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节
瘰疬

蒋某,女,39岁。颈部两侧起数个小结节1年,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活动,不热不痛。检查:颈项两侧结核累累如串珠,黄豆至纽扣大小不等,不红不疼,推之活动,面黄瘦无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状,故名瘰疬。又名 “疬子颈”“老鼠疮”。其临床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人,多为女性,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红不痛,逐渐增大,融合成串,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此愈彼溃,经久难愈,形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薛氏医案·瘰疬》云:“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颈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河间六书·瘰疬》云:“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结于颈项;或肝郁化火,下灼肾阴,阴虚火旺,热盛肉腐而成脓。溃后脓水淋漓,耗伤气血,经久难愈。或因肺痨阴虚,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颈部的淋巴结结核病,继发于肺结核或肺外器官结核。

【辨病】

1.诊断

(1)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及腋部者,病程进展缓慢;发病前常有虚痨病史。见彩图6-4。

①初期 颈部结核如豆,一个或数个不等,孤立或成串状,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活动,不热不痛,多无全身症状。

②中期 颈部结核渐大,渐感疼痛,皮核粘连,皮色渐转暗红,扪之微热,按之有应指感,为脓已成,有时相邻的结核可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伴低热及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

③后期 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疮周皮肤紫暗,疮口久不收敛,形成窦道。常伴有潮热、咳嗽、盗汗等肺肾阴亏之症;或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头晕、失眠、经闭等气血两虚之症;或腹胀便溏、形瘦纳呆等脾虚之症。

临床也有患者数枚结核、肿块、成脓、成漏同时出现。本病愈后可因体质虚弱或劳累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若结核数年不溃,也无明显增大,推之可动,其病较轻;若初起结核即累累数枚,坚肿不移,融合成团,其病较重。

(2)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必要时可取病灶组织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1)臖核 可由头面、口腔或四肢等部皮肤损伤或生疮引起,一般单个,在颏部、颈部、腋部、胯腹部,结核如豆,边界清楚,压之疼痛明显,很少化脓破溃,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失荣 多见于中老年人。生于耳前后及项间,初起结核形如堆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生长迅速,溃破后疮面如石榴样或菜花样,血水淋漓。常由口腔、喉部、鼻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岩转移而来。

【治疗】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痰凝为瘰疬形成之病机,气滞、体虚是痰形成之源,应采取虚实辨证,三期论治,合理用药,内外结合治疗。

1.辨证论治

(1)气滞痰凝证

证候:多见于瘰疬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舌淡,苔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陈皮、半夏等。或选用内消瘰疬丸、小金丸(胶囊)。

(2)阴虚火旺证

证候:核块逐渐增大,皮核相连,皮色转暗红;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等。咳嗽加浙贝母、海蛤壳。

(3)气血两虚证

证候:溃后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香贝养荣汤加减。常用香附、贝母、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

2.外治疗法

(1)初期 局部肿块外敷冲和膏或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2)中期 潜行性穿刺抽脓、冲洗;或切开引流。

(3)后期 溃疡疮面外用七三丹或八二丹,红油膏或冲和膏外敷。腐脱新生时,外用生肌玉红膏纱条;腐肉已尽,新肉鲜红时,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形成空腔,皮肉不能粘合时,采用垫棉法;出现窦道时用药线引流,或扩创手术。

3.其他治疗

(1)抗结核治疗 可以选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

(2)针刺 直接刺入病变淋巴结,配合肝俞、膈俞,中等强度刺激。适用于初期。对已成脓的不宜应用。

(3)拔核疗法 用于肿块日久不内消、病位浅在、体质较好的患者。将白降丹掺于太乙膏上,盖贴结核处,每3日1次,通常结核7~10天可脱落;继之外用生肌散、白玉膏以加速疮口愈合。因所用药物有很大刺激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结块较大而深在的,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或年老体弱的,均不宜使用本法。

【预防与调护】

1.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劳逸结合,避免过度体力活动,节制房事,以免耗伤肾阴。

3.增加食物营养,忌食鱼腥发物、辛辣刺激之品。

4.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虚痨病变。 k86HA7KAbdDQ+OqnsX023/RU5BS9ZaSWAU1jZgZ5cP/BAe3ZNhfuBmsE0Q2tho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