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 2.异型性 3.癌前病变 4.原位癌 5.种植性转移 6.副肿瘤综合征 7.癌症性恶病质 8.原癌基因 9.多形性腺瘤 10.癌肉瘤 11.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12.癌 13.肉瘤 14.肿瘤实质 15.肿瘤演进 16.肿瘤异质化 17.肿瘤抑制基因 18.转移 19.浸润性生长 20.非典型增生 21.印戒细胞癌 22.肿瘤的直接蔓延 23.膨胀性生长 24.外生性生长 25.肿瘤的分级 26.肿瘤的分期 27.畸胎瘤
1.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① 、 ② 、 ③ 三种。
2.肿瘤的扩散方式有: ① 和 ② 。
3.肿瘤的转移途径有: ① 、 ② 、 ③ 。
4.肿瘤的组织结构包括 ① 和 ② ,其生物学行为主要由 ③ 决定。
5.肿瘤的命名原则为: ① 、 ② 。
6.黏液癌,黏液积聚于细胞内,将细胞核挤向一边,细胞呈 ① ,称为 ② 。黏液癌的肉眼观呈 ③ ,故又称 ④ 。
7.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为 ① 、 ② 、 ③ ,尤其常以 ④ 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8.血道转移常见的器官是: ① 、 ② 。血道转移瘤的特点是: ③ 、 ④ 、 ⑤ 、 ⑥ 。
9.肿瘤的异型性包括 ① 和 ② 两方面。
10.肿瘤恶性程度越高,细胞的异型性越 ① ,分化程度越 ② 。反之,异型性越小,其分化程度越 ③ ,常为 ④ 肿瘤。
11.恶性肿瘤常呈 ① 生长,触诊时肿瘤表面 ② ,境界 ③ ,术后易复发。良性肿瘤常呈 ④ 生长,触诊时肿瘤表面 ⑤ ,境界 ⑥ ,术后不易复发。
12.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常可见 ① ,癌细胞间可见 ② 。
13.根据 ① 和 ② ,通常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14.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有: ① 、 ② 、 ③ 。
15.常用恶性肿瘤的分级法:I级表示 ① 、 ② ;Ⅱ级表示 ③ 、 ④ ;Ⅲ级表示 ⑤ 、 ⑥ 。
16.肿瘤TNM分期:T代表 ① 、N代表 ② 、M代表 ③ 。
17.良性肿瘤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 ① ,此外还可发生 ② 、 ③ 。
18.女性乳腺常见的腺瘤是 ① ,镜下可见 ② 、 ③ 两种成分。
19.卵巢常见的腺瘤是 ① ,根据腺上皮的不同又可分为 ② 、 ③ 两型。
20.腮腺常见的肿瘤是 ① ,镜下可见 ② 、 ③ 、 ④ 、 ⑤ 等多种成分。
21.息肉状腺瘤多见于 ① 、 ② ,特点是 ③ 、 ④ 。
22.平滑肌瘤最多见于 ① ,其次见于 ② 。
23.血管瘤可分为: ① 、 ② 、 ③ 。其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是 ④ 、 ⑤ 。
24.骨肉瘤常见于 ① ,好发部位是 ② 、 ③ 。X线特点是形成 ④ 、 ⑤ ;镜下特点是 ⑥ 。
25.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 ① 和 ② 的常见恶性肿瘤,常将其分为两型,我国多见的是 ③ ,另一型是 ④ 。
26.白血病是起源于 ① 的恶性肿瘤,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② 、 ③ 、 ④ 。
27.原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有 ① 和 ② 两种。
28.常见的原癌基因有 ① 、 ② 、 ③ ,其引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 ④ 、 ⑤ 、 ⑥ 、 ⑦ 。
29.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有 ① 、 ② 、 ③ 、 ④ 等。
30.鳞状细胞癌可发生在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 ① 、 ② 、 ③ ;也可发生在原来无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 ④ 、 ⑤ 、 ⑥ 。后者上皮先经过 ⑦ 而发生鳞状细胞癌。
31.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 ① 、 ② 、 ③ 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2.发生在 ① 和 ② 部位的皮肤乳头状瘤及 ③ 部位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较易发生恶变。
33.实体癌是一种分化程度 ① 癌,在癌巢小而少且间质结缔组织多时,称为 ② ;在癌巢较大较多而结缔组织相对较少时,称为 ③ 。
34.肿瘤的发生可能是 ① 激活和 ② 失活,以及 ③ 、 ④ 改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35.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主要由 ① 、 ② 组成,以及有数量不等的 ③ 。生长快的肿瘤往往 ④ 丰富,而 ⑤ 体现抗肿瘤免疫。
36.肿瘤组织的异型性小,说明其 ① , ② 。
37.根据肿瘤的细胞动力学概念,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针对 ① 细胞,因此 ② 肿瘤对化疗敏感,而 ③ 肿瘤对化疗相对耐药。
38.肿瘤的演进包括 ① 、 ② 、 ③ 等。
39.肿瘤的异质化,包括肿瘤细胞在 ① 、 ② 、 ③ 、 ④ 等方面的差异。
40.在 ① 、 ② 、 ③ 等部位的肿瘤往往是外生性的。
41.癌的淋巴道转移有规律性,乳腺外上象限的癌首先到达 ① ,肺癌首先到达 ② ,鼻咽癌首先到达 ③ ,晚期胃癌则转移到 ④ 。
42.肿瘤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侵入腔静脉的瘤细胞到达 ① ;侵入门静脉的瘤细胞到达 ② ;侵入肺静脉的 ③ ;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 ④ 。
1.简述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试述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及异型性在病理诊断学中的意义。
4.简述肉瘤与癌的区别。
5.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6.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7.何谓异型增生?分几级?试述其意义及与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8.试述血道转移的概念、运行途径及临床意义。
9.试述恶性肿瘤的播散方式。
10.举例说明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
11.简述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12.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13.试述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14.简述血行转移瘤最常见的器官及其形态上的特点。
15.简要回答与肿瘤生长速度相关的因素。
1.患者,15岁,1年前开始左大腿间歇性隐痛,后转为持续性疼痛伴局部肿胀。半年前不慎跌倒,左下肢不能活动。
体检:左膝关节上方纺锤形肿胀。
X线:左股骨下段骨质破坏,轮廓不规则,边界模糊。病变区一端可见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阴影。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病理性骨折,经牵引治疗无效,行截肢术。
截肢病理检查:左股骨下段骨皮质和骨髓腔大部分破坏,代之以灰红色肉样组织,形成巨大梭形肿块,约180mm×150mm×120mm,质较软,明显出血坏死。病变以干骺端为中心,向骨干蔓延,侵入并破坏周围软组织,无包膜。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梭形、多角形,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弥散分布,血管丰富,可见片状或小梁状肿瘤性骨样组织。
患者截肢后愈合出院。出院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截肢局部无异常。
(1)根据病史、病理特点做出诊断。
(2)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是怎样发生的?
(3)如何解释术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
2.患者,女,40岁。乳房包块1年,生长速度加快1月余。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腺外上方有一直径1.0cm大小的肿块,无疼痛,局部不红不热,近1个月生长速度较快,现已长大至拇指大,就诊入院。体格检查:双乳不对称,左侧外上象限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改变,乳头略向下凹陷。扪之发现一个直径2.0cm的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楚,较固定。左侧腋窝可触及3个黄豆大淋巴结。手术中病理发现:肿瘤直径约2cm,呈浸润性生长,状如蟹足,质灰白,有浅黄色小点。镜下,见瘤细胞成巢状排列,与间质分界清楚。瘤细胞呈条索状,无腺腔形成。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巢状瘤细胞之间为大量的纤维增生,其中见到新生的小血管。
问题:
(1)本病的病理学诊断是什么?
(2)乳房皮肤的局部表现是怎样形成的?
(3)腋下淋巴结可能有何病变?
3.患者,男,56岁。右肋下区疼痛5天加重半天来就诊。既往有经常性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前被诊断为“胃溃疡”。B超:肝左叶近表面多个占位性病变,大者3cm×3cm×2cm。胃镜:胃窦小弯侧见4cm×3.5cm溃疡,较浅,边缘隆起,不规则,火山口状,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固定。请拟订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并做出可能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