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证思维方法,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教材经历了多版的修订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一般处理原则,了解重点疾病的研究现状。
本版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历版教材成熟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编委会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打造适应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示范教材”的编写思路,既注重继承性、连续性,又体现中医药的创新性,突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本教材又融入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学术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特点和辨证论治思路、原则及概要。各论分八章,介绍61种常见病证,按肺系、心系、脑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各病证以概述(包括概念、范围、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及小结等“三基”内容为重点,体现了教材的传承;基于临床实践,从知识综合、知识转化、知识运用角度设计“临证备要”“名医验案”等栏目;基于扩展学生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古籍摘要”“文献推介”及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内容。书后附录为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全国中医内科学界同行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总论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叶放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编写;肺系病证概要、感冒、咳嗽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林琳编写,哮病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刘伟编写,喘证由山西中医药大学吴秋玲编写,肺痈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阮善明编写,肺痨由安徽中医药大学方朝晖编写,肺胀、肺痿由大连医科大学沈会编写;心系病证概要、心悸、胸痹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毛静远编写,心衰、不寐(附多寐)由甘肃中医药大学金华编写;脑系病证概要、头痛、眩晕由长春中医药大学王健编写,中风由山西中医药大学吴秋玲编写,痴呆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刘伟编写,癫狂、痫证由湖北中医药大学周小莉编写;脾胃系病证概要、噎膈(附反胃)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赵进喜编写,胃痛(附吐酸、附嘈杂)、胃痞由陕西中医药大学冷伟编写,呕吐由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宇峰编写,呃逆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海强编写,腹痛、泄泻由首都医科大学刘汶编写,痢疾、便秘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唐梅文编写;肝胆系病证概要、胁痛、黄疸(附萎黄)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编写,积聚、鼓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焰编写,瘿病由安徽中医药大学方朝晖编写,疟疾由海南医学院冯志成编写;肾系病证概要、阳痿、遗精(附早泄)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叶放编写,水肿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赵进喜编写,淋证(附尿浊)由河北中医学院潘莉编写,癃闭(附关格)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编写;气血津液病证概要、消渴、肥胖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谢春光编写,郁证、厥证由河南中医药大学蒋士卿编写,血证、痰饮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林平编写,汗证、内伤发热由贵州中医药大学唐东昕编写,虚劳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叶菁编写,癌病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编写;肢体经络病证概要、痹证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叶放编写,痉证、痿证由云南中医药大学李兆福编写,颤证、腰痛由内蒙古医科大学董秋梅编写。总论由吴勉华、叶放审稿,肺系病证由林琳审稿,心系病证由毛静远审稿,脑系病证由王健审稿,脾胃系病证由赵进喜审稿,肝胆系病证由季光审稿,肾系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由叶放审稿,气血津液病证由谢春光审稿。全书由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负责统稿审修。
本教材在纸质版基础上,还设有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这些数字化资源是纸质版教材内容的充实和延伸,可向使用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由石岩负责,《中医内科学》编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材恐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提高。
《中医内科学》编委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