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刊策划

春节之约一起拍张全家福

策划执行 |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 肖雪萍(资琛心理咨询师)

| 策划人小语 |

本刊在采访报道家庭时,常常需要他们提供全家福照片。没想到竟然有很多家庭从未拍摄过全家福,更有一些家庭说已经来不及拍,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遗憾。

其实对一个家庭而言,全家福是很特别的存在。它定格幸福、传递温馨,记录一家人团聚的珍贵时刻。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疏忽了家人,错过了很多团聚的时光。而拍摄全家福能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是的,全家福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份珍贵的回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想起那个温馨、欢乐的时光,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倍加感恩共同度过的每一天。同时,也鼓舞着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目标,为未来生活注入希望和动力,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家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全家福记录下欢聚时刻,留住美好时光,为新的一年添上一抹愉悦和期望。

不再留遗憾,每年拍张全家福

文 | 玄圭

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好在,亲人的离世唤醒了他们。从此,每年春节,一大家子从天南海北赶回家乡,整整齐齐拍下全家福,一个都不能少,人生不再留遗憾。

一家人约定每年都要拍全家福

姥姥的家在镇上,周边有超市、小卖部和小吃摊,对面有家照相馆。儿时,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姥姥家,因为姥爷是裁缝,会给我们缝好看的衣服;大舅会给我们买各种零食;而姥姥则喜欢带我们去对面的照相馆拍照。

姥姥有 7 个孩子:3 个儿子买了一栋两层楼,团团围在她和姥爷身边;4 个女儿都嫁得不远,随时回去看他们。孙辈们陆续出生,当时几乎每年都会添人进口,带着孙辈去对面照相馆拍照成了姥姥犒赏晚辈的一种特有方式。

有时是孩子单独拍,有时则是父母抱着孩子,逢年过节则是所有孙辈拍大合影。姥姥和姥爷从未入镜,好像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寒暑假回家都会挎着相机,给亲戚朋友们拍照。大三暑假,姥爷突然让我给他拍一组照片,说“将来用得着”。3 个月后,他竟突发疾病去世了。再后来,我回家给大家拍照片,姥姥就强调:“不能拍单人照,要拍就拍家庭合影。”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纷纷离开老家去大城市读书、工作,逢年过节凑齐所有人根本不可能。所以,每当小姨提议拍全家福时,姥姥总是第一个反对:“人没到齐,不能拍。”

我们这个老老少少加起来有 30 多口人的大家族,尽管有好几部照相机,而且,姥姥家对面的照相馆依然还在营业,我们却一直没有一张全家福。

直到 2022 年冬天,89 岁的姥姥一病不起,医生让家人准备后事。春节临近,外出的子女、孙辈们陆陆续续赶回家。小舅说,对面照相馆的老板来看姥姥时,她塞给人家 500 元钱,说等家里所有人都到齐了,请他拍一张全家福。然而,等到最后一个孙子赶回家时,姥姥已经不行了。

葬礼结束,大家又要纷纷奔赴不同的城市。临别前,家人们自由成团,三五成群地拍合影,时不时有人感叹:“我都没跟妈妈(姥姥、太姥姥)拍过合影。”我说:“姥姥这一走,这一大家子可能再也不会聚得这么齐整了。”“别急着走,去拍张全家福吧,老太太早就付钱了。”二舅突然的一句话,让正准备驱车离开的几个人又停下来。整理衣裳,涂个口红,大家不约而同地朝对面照相馆走去。

摄影棚里根本挤不下这么多人,所以,我们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又从照相馆折了回来。姥姥的房子是两层楼,青砖绿瓦朱砂红的大门,门前有台阶,还有刚办完葬礼没来得及撤走的板凳。

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大家以 7 个小家庭为单位凑在一起,拍了第一张全家福。整齐的“茄子”声后,有小孩的吵闹声,还有大姨、二姨轻轻啜泣的声音。

照相馆就在对面,打我记事起就在,姥姥带过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去那里拍照片,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在姥姥、姥爷还在的时候,拍一张全家福呢?非要等到他们都离开后才想起要做这件事。我说:“无数次带着孙辈去照相馆拍照的姥姥,内心深处一定是喜欢拍照的吧?”小姨说:“姥姥更喜欢看着后辈拍照,她一定希望我们在她离开后的每一天都好好生活,常聚首,多挂念。”

2023 年春节是姥姥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所有在外地的亲人都不约而同地回家。大年初二,我们齐聚舅舅家,一起去墓地看了姥姥。在等待午饭的间隙,我们又去对面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里比去年多了一个孩子,那是小姨的孙女,也是姥姥的第十二个重孙。

人间的一切是如此美好。我相信,天上的姥姥一定看得见。大家相互约定:以后的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尽可能回家齐聚一堂,去对面的照相馆,拍一张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每年拍两次全家福,给飞驰人生留下亮眼的坐标

口述 | 马丁 文 | 田祥玉

有人因为遗憾而幡然醒悟,有人因为曾经拥有而倍加珍惜。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便按下了拍摄全家福的按钮,记录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记录生命的轮回与更迭。

一家三代的全家福,一年至少拍两次

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我小时候的照片不多,更别说跟家人在一起合影了。那也是我们这个四口之家唯一一张全家福。

人不就是这样吗?越缺什么,就越想珍惜什么。所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小时候的美好情景再现一下。

2013 年 10 月,女儿马琪朵(小名兔兔)一周岁,我和太太、妈妈带着她去北京“大北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是黑白的,就跟我小时候和父母、姐姐拍的那种一模一样。母亲的青丝变白发,但父亲已经不在了。

从那以后,每年 10 月女儿生日前夕,我和太太都会带着她和我妈妈去“大北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因为购买的是套餐,照相馆还会为我们每个人拍一张单人照,照片下面刻一行字——“兔兔一周岁”“兔兔两周岁”。

2017 年 4 月,儿子马悠悠(小名乔治)出生。这年 10 月我们再去拍全家福时,照片上多了个小人儿。儿子的单人照下面写着“乔治半岁”,接下来是“乔治一岁半”“乔治两岁半”。

拍完“三岁半”全家福照片后,儿子提出了抗议:为什么姐姐拍照片时都是周岁,而自己则是半岁?“我也要在生日时去拍,我不喜欢‘半岁’!”于是 2021年 4 月,马悠悠 4 岁生日前夕,我们去“大北照相馆”拍了全家福。半年后,姐姐 9 岁生日,我们又去拍了一组。

从那时到现在,全家福一年拍两次。我妈妈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即便有时回老家,但每年 4 月、10月拍全家福的时候,她一定在我们身边。

时间飞速流逝,转眼间,女儿马琪朵已经 11 岁了,我们拍全家福也坚持了 11 年。回头看这些照片,我非常感慨。因为以孩子之名去拍摄的这些照片里,其实记录了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历程。孩子们一年年长大,而我们已从青年步入中年,妈妈也已白发满头。

最近的一次全家福照片是 2023 年 10 月拍的,女儿 11 岁,儿子 6 岁半。时光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时,我跟儿子差不多,也是六七岁,而我的姐姐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彼时,爸爸妈妈都还在,也都很年轻。这张照片装上了相框,我回家就能看见。看着照片,我的思绪就会回到小时候,那天跟父母、姐姐一起拍照的情形也历历在目。生命的轮回和更替如此之快。

我觉得拍全家福的意义有两个。一是仪式感。生命中的仪式感非常重要,能给快速飞逝的人生定上一个又一个的坐标,就像春节要回家。又一年过去了,我们能记住的不就是那几个节点吗?结婚纪念日那天,我们在某个特别的地方度过;母亲或孩子生日时,我们又精心准备了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我们的礼仪多是用来待客访友,有时忘了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老人怕花钱、怕浪费,年轻人舍得花钱但又嫌麻烦,可人生的意义不就是花心思准备的这个过程吗?

二是坚持。每年去照相馆拍全家福,起码能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们去做其他事情,比如发展自己的爱好、学习某个技能时,就不容易半途而废。

有人说,现在手机像素很高,全家福照片随时可拍,去照相馆拍摄费时费钱,何必呢?没错,谁的手机里没有成千上万张照片。但一年下来,你能从中找出几张全家福?因为太容易,我们觉得随时都能做,但实际上多年过去,很多家庭连一张全家福都找不到。

拍全家福这件事情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而爸爸妈妈是这样老去的。生命就是这样轮回和更替,不用伤感,但我们要记得来时的路。我相信我的孩子们长大后,一定会在看某张全家福照片时,眼眶潮湿,嘴角上扬,因为这些照片让他无比笃定地知道:生命中有那么多值得铭记的重要日子,而在这些日子里,最重要的家人都在身边。

六十七年拍百张全家福,背后尽是爱

口述 | 邵莉 文 | 李际昕

有时,全家福记录的是一个人的夙愿;有时,全家福照亮的是一家人的生活;有时,全家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变迁。几代人近百张全家福,父辈们在战争年代献身,后人们在和平年代成长。

重要时刻都要拍全家福,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我叫邵莉,是一名退休教师,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邵峰和母亲于波有着“烽火伉俪”的美誉。在抗日战争中,他们先后参加革命,在枪林弹雨中相识相爱,并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拍下订婚合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和母亲又先后奔赴前线,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举行了婚礼。

正因此,父母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1957年,我满月时,他们抱着我喜滋滋地拍了一张全家福。自那之后,每年拍摄全家福成了我家的习惯,至今已有67 年。“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珍惜,这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这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小时候,父亲总爱拿着全家福照片给我讲他曾经的战斗故事,其中一张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张父亲、姑姑与奶奶在一起的全家福,拍摄于 1950 年。1938年,父亲为逃壮丁来到上海,两年后秘密投身革命,自此与奶奶失去联络。父亲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奶奶却为自己不知所踪的儿子哭干了眼泪。待到十年后,父亲重新找到奶奶的那一刻,母子俩抱头痛哭。

抗美援朝回国后,父亲赴沈阳炮校学习,后担任20 军 59 师副师长一职,工作异常忙碌,我很少在家看到他的身影。1965 年,他终于完成了耗时几年的编写军史任务回到家中。我和两个弟弟高兴得又蹦又跳,父亲笑着把我们揽入怀中,为我们唱起了他最爱的军歌。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在家门口拍下了全家福。

宁波、湖州、杭州、金华,父亲的工作不断变更,我们一家也跟着四处迁徙。但每到一处,父亲都会抽空儿带我们游玩并拍下全家福。父母的不少亲戚都生活在农村,有时来看望我们,会住上一年半载,因此,全家福里也总有他们的身影。

1985 年,我和费伟结婚。一年后,女儿出生。从此,全家福中又多了第三代人的加入。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全家福由原来的黑白变成了彩色,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正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时光一晃来到 2000 年。在我的精心策划下,春节之“新世纪新风尚家庭音乐会”正式开始了。那天,全家人欢聚一堂,笑声不断。我敲起小鼓助兴,弟弟唱歌,侄女跳舞。“咔嚓”一声,这载歌载舞、欢乐和谐的全家福被弟媳拍了下来。

2004 年 6 月是女儿的 18 岁生日。我、丈夫、父亲、公婆为女儿举办了隆重的监护权“交接仪式”。满墙的成长照片,4 本成长日记,还有一份成人协议。女儿迫不及待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拍照合影。这张全家福见证了女儿的成长,也被 100 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2007 年,女儿偷偷坐飞机从北京回来为我庆祝生日;2009 年,父亲带我们回下邵村寻祖;2011 年,女儿女婿举行婚礼……每一张全家福背后都藏着一段美好的回忆,让人永生难忘。

2019 年,恰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把老照片翻出来,制作以靓、帅、亲、和为主题的 4 个大展板。其中以“和”为主题的展板上,依次贴满我家历年拍摄的近百张全家福。看着这些照片,过往的岁月历历在目,幸福的感觉也油然而生。我想,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2021 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中国文联、中国摄协等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没想到,我家拍于 1965 年和 1991年的两张全家福竟在 5 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入选“百家百福”板块。丈夫为此专程赶往北京,站在正在展出的自家全家福前引吭高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自打父亲和公公在 2017 年相继去世后,我把母亲和婆婆接到家中一起养老。每到过年,两家的亲人都会赶来相聚,十几口人热热闹闹吃年夜饭,举杯相庆。今年春节,女儿女婿会带着两个外孙回宁波团聚,这又将是一个快乐祥和年,全家福也会留住这美好的时光。

几十载光阴匆匆流逝,全家福里记载着我们一家的生活变化,也折射出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的繁荣富强。未来,我们的全家福故事还会延续下去。

全家福的幸福感和意义感无可替代

文 | 肖雪萍(资深心理咨询师)

看了这么多有关全家福的美好故事,你是否也心动了呢?这恰是全家福的魅力所在。看似简单的一张合影,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情感诉求和心理意义。

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照片记录心情,但是,再多的个人自拍照,也不能取代一张全家福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意义感。

在甲骨文里,“福”是双手捧着酒坛浇在祭台上,意指向天祈愿,祝祷幸福。我们把全家人的合影叫做“全家福”而非“全家照”,正是因为其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全家人一起用心拍摄全家福,也是潜意识对自证预言的身体力行。自证预言又叫自我证实预言,人们的内心期望不但会影响他人的行为,假以时日,也会对现实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全家福里的“福”字不是形容词,也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在居室环境中安放全家福,就是在表达家庭成员的共同期望,在内心呼唤幸福,用行动创造幸福,成为家庭幸福的潜意识助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是被语言塑造的,文字和画面所蕴含的意味,会对潜意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全家福代表的是一家人的整体感,也是把亲情、幸福、希望等比较抽象的词语进行视觉化的方式。一般来说,拍完全家福,人们会将其放在家中较为中心的位置,只要经过就会看到它,一遍一遍强化“我有一个家庭”“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的心理感受。这会让成年人更有家庭责任感,感受到付出和承担的自豪感。这些积极的心理感受,除了能促进人们参与家庭建设的良性行为,对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也是个小团体。拍全家福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团建活动。从决定去照相馆认认真真地拍一张全家福,一家人就开始在时间、地点、衣着和心理上有所酝酿了。大人们准备着,孩子们期待着,就像是全家人的小旅行。到了照相馆,全家人整整齐齐按次序坐好,带着混合了诸多情绪——紧张、喜悦、期待等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招呼着、调整着、配合着。这一切不但会被全家福留存,还会被我们的心灵印刻下来。日后只要看到这张全家福,我们就会瞬间连接到拍照当天的记忆,激活存储在身体和大脑记忆里的亲情体验。

拍好的全家福挂在客厅显眼处,还有一定的对外社交功能。家里来了客人,通过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分享拍照时的感受,互相交流生活态度,有助于轻松建立愉快的聊天氛围,是深化社交关系的好方式。

我们这一生会以各种方式与很多人产生或远或近的关联,可是,因着爱情和血缘而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却只有家人。仅只这一点,就让全家福变成了特殊的存在。

对于大家庭来说,父母、成年的兄弟姐妹和各自的孩子们一起拍全家福,意义就更加非凡。过来人常慨叹“父母不在了,家就散了”,而借着拍全家福的机会,让所有家庭成员齐聚一堂,不但能加强大家庭的凝聚力,也为兄弟姐妹提供了深化感情的机会。

当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为生活奔波忙碌时,全家福会成为大家庭的亲情象征,充盈着年迈父母的内心生活,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也会成为连接家庭成员的心灵纽带,提醒他们常走动,常联系,常回家看看。

哪怕有一天,父母离开了这个世界,只要兄弟姐妹保留着每年拍全家福的习惯,天涯海角都要齐聚一堂,那么,全家福就会成为一种仪式、一个承诺、一张家庭黏合剂,把所有成员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彼此支持。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不在了,全家福也能成为情感的过渡性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理和精神有所寄托。因为全家福里有父母的注视,有父母的笑容,也有父母的祝福,能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以另一种形式持续为自己灌注爱与被爱的体验。

最后,在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春节、周年纪念日、父母或孩子的生日、乔迁新居等,专门拍一张有意义的全家福,写上日期和纪念事件,不但是记录时光变迁、见证家庭成长的方式,也是一种可以传承下去的家庭文化。通过有故事的全家福,回溯自己的来处,扎根当下的生活,展望未来的希望,成为一代一代家庭成员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本刊观点

心动不如行动。在这阖家团聚的新春佳节,《婚姻与家庭》杂志诚挚地向每一位读者、每一个家庭发出邀请:让我们在火红的灯笼下,共赴一场时光之约,用镜头镌刻下一幅全家福,让笑语欢颜、脉脉温情交织成这个春节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让爱在全家福中永恒绽放。

贾方方 责任编辑
E:810739902@qq.com T:010 6506 0625 w8sFSBgze0bhKeGjCteQEs58nbN3fl4F0FX3RWXIjjMW52tO8EqPZjAzCNtzO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