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风

彭旭

北京安忻睡眠门诊医疗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恪尽职守,书写家国大爱

文|彭旭

一个家庭的精神生活,是靠这个家庭里面传承下来的那些故事来承载,这就是家风。家风与家风之间的相互补充和鼓舞,最终就会变成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家国情怀最实际的心理关联。

只要人人都恪尽职守,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追求,更能成就国家的伟业。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不少巾帼英雄的故事,其中不乏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花木兰可作代表。而明代的秦良玉却是有正史可考的封侯拜将的女性,其传奇人生被后世歌颂不绝。

秦良玉,字素贞,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 年)。父亲秦葵是忠州(今重庆忠县)贡生,坚持让女儿和儿子们一起习文练武。见到女儿武艺超群,秦葵感叹道:“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则慨然回答:“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和冼夫人。”

后来,秦良玉嫁给了世袭石柱宣抚使(土司)马千乘,夫妻俩在军事上有共识,组建了“石柱白杆兵”,抗击清军、平定奢崇明之乱,为明朝政府屡立战功。

崇祯十三年(1640 年),张献忠入川,白杆兵战死 3 万人,阻止张献忠进入石柱。

张献忠向四川各土司授伪政权印信,各土司多因为畏惧而不得不接受,独秦良玉将印信当众击碎并怒斥:“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1648 年,秦良玉病故,被追封“忠贞侯”。

秦良玉一生戎马,可谓满门忠烈,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独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都捐躯沙场。而这源于其父秦葵“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庭训,其中,“国大于家”“先国后家”的原则在嘉靖九年(1530 年)编的《秦氏家乘》已有体现。

其中,家规第一条即“遵国家法制”“端一族之风俗而一家因之”“今族中子弟强有力者,宜于农闲时练武艺”。可见,秦氏奉行的是“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出自《孙子兵法》,本意是军人要严守岗位、做好本职,反映的是一种军事管理思想。在家风中,恪尽职守教育人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而不推卸敷衍。

恪尽职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就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建立公民与祖国、与事业牢固的情感纽带,为培养和传承恪尽职守的家风提供了思路。

人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常学习、工作,在本职岗位上不躺平、不摆烂,发挥自身潜能为社会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自强不息的生活方式就会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当仁不让、敢于斗争、不畏牺牲,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以身作则、守土有责,都因恪尽职守而成为时代楷模,也都可以作为具体案例来丰富家庭家教家风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家事即国事,大家共同办。只要人人恪尽职守,宏伟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扫码收听“家风:一个家族宝贵的故事传承”。

E:810739902@qq.com 贾方方
T:010 6506 0625 责任编辑 3hIJaqdK/szxVlfuzgA/rdo9Yl1t05NKfcYVHwn+c+GGJrRPoFJkPOypGgYxvn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