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复式手法

复式手法是小儿推拿疗法中的特定操作方法,它是用一种或几种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程序进行特殊的推拿操作方法。复式手法在历代医家著作中记载不一,名称有异。《窍穴图说推拿指南》称之为“大手术”;《小儿推拿疗法新编》则称之为“复合手法”等。有些复式手法至今在临床中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要求认真练习,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小儿推拿复式手法有黄蜂入洞、揉耳摇头等。

一、黄蜂入洞

操作 患儿取仰卧或坐位。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中两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儿两鼻孔下缘处,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位做反复、不间断揉动50~100次。见图3-19。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无汗、急慢性鼻炎、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病症。

按: 本法操作用力要均匀、持续、轻柔和缓。

img

图3-19 黄蜂入洞

二、揉耳摇头

操作 患儿取仰卧或坐位。以双手拇、食两指螺纹面着力,分别相对捻揉患儿两耳垂后,再用双手捧患儿头部,将患儿头颈左右轻摇。揉耳垂20~30次,摇患儿头10~20次。见图3-20。

功效 开关镇惊,调和气血。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惊风。

按: 本法又称捧耳摇头。操作时,术者两手用力要对称,捻、揉、摇三法结合运用,力量要均匀。

img

图3-20 揉耳摇头

三、开璇玑

操作 患儿取仰卧位。术者先用两手拇指自患儿璇玑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再从胸骨下端之鸠尾穴处向下直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摩患儿腹部;再从脐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最后再做推上七节骨。上述各法各操作50~100次。

功效 宣通气机,消食化痰。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痰闭胸闷、咳喘气促、食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外感发热、神昏惊搐等病症。

按: 本法包括分推璇玑、腹中,直推中脘,摩脐、腹,直推小腹,推上七节骨等5种操作法的联合,有序运用。

四、按弦搓摩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家长将患儿抱坐怀中。患儿两手自然下垂,术者立于患儿身后,用两手掌面着力,轻贴在患儿两侧胁肋部,呈对称性地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处,50~500次。见图3-21。

功效 理气化痰,健脾消食。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痰积、咳嗽气喘、胸胁不畅、腹痛、腹胀、饮食积滞、肝脾肿大等病症。

img

图3-21 按弦搓摩

五、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

操作 患儿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旁,用一手中指或食、中、无名三指螺纹面着力揉脐;患儿俯卧位,术者再用中指或拇指螺纹面揉龟尾穴;最后再用拇指螺纹面自龟尾穴向上推至命门穴为补,或自命门穴向下推至龟尾穴为泻。操作100~300次。

功效 通调任督,调理肠腑,止泻导滞。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按: 本法的补泻主要取决于推擦七节骨的方向,推上七节骨为补,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为泻,能泻热通便。

六、二龙戏珠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或由家长抱坐怀中。术者坐其身旁,用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的指端,用另一手按捏患儿阴池、阳池两穴,并由此边按捏边缓缓向上移动至曲池穴,如此5次左右。寒证重按阳穴,热证重按阴穴。最后一手拿捏阴、阳两穴5~6次,另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的指端各摇动20~40次。

功效 调理阴阳,温和表里,通阳散寒,清热镇惊。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寒热不和、四肢抽搐、惊厥等病症。

七、苍龙摆尾

操作 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一手拿住患儿食、中、无名三指,另一手自患儿总筋穴至 img 肘穴来回搓揉几遍后,拿住 img 肘处,前手拿患儿三指摇动,如摆尾状,摇动20~30次。

功效 开胸顺气,退热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胸闷发热、躁动不安、大便秘结等病症。

八、凤凰展翅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双手握住患儿腕部,两手拇指分别按捏在患儿阴、阳穴上,然后向外摇摆腕关节;然后再用一手托拿患儿 img 肘处及肘后部,另一手握住患儿手背部,上下摆动腕关节;最后一手托住 img 肘,另一手握住手背,大指掐住虎口,来回屈曲,摇动腕关节。见图3-22。

功效 祛寒解表,调气消食,行痰散结。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感冒身热、咳喘痰多、胃寒呃逆、呕吐腹泻等病症。

九、赤凤摇头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捏患儿 img 肘处,另一手依次拿患儿五指摇动,然后摇肘。见图3-23。

功效 通关顺气,补血宁心,定喘。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上肢麻木、惊病、心悸、胸满膨胀、喘息短气等病症。

十、猿猴摘果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一侧,用两手拇、食二指指面挤捏患儿螺蛳骨上皮,一提一放,反复多次。见图3-24。

功效 健脾胃,化痰食。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食积、寒痰、疟疾、寒热往来等病症。

十一、水底捞月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握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着力,紧贴患儿掌心并做旋推法,或由小指根推运起,经掌小横纹、坎宫至掌心,边推边用口对着掌心吹凉气,反复操作3~5分钟。见图3-25。

img

图3-25 水底捞月

功效 本法大凉,有清心、退热、泻火之功。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一切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烦躁不安、便秘等实热证。

十二、打马过天河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前旁,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掌心向上,用另一手的中指面运内劳宫后,再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沾凉水,由总筋起沿天河水打至洪池穴,或用食、中两指沿天河水弹击至肘弯处,边弹打边吹凉气,弹击20~30遍。见图3-26。

功效 清热通络,行气活血。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上肢麻木、抽搐等实热证。

img

图3-26 打马过天河

十三、飞经走气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拿住患儿四指,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用另一手的食、中、无名、小四指螺纹面着力,从曲池穴起向下弹击至总筋穴处,如此反复数遍,然后拿住患儿阴池、阳池二穴,前手将患儿四指屈伸摆动数次。

功效 行气,通窍,化痰。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肺热、气逆、咳喘、痰鸣等病症。

十四、天门入虎口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使食指桡侧向上,另一手拇指螺纹面的桡侧着力,蘸葱姜水自食指尖的桡侧命关处直推向虎口处,然后再用大指端掐揉虎口穴数十次。见图3-27。

功效 健脾消食,理气生血。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和之腹胀、腹泻、食积等病症。

img

图3-27 天门入虎口

十五、运土入水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大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脾土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掌小横纹,推运至小指端肾水穴止。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见图3-28。

img

图3-28 运土入水

功效 滋补肾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小便赤涩、频数,小腹胀满,泄泻,痢疾等病症。

十六、运水入土

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大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肾水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掌小横纹、小天心,推运至拇指端脾土穴止。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见图3-29。

功效 健脾运胃,润燥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泻痢、疳积等病症。

img

图3-29 运水入土

十七、总收法

操作 患儿取坐位。术者坐其身前一侧,用一手食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先掐后按揉患儿肩井穴;用另一手拇、食、中三指拿捏住患儿食指和无名指,屈伸患儿上肢并摇动其上肢20~30次。见图3-30。

功效 通行一身之气血,提神。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内伤外感诸症。推拿操作结束之前用本法收尾。

按: 此为结束手法,故称总收法。

img

图3-30 总收法 Reuy9rx4ecNr5o3/RME+oM22ZPtfSxA3W2vriC8JE/VHUu1jDsCp1YPWvjthvv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