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壹 丰收祭与新岁首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在我们的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在民俗中被称为大年,其核心内容是除旧迎新,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俗。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民国年间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由于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将春节等同于岁首,并且将年末也包含在春节系列活动之中,所以本书将自上古开始的年终岁首的年节祭祀与庆祝活动都囊括在传统春节范围之内。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程,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古人重视与时间相关的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在三代 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

《尔雅·释天》: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载是运载之意,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夏代以“岁”称年,岁与收获、祭祀及天文星象有关。“岁”本为斧类砍削工具,也用来收获庄稼。当时庄稼一年一熟,庄稼收获后,人们要杀牲祭神,“岁”就成为祭祀的代称。这种每年一度的丰收祭祀庆祝活动,将自然时间分成了不同的时间段落。因此岁收之“岁”与岁祭之“岁”就逐渐成为特定的年度时间标记。商代以“祀”称年,强调祭祀周期,这与商代的文化特性相关。周代继承夏代以农作物丰收为年度时间周期的计时传统,正式将年度周期称为年。

甲骨文中的“年”字

“年”本义指农作物的丰收。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人背禾的象形字,指收成。甲骨卜辞中常有“受年”“受黍年”“求年”等。《说文》:“年,谷熟也。”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由于当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自然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商代并不特别看重禾谷成熟周期,而周代以农业为立国的基础,农业丰收是王朝大事,因此径直以禾谷收获期作为年度时间名称。以农作物生长、成熟为时间段落标志是原始先民的习惯,它在一些后进民族中保存了很久。大年、新年由周代确定之后,成为中国人最向往的日子。

〔南宋〕马和之《豳风图(局部)》

《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了周代禾谷登场后人们庆祝、欢乐的场景: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周人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之月,因此在十月末十一月初过年,过年的热闹与过年祝福此时已经有相当鲜明的体现。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的时间从未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春节是古老的。同时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首要节日,年复一年地为人们提供庆祝与欢乐的机会,人们从春节民俗中获得一次次精神更新,同时也使社会关系不断得到增进,因此我们说,春节又充满了新鲜与活力。 XxFCqHyMCM9qVjfoMeuNZIqrlXfTv0+EPMNPpCRHpC/otfrLhfMMsjSfmcwQZd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