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医文化学概说

“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文化”是中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文化的学问或学科。

一、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学的关系

1.起源与形成时间早晚的不同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中医文化早已有之,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与广义的文化同步起源、发展的。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中医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则还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

2.作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的不同与联系 中医文化学以中医文化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对中医文化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如果没有中医文化的长期积累,就不会有中医文化学学科建立的需求与基础;而没有中医文化学,无论多么丰富的中医文化,也只能是散乱的、零碎的、静态的、死寂的、不成体系的文化知识。而以中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中医文化学,则需要将这些丰富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探讨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其对整个中医药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3.静态和动态的不同与联系 如前所述,文化有静态、动态之分。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经》是一本文化典籍,属于物质文化,它本身不会思考、无所作为,而只有在人研究了它、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以后,才能贯通天下万物之理。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与外在发生作用后的结果,在这个发生过程中它是互动的。但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物。在没有人的继续介入之前,往往只是一种死寂的、静态的呈现;而只有通过人的介入,才能使它生动、活泼起来。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学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说中医文化还偏于一种静态的文化存在,中医文化学则需要更多地从动态上去研究中医文化、发展创新中医文化。

二、中医文化学的内涵与外延

基于以上对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学区别与联系的阐述,本教材所说的“中医文化学”是从动态的角度探讨、把握中医的文化背景、发展规律、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中医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及所受其他文化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医文化学的内涵是对中医的精神文化即中医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研究,中医文化学的外延既包括对中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各个层面的研究,又包括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

三、学习中医文化学的意义

(一)理清中医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中医文化学以中医文化为研究对象,中医文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中医文化,在时间上有先后,在影响方式上有差异,在所起的作用上有悬殊,因而使中医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中医文化受了哪些其他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又是以什么形式发生影响的?考察这些问题有助于理清中医文化发生发展的规律。如作为中医理论经典的《黄帝内经》,公认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时间不会早于西汉,其内容集其成书之前的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物候、历法、农学、阴阳五行、道家学说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于一体。《黄帝内经》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的源头在哪里?这些知识、理论在何时融入《黄帝内经》?融入《黄帝内经》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认识中医文化的起源,认识中医文化的本质,辨清中医文化的源流,真正读懂和理解《黄帝内经》。

(二)揭示中医文化的价值

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中医学之所以能够产生和不断发展,绵远长存直至今天,是因为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价值 中医学以意象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法,在人自身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将人的生命放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上去理解生命的运动和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以使人体恢复和保持阴阳平衡为目标,以意会、直觉为思维最高境界,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思维方法的独特价值。

2.思想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借用、移植传统文化的元素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中医的实际需要加以阐发,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3.实用价值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可替代的防病治病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食补等,更是别具特色、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4.伦理价值 中医文化吸收、融合了易、儒、道、佛等各个派别的道德思想,构成了完整的人文关怀、医学伦理体系,在医患关系、同道关系、医者修养等方面都形成一定的规范,对于教化熏陶业医者的思想品德、匡正不良的医疗风气、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都具有现实意义。

5.科学价值 表现在思维方式、理论体系、治疗方法、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例如,直觉、意会的中医思维方法,在现代意义的科学领域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很多重大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发明通过直觉思维受到启示。又如,中医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而产生的内丹术,早已注意到免疫系统及其运作功能,并且发明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用于防病和治病,与西医学关于免疫系统运作功能的认识、实验结果不谋而合等。揭示和挖掘中医文化的这些价值,才能使中医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丰富和完善中医文化体系

在意象的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下,中医理论体系在自然、社会、人的心身活动等各方面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将人的生命状态与整个自然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蕴含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精神医学等众多的医学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与中医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已经被挖掘出来,但还有大量未被认识和挖掘。如《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成帝时方技之书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其中的“医经”“经方”固然属于医学著作,而“房中”“神仙”同样为“皆生生之具,而王官之一守也”,也属于广义上的中医文化范畴,在内容上当与“医经”“经方”相关,其中或有岐伯、俞拊、扁鹊、秦和等上古名医的医学论述遗存。但这些医学著作或者佚而不存,或者被有意无意地屏蔽。随着中医文化学科的建立,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研究成果水平的提升,对中医理论中蕴含的众多医学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中医相关的内容加以认真研究,对于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中医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四)比较中医西医文化的异同

历史上,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西学东渐,西医进入中国,中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至民国时期,甚至曾一度出现了“废止中医”之议。“废止中医”之议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但迫使中医接受科学化主张,以西医的标准对中医进行改良、整顿、革新。由于中医、西医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等不同,中医在思维方式、理论体系、治病方法等各方面与西医都存在很大差异,从根本上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一味地以西医的标准对中医进行改良、整顿、革新,不可避免地严重扭曲中医,违背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泯灭了中医文化的特质特色。继承发展中医文化,应在认真学习、研究中医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与西医文化等其他文化的比较,以弄清中医文化的优点与缺陷为前提,如此才能把准脉搏、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融合点,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中西医结合,更好地发展中医。

(五)探讨中医文化的传播方法

中医文化内容广博,影响深远,历久弥新,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不开一定的传播途径。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医文化的自身特点及中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等原因,中医文化传播也出现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文化的传播。比如,意象思维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法,表现在中医文化典籍中多用比喻,而比喻所传达的意义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开放性,给人们的理解留下太大的空间,因而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比喻本身不是科学语言,将中医文化中的比喻语言转化为科学语言表述出来,使它在思维和表述上都比较接近现代文化,才能使中医文化更容易、更方便、更广泛地为现代人所接受。因此,总结中医文化传播的经验,分析制约中医文化传播的因素,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也是中医文化学的目的之一。

【复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2.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谈谈你对学习中医文化学意义的认识。 TdBICCr3O9gRY+b5lUcqcoKrRJUgYaB3K+57LkNLdUwZWG3Opt2CwrBorenH/3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