌,在两者之间注射药物即可阻滞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8.胸椎关节突关节阻滞

推荐:胸椎关节突之间不会有较宽较深的声窗。从探头的骶侧向头侧平面内进针,穿破关节囊后注射药物。

9.胸椎板后阻滞(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推荐:避免注射在椎板间隙之间的椎管内,导致椎管内阻滞。

10.肋横突关节内注射

推荐:使用平面内技术,避免气胸。

(三)超声引导腰椎及骶尾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具体操作详见第5章)

腰椎及骶尾椎源性疼痛是指腰椎和骶尾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相关结构的病变引起的疼痛。超声引导腰椎及骶尾椎源性疼痛注射治疗包括腰椎硬膜外腔药物注射、骶管硬膜外腔注射、选择性腰神经根注射、腰椎关节突关节注射、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6] [21-27]

1.超声引导腰段硬膜外阻滞

推荐:腰段硬膜外药物注射是临床疼痛治疗的常用技术之一。采用超声定位技术有助于提高硬膜外穿刺的成功率。临床常用有两种技术:旁正中长轴斜扫描技术和旁正中短轴斜扫描技术。建议采用平面内技术,避免穿破硬膜 [24-26]

2.超声引导骶管硬膜外阻滞

推荐:骶管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广泛应用于脊椎源性疼痛治疗中。成年人骶管裂孔变异较多,给穿刺操作带来难度。超声的使用可以提高骶管阻滞的成功率。可采用短轴平面外技术或长轴平面内技术扫描下进行骶管硬膜外阻滞。

3.超声引导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

推荐: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超声引导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相对于X线和CT引导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成功率可达90%以上。L1-L4神经根选择性阻滞可采用两相邻横突间旁正中短轴斜扫描技术,L5神经根选择性阻滞可采用“腰骶髂”三角区旁正中短轴扫描技术(腰骶隧道) [26],[27], [28]

4.超声引导腰椎关节突关节和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推荐:腰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和关节突关节囊内炎性刺激是引起腰痛常见病因,这一腰痛综合征称为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三种:腰椎关节突关节内注射,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和腰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可作为诊断性治疗。而腰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治疗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疗效更持久,可作为后内侧支阻滞后腰痛复发的后续治疗。一个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病变需行同节段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上一节段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或射频治疗 [22] [24] [27-29]

5.超声引导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推荐:腰交感神经节阻滞适用于治疗下肢交感神经性疼痛和血管痉挛性疾病。腰交感神经节阻滞通常在X线或CT引导下操作。对于部分较瘦的患者,可行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时应充分使用多普勒功能,以避免损伤椎前和椎旁血管。X线和超声双重引导也在临床经常使用 [28] [30]

(郑拥军) GtV1ICrdAB6am9XVsCg7itc1Ws9Ce1yVD6D17j+7w88rfxteFoZlG/eM9IMt/B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