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刊策划

爱国主义教育法来了!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2021年国庆节,中国工农红军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开展“我向国旗敬个礼,祖国和我心连心”主题活动

| 策划人小语 |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该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为教育系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方向任务、提供了依据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对孩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 51.85 万所,在校生 2.93 亿人,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并引导家长参与其中呢?我们来看看这所学校的做法。

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学校育人的全过程

文 | 张慧娟

中国工农红军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陕西省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有一条长长的“红色走廊”,孩子们每次经过,一抬头就能看到从中共一大到二十大的介绍;在学校的“五旗教育厅”内,张贴着国旗、国徽、国歌歌词。百家姓、成语故事、千字文等国学内容,也被巧妙地融合在校园文化设计中,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廊柱、每一块石头都变得会“讲故事”。

“我们把党中央在延安 13 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和长征的重大事件,设计成迷宫和跑城游戏,还在地面做了小跑道,命名为‘飞夺泸定桥’……”学校里随处可见的红色教育,就是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德育副校长刘强所说的“环境育人”。他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全过程”既包括课程育人,也包括活动育人。同时,学校还坚持“新主体育人”的实践,将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家长的参与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下的校本课程内涵,又将多方资源融入课堂。

在课程育人中,思政课是一个最直接的平台。除了思政课,学校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中:美术老师会带领孩子们画国旗,了解国旗背后的故事,用画笔描摹祖国的大好河山;音乐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国歌的创作过程,孩子们再唱国歌的时候可带劲儿了……

学校还开发了美育戏剧课程。每年 12 月,学校都会举办“擎英雄火炬 筑民族脊梁”主题戏剧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目前,已有邓世昌、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女战士等 48 个英雄人物故事,被孩子们搬上了校园舞台。为了更好地排演邓世昌的剧目,老师在课堂上讲,家长在家里教,大家还包场看了相关电影。

《星火传奇》是由学校的 360 名孩子参与演出的原创舞台剧。讲的是一个叫闹闹的调皮小男生,在时光交错中,乘坐“红云”号时空穿梭机(红领巾的化身),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这部剧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5 个发展阶段为时代背景,展现了罗志群、王二小等 5位少年英雄形象,用全新的视角,生动、直观地诠释了“红色基因”和“榜样力量”。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非常丰富。“育爱晨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学校除了升国旗、唱国歌这些既定仪式,还会有孩子们讲红色故事的环节,或者播放我们录制的红色寻访视频。延安本地的红色资源比较多,我们会带孩子们寻访张思德牺牲纪念地、八一敬老院的老红军、当代劳模……晨会还会根据时间节点安排相应的主题展示,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毛主席诞辰纪念日等。孩子们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唱歌跳舞。”

学校还有一个品牌活动“红色小长征”。“孩子们‘重走长征路’,徒步行军去往各个红色革命纪念地,比如杨家岭、鲁艺旧址等,高年级最远的往返有十八九公里。但孩子们没有叫苦叫累,甚至有孩子摔倒受伤了,也不坐随行的校车,坚持要自己走回来。”刘强说。

这些年,学校一直坚持“新主体育人”的实践,将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比如,借助“红色小长征”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一起在行走的课堂中体验红色之旅、与孩子共同成长;比如,美育戏剧表演中,或者各类纪念日的活动中,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很多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度都很高。

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只包括红色教育,还包括传统文化、国防、科技教育等。刘强说:“爱国不只是爱它的现在,还要爱它悠久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国防教育和科技教育也很重要,如此,孩子们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刘强认为“特别好”,为推动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英魂常在,永不消逝的红色家风

文 | 翟立华

根据金羊网报道,通过参观红色景区带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子家庭日趋增多。2023 年以来,亲子家庭预订红色旅游景区的订单量占比超两成,其中六成以上为“80 后”家庭。不少家长通过参观红色景区带孩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各大红色场馆、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亲子游的热门去处。

台儿庄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遗址公园开展“讲述抗战故事,品读烽火家书”活动(2019年)

山东枣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1938 年3 月,台儿庄战役打响,历时一个月激战,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为了纪念台儿庄战役中牺牲的英雄先烈,山东省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2011 年 10 月 1 日对外开放。通过 300 幅图片、20个图表,100 件文物等,多角度展示台儿庄大战抗日英烈和感人事迹,被评为枣庄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暑假,台儿庄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贺诗桐和妈妈一起来到烈士刘守玟雕像前,深深缅怀先烈的革命事迹。刘守玟是湖南省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人,在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禹王山阻击战中,因抢救负伤连长而中弹牺牲,年仅 18 岁。

贺诗桐仰头看着妈妈,眼睛里泪光闪闪:“妈妈,她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小。面对敌人,她不害怕吗?”“她一定也害怕!但是,敌人要杀害你的父母家人,抢走你的家,你要怎么做?”妈妈问她。贺诗桐看向刘守玟,坚定地说:“我会像她一样,拼命保护自己的国家!”妈妈紧紧握着贺诗桐的手,当年台儿庄血流成河的惨烈战争仿佛在母女俩眼前浮现。

针对青少年群体,遗址公园开展了“读写革命家书”的活动:

“宁儿如晤:日前接得汝外祖父手谕,藉悉汝去岁下 学期成绩甚坏,名列丙等。想汝天资不甚坏,只要稍为勤奋, 最优等虽不可得,优等谅必可能。今竟名列丙等,真使我 增加无限的忧思……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所成就, 对国家社会无补……” 这封写给儿子的家书,成了滕县保卫战中优秀军人邹绍孟的绝笔。这种红色家风,让在场的中小学生深深受到感动和鼓舞。

在邹绍孟雕像前,贺诗桐和大家一起誊抄了邹绍孟的家书,然后大声朗诵,表达对先烈的崇敬。遗址公园还有一面“家书墙”,墙上悬挂了一排邮箱,邮箱上有先烈的照片,同学们把手抄的英雄事迹投进对应的邮箱,隔空和先辈对话,把满腔爱国激情“寄给”这些浴血奋战献出生命的英烈。

“我们希望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这一代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孩子们为国家发展,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台儿庄古城景区展馆总监李伟分享了他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 350 余万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活动 20 余场。

这个冬天,哈尔滨成为热门打卡地。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简称七三一陈列馆)门前,很多父母和孩子顶着凛冽寒风,在冰天雪地里排起了长队。齐鹏(化名)是一位广州爸爸,特意带孩子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儿子听了七三一部队用中国老百姓的人体做实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后,难过得哭了。我希望他铭记这段历史,知道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老百姓会遭遇比死亡更可怕的苦难。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建设我们的国家。”据悉,七三一陈列馆自 2024年元旦以来,参观人数激增,从 1 月 14 日起,实行严格的预约制。

小贴士:参观指南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特色活动:《成长之约》系列动画。博物馆从中华优秀文化中选材,共推出 6 集动画片,每集 5 分钟。片中,小主人公“乐宝”和“喜贝”将穿越古今,在历史长河中与冼夫人、文成公主、黄道婆、秦良玉、秋瑾、樊锦诗等巾帼人物相遇,孩子和家长可以在观影中品味浓厚的家国情怀。

★延安红色家风馆

特色活动:小小红色家风讲解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以后,家风馆组织开展了小小红色家风讲解员选拔活动。在家长的陪伴下,同学们通过讲解馆内爱国将领的红色家风故事竞争上岗。家庭参与,父母和孩子一同继承、传承、发扬先辈的好家风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七条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下面两个家庭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润物细无声,将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

文 | 周文平

张晓斌在江西省高安市委组织部工作,妻子王建是高安邮政公司蓝坊镇网点负责人,夫妻俩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爱国、爱党、爱家,这种深厚的情感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儿子张焜。

张晓斌有着 14 年的从军生涯,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增强了他的爱国情怀。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张晓斌便开始教儿子站军姿、打军体拳、唱军歌。“稍息,立正……”在爸爸掷地有声的指挥下,张焜昂首挺胸,俨然一个小小哨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张晓斌知道要想报效祖国,必须有健康的体魄。

张晓斌夫妻每周都会陪儿子一起看《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革命影视剧。小张焜看到红军长征的片段,忍不住好奇地问:“红军叔叔怎么冬天还穿草鞋?他们不冷吗?”张晓斌借机给儿子讲起了当时的背景:“他们不是不怕冷,而是那时条件艰苦,根本没有鞋穿。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英勇向前。连死都不怕,你说他们还怕冷吗?”张焜惊讶地张大嘴巴,眼里泛起点点泪花。妈妈王建连忙安慰:“儿子,你知道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行,我们现在想报效祖国就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张焜听后连连点头。

从小到大,张焜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他在学校是小升旗手,还是节目主持人,电子琴达到了十级水平。张晓斌支持儿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尤其和爱国相关的。2016 年,湖南卫视小戏骨栏目《长征》剧组选拔小演员,有一定功底的张焜被选中。进组后,10 岁的张焜便开始自己洗衣服、整理东西。他身穿红军服,背着土枪,亲身感受当年红军长征条件的艰苦。当父母心疼他拍摄辛苦时,他却安慰父母:“这点儿苦不算什么,红军叔叔当年比我们艰苦多了!”

张晓斌一家的全家福

于滨家庭祖孙三代与学生们一起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

2017 年 8 月,张晓斌和儿子通过海选入围江西卫视组织的“亲子阅读大会”。父子俩并排站在舞台中央,向台下的观众深鞠一躬。张焜首先开口:“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朗诵《沁园春·长沙》……”儿子的从容不迫让张晓斌很是欣赏,他觉得儿子身上有一种独特气质。

中秋节回老家,张晓斌会给儿子讲“团山寺大惨案”的故事,这个惨案就发生在他曾住的村庄。“为什么只有 7 个鬼子,却杀死了那么多人呢?”张焜有点儿想不明白。张晓斌告诉儿子:“当时群众思想没那么先进,没人敢站出来跟鬼子斗争。后来有了党的领导,我们才有了更大的勇气……”张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父母的影响和教育下,张焜从小便有保卫祖国的梦想。2023 年 8 月,他成功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成为一名军人。2023 年 5 月 15 日,张晓斌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和张焜一样实现军人梦想的还有宋天宇。宋天宇的母亲于滨是一名巾帼宣讲员,家住天津市新北街道首创国际社区。她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父亲于泽亮始终把爱国主义情怀贯穿于对子女的教育中。有了儿子后,于滨便将红色家风传承给儿子。她经常给儿子讲红色故事,尤其喜欢讲红色经典《红岩》。“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宋天宇深受震撼。

在红色家风熏陶下长大的宋天宇生活艰苦朴素,穿哥哥们的旧衣服也从来不嫌弃。2008 年汶川大地震时,于滨把当月工资全部捐给灾区,宋天宇也把自己平时攒的 200 元零花钱捐了出去。

于泽亮退休后,创办塘沽小画家乐园,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教育。宋天宇从小就在姥爷的小画家乐园学习绘画,多次参加各种爱国主义主题绘画活动。9 岁时,宋天宇画的《亲亲妈妈》在滨海新区组织的绘画大赛上获得特等奖。

宋天宇非常喜欢妈妈,因为她不仅会讲红色故事,还会教画画。“红旗为什么这么红?因为它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把对党的热爱,对党的感恩,对先烈们的崇敬心情注入笔端,你就能画出最美的红旗了……”宋天宇和小朋友们一起听妈妈讲党史故事、红船精神,并在建党百年时画红旗献给党。

10 岁时,宋天宇画的《美丽滨海》在滨海新区第二届少儿绘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高兴地站在画前拍了一张照片,并敬了一个军礼。“妈妈虽然没有给我买过什么新衣服,却给我指明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原来,他立志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2013 年,宋天宇梦想成真,光荣入伍。在部队,他连年被评为优秀士官,还被选拔到我国海军最大最先进的训练舰“戚继光”号上,成为一名优秀的副炮长。他始终没忘母亲的谆谆教诲,为士兵们做党史故事《从救亡走向复兴》《新时代的人民海军》等主题宣讲。如今,退伍后的宋天宇加入滨海新区“百堂思政课”宣讲活动,成为滨海新区一名基层宣讲员。2022 年,于滨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如今,祖孙三代一起传承红色家风,宣讲爱国主义。

为何要家校社协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父母又该怎么做,才能让教育真正产生效果?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赵刚: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家校社协同

受访者 | 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文 | 本刊记者 付洋

以前,在小学阶段,我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给孩子灌输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来说,空洞地谈爱国效果不佳,甚至是没有效果的。到了大学阶段,才强调学习尊重他人,恰好把教育的顺序搞反了。

我们应该先让孩子从认知家人、尊重父母开始,进而爱护家庭、遵守家规,尊重他人和社会集体,再到热爱党和国家,让情感自然地发展。爱家是一种朴素情感,爱国是一种高级情感。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家校社要协同育人。家庭为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基础,具有基础性和生活性;学校是集体教育,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社会则有两个功能,一方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文化机构,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补充和拓展,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感染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检验。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无动于衷、冷漠、鄙夷等,说明可能存在家庭德育缺失、家长三观不正的问题。所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是基础,爱国一定要先从爱家开始。

在家庭中,父母要遵循这样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步骤。在孩子的幼小阶段,父母可以通过通俗读物进行启蒙,让孩子知道“家”和“国”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关心尊重家人、爱护家庭,遵守家庭秩序,比如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时,主动问候一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袜子、浇花等。

生活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首先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教育。对家没有感情的孩子,将来也不会真的爱国。我们要培养自食其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大家都不婚不育不养、躺平啃老,何谈爱国?

在小学高年级、初高中阶段,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关心家人拓展到关心周围人,比如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等,教他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统一等。

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中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给孩子讲述中华五千年历史,陪孩子读唐诗宋词,带孩子去游览祖国的壮美河山,父母爱岗敬业为孩子做个好榜样……总之,只要是能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的做法,父母都可以尝试。

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生活化,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二是要注重德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空洞、生硬的误区,与学校、社会形成共育共建的效果。

(感谢山东省枣庄市和台儿庄区、陕西省延安市、天津市、江西省高安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本刊观点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让孩子拥有家国情怀,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付洋 责任编辑
E:424754182@qq.com T:010 6506 0625 Xbz6tCbuLb1m3o5iue0F/9Af2RtN9erNsYrRQPo7k/ohEc9wnQvZhTsmlCvrd8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