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学科,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辨证救治、辨证救护的一门学科。中医急诊学源远流长,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历代都有治疗急症的名医和名著。如汉代张仲景及其所著的《伤寒论》,后者奠定了中医急诊六经辨证救治的理论体系;隋唐时期的巢元方、孙思邈及其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发展了急诊学病机理论,并丰富了临床经验;金元时期,中医学理论百家争鸣,尤其是“金元四大家”,在中医急诊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创见;明清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兴盛,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急诊学理论,从而推动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可以说中医学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急诊学的突破。
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中医院校已正式将中医急诊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纳入本科生、七年制及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学者们也编写了适用于各层次的各具特色的中医急诊学教材和专著。在专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中医急诊学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使得中医急诊学科进入了快速理性的发展时期。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华夏,在党中央的坚定领导之下,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奋战于抗疫一线,国内的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中医急诊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书作为“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核心示范教材,在“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修订。总论部分探讨了中医急诊学的概念、发展简史,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探讨了急危重症的辨证理论体系以及中医急诊学科的地位、急诊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对急危重症的中医诊治思维进行了论述;病证篇探讨了急症常见证候的辨证救治,疾病篇探讨了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治,在每一证候和每一疾病的辨治中,始终贯穿中医急诊学的辨治体系和临床思维;常用急救诊疗术篇介绍了急诊常用技术。
本书总论由刘清泉、孔立编写;病证篇中,发热(附小儿发热)、泄泻(附小儿泄泻)由刘芳编写,急性疼痛、急性出血由曹敏编写,神昏、眩晕由卢云编写,心悸、暴喘由芮庆林编写,咳嗽、急黄、暴吐由李雁编写,水肿、斑疹由张辰浩编写;疾病篇中,厥证、脱证、风温肺热由叶勇编写,气胸、猝死、卒心痛由李桂伟编写,心衰、痫病由刘南编写,关格、崩漏、异位妊娠由李兰编写,中风由卢云编写,痉病由曹敏编写,风痱、急性胆胀由孔立编写,急性脾心痛、烧伤、冻伤由梅建强编写,急性中毒、痛经由梁群编写,肠痈、肠结、丹毒由崔应麟编写,中暑、毒蛇咬伤、产后发热由廖为民编写,急性创伤由张辰浩编写;常用急救技术由方邦江、郭玉红编写。
本教材在纸质版基础上,还设有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这些数字化资源是纸质版教材内容的充实和延伸,可向使用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本书可供各中医药院校本科生、长学制学生、研究生及临床各科医师尤其急诊工作者参考。
《中医急诊学》编委会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