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一、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即“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传统体育运动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可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七情在生理范围内活动,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遭受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传统保健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传统保健体育。宇宙是个整体,人体五脏亦为整体。人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变化与大自然的整体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直接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因此人们必须善于掌握自然界的变化,顺从天地而和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守神、调息、形体的锻炼,达到强身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发展身体某部位的功能或治疗某种疾病,更在于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以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功能状态的目的。练静功要求松弛机体,宁静思想,意守丹田,调整气息,这些都是整体锻炼的方法。通过这些锻炼,人的睡眠可改善、食欲可增加、精神可更充沛,身体内部的正气则可逐渐旺盛。传统保健体育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运动,主要依靠自身锻炼,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要领,逐渐获得效果,从而战胜疾病,增进健康。欲得其效,就要求练功者树立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学练,持之以恒。练功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选择适合的功法,领悟练功要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功夫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对机体起到调整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所谓“内”,指的是心、意、气等内在的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静功时,一般采用坐、卧、站等安静的姿态,结合意念的集中与各种呼吸方法进行锻炼,姿势、呼吸、意念三者不可分割。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求达到“动中有静”,即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武术虽然内容丰富,刚柔有别,但都十分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如长拳,要求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明显,运动幅度、关节活动幅度较大,强调“精、气、神”合一,“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要体现攻防含义的意识需根据架式变化,采用“提、托、聚、沉”的运气方法,达到“心与意合,气与力合”。太极拳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穿,要求“以心使身”,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长的呼吸,气沉丹田。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价值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风格朴实,易学易练,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这都十分有利于传统保健体育的普及和开展。人们通过锻炼,可以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

(一)培补元气、扶正祛邪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可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充。练功使元气充沛,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瘀滞,病由此生,气血通则百病自愈。”这里指的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神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机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它循经络运行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温养肌肉脏腑,润泽筋骨皮毛,司升降开阖,密腠理而御外邪,它是人体活动的根本动力。传统保健体育根据这个论点,通过锻炼正气,使人体体内元气充沛,血脉流通、脏腑协调,代谢正常,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调节精神、平衡阴阳

传统保健体育通过“松”和“静”调节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中医学强调“恬淡虚无”,即排除杂念、专一放松。锻炼时如能做到“恬淡虚无”不仅可使肌肉放松,还可以使进入大脑皮质的冲动减少,使人体处于“松弛反应状态”,达到改善生理功能的效果。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可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减少消极情绪、脱离病态心理,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都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所以,传统保健体育能体现养生治病的特点。如对阴盛阳衰的病人,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以求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而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气虚脱肛),则意念向上。所有这些,皆为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可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因此,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可通过疏通经络这一途径实现。如以意引气,多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肢体的活动或按摩拍打,可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使百脉皆通,气血充盈。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称为“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传统保健体育中的“意守”可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练静功时,有意守病灶的方法,即病灶在哪里,意念亦放在哪里,以意领气至病灶,使气推动血液至病灶,从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和滋润作用,使病灶组织得以修复,恢复气血调和的状态。

中医学谓“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认为经络阻滞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锻炼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体内气血运行发生调节性改变,血液呈现再分配状态,末梢血管扩张,可大大改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增强血氧的体内交换。从而证明,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四)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因此,脏腑失调是人体失去健康的病理基础。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以腰为基础,腰部命门是其主要锻炼之处,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这就是传统保健体育何以能全面增强体质的原因。传统保健体育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清安气和,并使魂、魄、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的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传统保健体育能使人体中枢介质和内分泌发生变化。据测定,锻炼后血浆中催乳激素浓度增加,作为中枢介质的多巴胺活性降低。因此,锻炼者会感到轻松、安宁。另外,血浆皮质激素的减少意味着人体衰老过程变慢,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所以,传统保健体育可以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TH6NYBjwToIT5Q4Dimw9AA9dwDjl05FlCNsJbV0w9q1wgBFDiPj/Umokj6EWZl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